今日国家发改委官网印发了《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储能作为能源行业的有力支撑手段,在《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内容中被多次提及,可以预见的是储能在“十三五”期间必然将成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GE全球副总裁、输配电业务全球总裁鲍勃˙格力甘对储能寄予厚望,曾表示“储能对于电力行业的作用可以说是颠覆性的。”传统电网对电力的供需平衡要求是十分严格的,储能技术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电网时时保持电力的供需平衡。
在过去的2016年里,储能应用领域更加明晰,储能项目规划量大增,储能厂商、用户单位和投融资机构联手积极拓展储能的应用市场,探索储能的多种应用模式,大力推动储能的商业化应用。
未来,我们可以预见的是储能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未来将为我国经济增长、绿色能源发展创造巨大的价值,但作为一个新兴的技术产业,现阶段发展仍然面临一些问题。技术经济性的提升、应用市场机制和定价体系的完善都是未来的工作重点,而最亟待解决的是需要各方合力为储能产业探索和挖掘多个可实现商业盈利的市场,实现产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下面,北极星储能网为您整理《规划》内容中涉及储能的重点部分:
能源发展“十三五”储能的大方向不变
在政策取向上,《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更加注重系统优化,创新发展模式, 积极构建智慧能源系统。 把提升系统调峰能力作为补齐电力发展短板的重大举措, 加快优质调峰电源建设, 积极发展储能, 变革调度运行模式,加快突破电网平衡和自适应等运行控制技术,显著提高电力系统调峰和消纳可再生能源能力。强化电力和天然气需求侧管理,显著提升用户响应能力。 大力推广热、电、冷、气一体化集成供能, 加快推进“ 互联网+” 智慧能源建设。
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加强电力系统调峰能力建设。 加快大型抽水蓄能电站、龙头水电站、天然气调峰电站等优质调峰电源建设, 加大既有热电联产机组、 燃煤发电机组调峰灵活性改造力度, 改善电力系统调峰性能, 减少冗余装机和运行成本, 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 积极开展储能示范工程建设, 推动储能系统与新能源、 电力系统协调优化运行。 推进电力系统运行模式变革, 实施节能低碳调度机制, 加快电力现货市场及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建设, 合理补偿电力调峰成本。
实施能源需求响应能力提升工程。坚持需求侧与供给侧并重,完善市场机制及技术支撑体系, 实施“能效电厂” 、“能效储气库” 建设工程, 逐步完善价格机制。引导电力、天然气用户自主参与调峰、 错峰, 增强需求响应能力。以智能电网、能源微网、电动汽车和储能等技术为支撑,大力发展分布式能源网络,增强用户参与能源供应和平衡调节的灵活性和适应能力。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 综合节能服务等市场化机制和新型商业模式。
积极推动“互联网+” 智慧能源发展
2016年被业界称为储能商用元年。在未来,充电设施、光伏、风电等各种发用电将大量接入电网,用户侧也将随着电力体制改革激活,集中式的储能电站和分布式的储能设备是这个能源互联网中的中枢核心。提供综合能源服务提供商的售电公司、分布式能源管理式的虚拟电厂、基于大数据平台的互动能源交易系统,这些多元化的经营主体和随之而来的新商业模式反过来又助推储能的推广应用。在这个大格局下,推动储能技术进步及其产业化应用可以说是国家战略。这种战略部署是符合技术革新的时代要求和电力体制改革市场化趋势的。
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加快推进能源全领域、 全环节智慧化发展, 实施能源生产和利用设施智能化改造, 推进能源监测、 能量计量、 调度运行和管理智能化体系建设, 提高能源发展可持续自适应能力。 加快智能电网发展, 积极推进智能变电站、 智能调度系统建设, 扩大智能电表等智能计量设施、 智能信息系统、 智能用能设施应用范围,提高电网与发电侧、 需求侧交互响应能力。 推进能源与信息、材料、 生物等领域新技术深度融合, 统筹能源与通信、 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 构建能源生产、 输送、 使用和储能体系协调发展、 集成互补的能源互联网。
