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吸取了去年“动力电池荒”的教训,今年动力电池企业纷纷扩大产能,来应对日趋庞大的市场需求。据电池行业内部人士预测,今年动力电池产能或达到60 GWh,但实际上,今年上半年国内动力电池产量为12.72 GWh,国家863电动车重大专项动力电池测试中心主任王子冬预测今年动力电池需求量将超过26GWh。如此来看,动力电池市场供需关系在经历短暂的平衡之后将迅速转变为产能过剩。
9月20日,陕西沃特玛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一期项目在渭南正式投产,据悉该基地一期项目规划产能为3 GWh,这是沃特玛集团旗下投产的第三家电池生产基地。
为何在产能过剩的窘境下,沃特玛集团仍选择在此时扩大市场布局?
在行业内部人士看来,尽管动力电池的总体产能可能存在过剩之忧,但下游的车企却仍因电池供不应求而烦恼。另外,由于国家要求动力电池企业必须进入《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目录,导致动力电池市场仍是竞相争抢的“香饽饽”。
产能过剩 市场面临结构性供不应求
市场需求大,龙头企业产能相对不足,这就导致市场出现“结构性供不应求”的现象。在沃特玛总裁李金林看来,即便当前国内动力电池生产企业近170家,但真正满足下游企业技术要求,能进入主流车企供应链的动力电池供应商却不足十家。面对众多新能源车企投来的橄榄枝,电池企业却无法全部消化。此外,受制于国家电池目录的影响,目前仅有57家企业符合标准,市场可选择性进步一缩小。不仅如此,受到政策调整导致需求转换也发生转变,由于三星SDI和LG化学不在目录之内,使得国内新能源车企不得不更换其他电池供应商。
质量参差不齐 智能制造成制胜法宝
据相关数据显示,国内电池企业的良品率在95%左右,而日韩企业则在99%以上,在未来两三年内,锂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升、安全性提升与成本大幅下降将是动力电池企业面临的三大关卡。
想要进一步缩短国内电池与国外电池产品的差距,在李金林看来,除了要加大企业研发队伍,实现技术上的创新和突破之外,还需要实现生产的高度自动化,保证产品生产的一致性。“在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的过程中,智能化无疑是重要的方向。有利于实现产品制造效率和品质合格率的再突破。”
“这样的市场局面只是暂时的,不该忽视产业发展背后的根本性力量。”李金林表示。此前,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重大项目监理咨询专家组组长王秉刚向《新能源汽车新闻》表示,受制于电池目录等政策的影响,动力电池市场势必会得到肃清。届时一些生产能力较弱以及不具备生产资质的企业将会被淘汰,而市场也将逐渐转向健康的发展道路上来。基于此,作为实力较强的龙头电池企业,更应该提前完善产品布局、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电池成本,迎战即将到来的市场机遇。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油化工精神,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宣传国家石油化工政策,推广石油化工企业品牌和产品,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