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日中国储能西部论坛在青海海东举办。本次会议由青海省政府指导,海东市政府、黄河水电、中关村管委会主办,海东科技园、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北京能高承办。开幕式上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史玉波发表致辞。
史玉波指出储能技术在促进可再生能源并网与就地消纳,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和光明的市场前景。但是,储能与可再生能源配套应用的局限性还比较突出,系统收益的多样性和投资价值还难以充分实现,仍然面临着多方面的问题。对此我们应从政策和市场两方面予以重视和解决。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受邀参加首届“中国储能西部论坛”。在这里,首先我代表中国能源研究会,代表吴新雄理事长,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各位嘉宾的莅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问候。
发展储能行业,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能源四个革命一个合作重要战略部署,全力推进能源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举措。多年来,储能的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特别是在2017年,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五部委联合制定印发《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为储能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受到政策利好,储能产业展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近年来全国各地储能系统项目加速部署,储能技术应用已经进入到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据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底,中国已投运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28.9GW,同比增长19%。其中,电化学储能项目的累计装机规模达到389.8MW,相较2016年增长了45%,储能正日益成为投资热点和行业焦点。
在储能技术诸多应用领域中,储能作为关键技术支撑,与可再生能源的深度融合,从运行层面解决可再生能源稳定输出和提升系统发电效益的难题,进而促进可再生能源并网与就地消纳,无疑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和光明的市场前景。西部地区是我国的能源生产基地,也是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富集区。近年来,西部地区多数省份风电、光伏装机容量增长迅速,一批可再生能源发电园区和配套的产业基地应势而起,这些都为储能产业在西部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广泛的基础。
当前,可再生能源并网侧储能应用已经开始在技术示范的基础上寻求商业化突破,储能在跟踪发电计划中的作用也得到了验证。但是,储能与可再生能源配套应用的局限性还比较突出,系统收益的多样性和投资价值还难以充分实现,仍然面临着多方面的问题。例如集中式可再生能源并网储能系统收益单一,除存储弃电之外,储能其余功能价值难以全面体现;集成储能资源难以发挥规模效应,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有限;电力市场开放程度有限,难以获得多重收益等。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应从政策和市场两方面予以重视和解决,以推动区域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利用为目标,以“安全可靠、智能高效、市场推动”为原则,从加强可再生能源系统运行约束和激励两个层面推动储能与可再生能源结合应用,实现可再生能源友好并网和高效利用。
在政策层面,要加快推进政策保障机制建设。继续深入落实《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结合地方特点出台支持储能产业发展或技术应用的支持政策,明确储能项目建设和运行管理流程,在高起点和高水平”规范储能系统项目应用。
在市场层面,要加快推进储能参与的电力市场化进程。完善市场规则并对可再生能源发电效果进行评价,激励可再生能源场站提升发电质量;加速推进市场化交易进程,建立跨省跨区交易渠道,减少区域内弃风弃光电量;加快建立辅助服务市场,构建储能参与系统服务的按效果付费机制,为储能获取价值增值创造平台。
此外,要加强示范和宣传引导。推动风储、光储创新应用模式建设,总结项目运行经验,验证项目的经济性和商业模式;支持和引导储能系统项目建设运营单位优先享受电力市场化改革红利,在用户直接交易、绿色电力消纳和参与辅助服务市场等方面予以支持,进一步降低储能系统运营成本。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本次论坛在青海海东市召开,得到了青海省、海东市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突出反映了青海省和海东市对于储能产业发展和构建清洁低碳能源体系的高度重视。青海电网中光伏和风电装机占比接近40%,非水电可再生能源消纳比重接近20%,每年“绿电七日”、“绿电九日”不间断绿电供应尝试等,都为青海省发展清洁低碳能源和推广储能和可再生能源综合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土壤。相信在青海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推进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的目标指引下,青海省储能产业发展必将拥有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中国能源研究会作为我国能源行业的研究社团和高端智库,始终高度关注我国储能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我们也愿意和在座诸位一道携手合作,充分凝聚业界力量,配合国家和地方行业主管部门,共同推进储能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为我国能源革命和转型升级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预祝“2018中国储能西部论坛”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油化工精神,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宣传国家石油化工政策,推广石油化工企业品牌和产品,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