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年度总结

   2017-12-20 百川资讯

32

核心提示:2017年是负极材料行业动荡的一年,多方面因素导致产品价格一反往年下跌趋势,第三季度出现较大幅度提高,然而利润水平不升反降,

2017年是负极材料行业动荡的一年,多方面因素导致产品价格一反往年下跌趋势,第三季度出现较大幅度提高,然而利润水平不升反降,原料供给极度紧张,结构性过剩矛盾凸显。行业龙头企业由于其规模化效应明显,资金、技术、人力等方面具备优势,对于风险抵抗能力较强。相比而言,中小型企业应对市场突变能力较弱,以中低端产品为主,产能过剩竞争激烈,在上游原材料价格暴涨期间,利润压缩严重,部分企业处于减产或停工状态。然而,在此形式之下仍然不断有新企业进入负极材料领域,而产能扩张也多是大型企业应对成本压力和未来市场竞争的首选,未来的负极市场竞争仍将有增无减。而在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针状焦等原料价格的暴涨以及供应紧缺,极可能导致负极行业和动力电池企业改变其原料和技术的选择,造成未来负极产品市场格局的改变。

平行行业与国家政策联合影响

人造负极材料方面,石墨电极行业带动上游原料的暴涨,对整个行业利润造成了极大冲击。“供给侧改革”对地条钢行业进行全面取缔,600多家企业、近1.2亿吨的产能得到处理。“中改电”的电炉炼钢之路,使石墨电极的预期需求急剧释放,下游电炉钢企业采购积极,产品供不应求。由于前期市场低迷,近年来国内乃至全球石墨电极产能不断萎缩,实际供给与预期需求的严重失衡推动石墨电极价格一路暴涨10倍左右,同时带动上游针状焦,石油焦,煅烧焦等原料跟涨。三季度以来,针状焦熟焦价格从6500元/吨左右上涨到最高报价42000元/吨,上调幅超500%,直接影响高端动力负极材料市场;大庆、抚顺地区低硫石油焦联动上涨至7600-7900元/吨左右,压力向中低端人造负极蔓延;而辽宁地区优质煅烧焦价格也一度涨至15000-16000元/吨左右,且供不应求,多处于有价无市状态。由于负极企业在产业链中长期处于议价弱势一方,下游锂电池企业对于上游价格长期压制,面对原料高价且供应紧缺情况,部分负极材料生产商难以接单,一度处于减产或停产状态,另一些企业则选择尝试多种低价的原料进行生产。

8-9月,环保巡查组对于山东地区天然石墨市场企业的检查限产,对于长期稳定的天然负极市场也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山东地区“煤改气”等一系列环保政策,导致大量石墨厂商停止供应,库存极大降低,产品价格大幅波动;8月22日东北天然石墨协会出面连续调涨,黑龙江天然鳞片石墨-195出厂报价4600元/吨,一周后山东地区跟涨到5200-5400元/吨,直到三季度末东北地区实际成交价格在5000元/吨左右;天然球形石墨价格受带动上涨2000-3000元/吨不等,市场平均价在17000-18000元/吨,小粒度可至23000元/吨。与人造负极材料市场相比,天然负极材料市场占有率低,关键龙头企业对于石墨矿山早有布局,所以市场波动并不明显。

同样,中温沥青对于中间相碳微球负极的影响也较为有限。作为中间相碳微球的主要原料,中温沥青市场经历了一轮牛市,分别在年初和11月经历了两次上涨,均涨幅达到150%,对于部分原料无法自行生产的中间相碳微球生球企业影响较大,市场报价达到20000-30000元/吨左右,涨幅约50%。国内主要的中间相碳微球负极成品供应商其生球原料主要来自于本部供给,所以受上游市场影响较小。而整体来看,2017年主流碳负极材料均受到了上游原料市场的冲击,无一幸免,受影响最大的是占70%以上市场份额的人造负极材料产品。

除了上游原料方面,关键性生产环节也受到了联合影响。石墨化加工工序对于石墨电极与负极材料行业来说都很重要,且占负极材料生产成本的40%-50%左右,而石墨电极下游需求的激增与市场价格暴涨,极大影响了石墨化加工成本和产能供给倾向,吨加工价格上涨3000-5000元/吨,涨幅20%左右,负极材料生产成本提高,产量受限严重。因此,贝特瑞、杉杉、紫宸等大型负极企业纷纷启动自己的石墨化加工项目,而中科星城等采取收购或入股的方式不足短板,以摆脱长期受制于人的局面。