以风电和光伏发电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是我国能源发展的重点之一。根据刚刚发布的“可再生能源十三五规划”的目标,到2020年,光伏发电达到1.05亿千瓦(105GW),光热发电达到500万千瓦(5GW),风电达到2.1亿千瓦(210GW)。到 2020 年,全部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6.8亿千瓦,发电量1.9万亿千瓦时,占全部发电量的27%。作为清洁的可再生发电资源,光伏发电和风电在经历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弃风、弃光等可再生能源并网消纳困难等一系列问题。经过十多年的研发和示范应用,大规模的储能(包括储电、储热、储氢)建设已经被定义为解决可再生能源并网消纳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集中式可再生能源发电领域,储能已经被验证的应用主要包括解决弃风/弃光,跟踪计划出力、平滑输出和参与调峰调频辅助服务。在此领域,储能系统的大容量、大规模建设和应用是重点;此应用场景对储能的成本、寿命、安全性的要求都很高;特别是储能接受电网调度进行调峰调频服务的时候,容量和效果都是至关重要的保障条件。“十二五”期间,储能在发电侧的示范场景集中在单个风电场配备10%左右的储能系统。当时由于储能的成本较高、安装规模较小,商业价值不明显,也不能直接解决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消纳问题;但这些项目非常好地验证了储能的技术和应用效果,积累了运行经验,为未来储能在可再生能源发电侧的大规模应用打下了基础。
进入十三五以来,储能厂商开始在辅助服务领域寻找大规模储能应用的市场机遇。
实施电能替代工程储能必不可少!
积极推进居民生活、 工业与农业生产、 交通运输等领域电能替代。 推广电锅炉、 电窑炉、 电采暖等新型用能方式, 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为重点, 加快推进农村采暖电能替代, 在新能源富集地区利用低谷富余电实施储能供暖。 提高铁路电气化率, 适度超前建设电动汽车充电设施, 大力发展港口岸电、 机场桥电系统, 促进交通运输“ 以电代油” 。 到 2020 年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提高到27%以上。
在2016年5月份由八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电能替代的指导意见》中也,明确表示在电力供应与消费领域,主要是满足电力系统运行本身的需要,如储能设备可提高系统调峰调频能力,促进电力负荷移峰填谷。
《意见》指出,“十三五”期间,将全面推进上述四个领域的电能替代,实现能源终端消费环节替代散烧煤、燃油消费约1.3亿吨标煤,带动电煤占煤炭消费比重提高约1.9%,带动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提高约1.5%,促进电能消费比重达到约27%。预计可新增电量消费约4500亿千瓦时,减排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约30、210、70万吨。
加强重点领域能源装备自主创新, 重点突破能源装备制造关键技术、 材料和零部件等瓶颈, 加快形成重大装备自主成套能力, 推动可再生能源上游制造业加快智能制造升级, 提升全产业链发展质量和效益。实施科技创新示范工程。 发挥我国能源市场空间大、 工程实践机会多的优势, 加大资金、 政策扶持力度, 重点在油气勘探开发、 煤炭加工转化、 高效清洁发电、 新能源开发利用、 智能电网、 先进核电、 大规模储能、 柔性直流输电、 制氢等领域, 建设一批创新示范工程, 推动先进产能建设, 提高能源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装备制造国产化水平。
储能大规模参与辅助服务还需要政策的进一步支持。2016年6月国家能源局正式出台的《关于促进电储能参与“三北”地区电力辅助服务补偿(市场)机制试点工作的通知》加速了这一市场的形成。根据《通知》的相关规定,我国将逐步建立电储能参与的调峰调频辅助服务共享新机制,充分发挥电储能技术在电力调峰调频方面的优势,电力储能系统在获得参与电网调峰调频等辅助服务身份的同时,也能够按应用效果获得应有的收益。
从政策层面看,补贴和补偿政策、市场机制和价格机制是推动储能应用可盈利的几个因素;从技术和应用层面看,降低技术成本、寻找更多的储能市场机会则是储能从业者接下来的重点工作。
未来,我国的能源变革、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接入和电力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都将给储能产业创造巨大的市场商机,储能技术的发展优化也将更贴近市场和用户的需求。
在“十三五”期间,期望储能产业能够保持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态势,突破商业化应用的门槛,实现系统的多重价值,成为支撑能源革命、建设我国低碳绿色生态系统的新生力量!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油化工精神,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宣传国家石油化工政策,推广石油化工企业品牌和产品,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