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19年以来国家各部委和省市政府发布了超过43条关于储能产业的相关政策,涉及储能规划、储能应用市场以及电池产业与氢能产业规划和推广政策。
4月26日,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布协会发布《2019储能产业应用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指出,2019/2021/2023年预计是中国电化学储能产业发展较为重要的时间拐点,预计到2025年,中国电化学储能市场功率规模约28.6GW,以储能工程项目作为计量,市场份额将达到1287亿元,整个产业的市场规模具备万亿级市场潜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顾国彪指出,目前国家提倡建设智慧城市,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必不可少,但目前由于储能技术的限制,我国多个地方面临风电、光伏的大量浪费,希望能建立起协调的管理机制,建立起一个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储能应用和电动汽车的产业联盟来解决问题。
上市公司纷纷布局
此前,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储能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计划在未来10年内完成“两步走”,到2025年,使储能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成为能源领域经济新增长点。
2017年,国家能源局将东北、山西、福建、山东、新疆、宁夏、广东、甘肃等8个地区作为第一批电力辅助服务市场试点。
2018年,这些省份出台政策鼓励建设电储能设施、以第三方参与电力辅助服务并分摊相应的补偿费用,这是2018年储能市场迎来“风口”,得以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在政策的刺激下,电池领域上市公司纷纷开启储能产业布局。4月2日,科士达(002518.SZ)发布公告,公司拟与宁德时代合作设立储能合资公司,以求进一步强化和提升公司储能产业链核心设备的生产及经营能力。
亿纬锂能(300014.SZ)在2018年业绩快报中指出,当前磷酸铁锂在储能领域的循环寿命大幅增加,储能的商业价值有所体现,亿纬锂能仍会继续发力磷酸铁锂在动力和储能领域的应用,将继续扩产。
作为目前国内储能产业的头部企业,目前南都电源(300068.SZ)已完成从上游材料到电池本体、新型电池技术研发、电池回收等多产业链延伸与布局,尤其是在用户侧储能、电网侧储能以及国际储能市场保持一定优势。
南都电源总工程师吴贤章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很多人都说储能产业迎来了爆发元年,但他看来目前还处于比较初期的阶段,南都电源的储能项目主要以锂电为主,包括磷酸铁锂和三元锂电池,并在燃料电池领域进行了研发。
政策加码营利模式仍待探索
目前来看,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爆发,锂电池的生产成本持续降低,在各项储能技术中,以锂电池为核心的电化学储能技术也较为受到企业青睐。
上述《报告》指出,截至2018年底,中国电化学储能市场累积装机功率规模为1033.7MW,同比增长146%;中国电化学储能市场累积装机容量为3103MWh,同比增长127%。
从技术路线来看,在装机功率占比方面,磷酸铁锂储能技术占比最高,高达57.8%,其次是铅蓄电池(25.5%)、三元锂电池(10.8%);在装机容量占比方面,铅蓄电池占比最高,高达51.7%,其次是磷酸铁锂(37.0%)、三元锂电池(5.2%)。
但在蓬勃发展的背后,如何确保储能项目可持续的收益成为关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秘书长刘勇指出:“目前,储能的价值收益难以充分体现,很多储能项目只能依靠短期调峰调频及峰谷电价套利,但调频调峰的补偿机制不健全,峰谷电价套利依赖于电价水平,具有不确定性,是一种非可持续发展模式。”
目前的储能市场尚处于商业化初期,不具备大规模应用的经济效益,如果不依赖政策补贴,储能产业想要做到盈利仍需要不断提高技术,降低成本。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国际部主任、副研究员柴麒敏认为,2017年国家出台了《储能产业发展指导意见》《电力补偿服务的工作方案》等支持政策,开启了比较好的储能应用开端。但总体来说这方面的政策还是不足,需要进一步从立法、财税、规划、基建、交易、监管等各方面进行政策推动的可行性。
刘勇认为,储能产业要迎来真正的行业春天,就要把握好力度,保持政策制定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国家层面要对储能技术参与能源结构调整、建设模式、运营效率、电网安全性灵活性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建立储能的产业规划、配置结构、技术规范、管理规则等细则。(记者翁榕涛童海华)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油化工精神,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宣传国家石油化工政策,推广石油化工企业品牌和产品,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