行业集中趋势放缓 产能过剩局面难改

百川资讯预计,2017年负极材料总体产量约18.5万t左右。虽然,年初终端市场销售受阻,同时经历了上游原料价格暴涨、供应紧张,石墨化加工环节产能受限等事件,负极材料整体产量依然保持了50%左右的高增速。但负极行业平均产能利用率在50%-55%左右,依然较低,龙头企业较好可达到70%-80%,而三梯队的多数企业依然徘徊在40%-50%左右。而从出货量方面来看,前五家龙头企业依然占据了将近70%的高比例,但与2016年相比行业集中趋势放缓,一方面是受到环保政策,加工环节,以及上游原料供应等方面的制约,另一方面可能由于龙头企业现有供给能力已接近极限,在行业遭遇外来冲击期间,行业上下游原有供应链系统反而更加稳定。

资本市场对于未来新能源领域的看好,推动了负极行业产能的扩张,新企业不断介入,老企业继续扩大规模。据百川资讯统计,2017年负极材料行业总产能大约为37万t,而未来几年内仍然有将近100%的产能提高,而在更远的将来,负极企业扩产的步伐仍不会停滞。为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供应能力,杉杉科技在内蒙地区兴建10万吨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中化国际以江苏瑞盛为平台,在河北磁县经济开发区投建3万吨负极材料项目,一期工程为1万吨中间相炭微球和5000吨负极材料生产;山东兴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签约内蒙古卓资县人民政府,在卓资县旗下营工业园区分期建设20万吨锂离子负极材料加工项目;经过近3个月的前期准备,四川德阳金士能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的1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也正式开工。高速扩产背后,更需要以优质原料和生产技术为依托,为下游电池企业提供更高性能的产品,但短期内二者皆无法有效实现,行业价格战仍将伴随锂电产业结构化产能过剩的矛盾持续。

负极材料产品格局可能改变

自2014年以来,人造负极材料以其较低的原材料价格和良好的综合性能,逐渐被市场认可,并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据百川资讯统计,2017年国内人造负极材料产量约为13-14万吨,市场占有率达70%左右,仍然是下游电池企业采购最多的负极材料产品。天然负极材料供应格局较为稳定,下游主要的应用领域3C数码市场近年来增速放缓,导致部分天然负极材料企业逐渐退出市场,将业务重点集中于天然辅料领域。目前,天然负极材料的供应商主要是以贝特瑞为龙头的少数几家企业,2017年全年的产量大约为3-4万t,市场占比约20%左右。其他负极材料如中间相炭微球,硅碳材料,软/硬碳,钛酸锂等,多因其价格昂贵或性能特殊,市场占有率较低,但始终保持了较为稳定的下游需求。而2017年人造负极原料市场的变化,以及新能源汽车制造商的战略布局,极有可能改变原有负极产品的格局。

2017年动力负极材料重要原料针状焦市场价格从6500元/吨最高暴涨至42000元/吨,且一度供应紧张,有价无市。尽管四季度针状焦价格回落,生焦价格降至13000-20000元/吨,熟焦价格将至25000元/吨左右,但与之前的价格水平相比仍高,这极大提高了人造负极企业的生产成本。而天然球形石墨价格虽同样受到上游原料上涨推动,但涨幅有限,市场主流产品保持在17000-18000元/吨左右,低于针状焦价格,且依托国内丰富的天然石墨资源,供应能力相对更强。动力锂电池企业在不断扩张产能的同时,上游企业稳定的原材料供应能力,也必将成为其选择供应商的重点。在技术选择方面,天然负极与人造负极对于动力锂电池皆有其优势,市场的变化则主要取决于动力电池企业的选择倾向,国内如北汽新能源等电动车企也早已在黑龙江地区布局万吨级天然负极材料产能,并逐渐投入使用,则天然负极材料未来的市场占比可能得到提升。

在今年负极材料上涨事件中,中间相碳微球产品较好的稳定了价格80000-90000元/吨,仅在石墨化费用提高后进行了部分调整,上游生球原料主流报价稳定在20000-25000元/吨左右,目前低于针状焦熟焦市场价格,下游高端电池客户也较为稳定。尽管市场占有率有限,但国内大型负极企业均没有放弃其生产经营,反而不断扩张其产能,贝特瑞、杉杉科技、中化国际等均有大规模项目建设。如果高容量材料的出现和复合技术不断提高,能够有效弥补其低比容的短板,那么随着未来的终端应用市场更加多元化的到来,一定有其更广阔的舞台。同时,特斯拉技术路线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硅碳负极材料也将会占有相当的比重。

2017年的锂电负极行业风云变幻,市场关注集中在优质原料和石墨化工序的价格以及产量供应方面,最紧张的应属采购部门。而2018年,随着上游原料企业的新建和扩产,未来的产量供应将逐渐充足,高企的原料价格也会随之回落,但负极行业新老企业的扩张和下游的成本控制,也将导致销售端迎来更加激烈的PK。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油化工精神,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宣传国家石油化工政策,推广石油化工企业品牌和产品,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