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球储能装机将达15GW 储能系统成本将会再降27%

   2020-05-29 中国储能网

43

核心提示:无论怎么说,2019年都是美国储能市场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一年。随着经济状况改善,对弹性的需求不断增长,以及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发电

无论怎么说,2019年都是美国储能市场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一年。随着经济状况改善,对弹性的需求不断增长,以及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发电设施与储能系统的整合程度不断提高,美国2019年储能部署量达到了522MW/1113MWh历史新高。

尽管由于冠状病毒疫情导致供应链中断,以及宏观经济损失和不确定性降低了调研机构对2020年储能部署的预测,但分析师仍然看好全球储能市场的长期发展前景。根据Wood Mackenzie Power&Renewables公司的预测,到2024年,全球部署的储能系统装机容量将达到15GW。

储能部署的爆炸性增长让更多人关注太阳能发电设施和风力发电设施的部署,由于经济显著改善、制造规模扩大、政策支持和客户需求,这两种能源已经成为主流能源。但是,与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行业的发展一样,电池储能系统部署量的未来增长将取决于创新,而这些创新不仅限于改进技术和与制造相关的规模经济。

例如,储能项目融资和商业模式迫切也需要创新,以便既降低储能部署成本,又使商业和工业(C&I)客户、开发商和其他客户更容易从项目实施中受益。解决这些经常被忽视的领域将是释放储能系统变革潜力的关键组成部分。

能源开发商Prisma Energy Solutions公司技术和采购主管Matt Whitaker表示,“在仔细研究北美地区的电池储能系统部署成本之后,我们注意到项目的总成本并未按照我们的理解进行计算,因此我们开始对其解析。”Whitaker在能源、金融和技术领域拥有数十年的行业经验。

Whitaker表示,储能项目部署成本仍然过高,因为这取决于成本昂贵的电池、集成和融资的组合。他说:“项目融资成本非常高。大部分成本都建立在资产负债表的可用性上,以保证项目对贷款人的回报。”

作为回应,Prisma公司研究了以更低的价格和更低的风险提供储能解决方案的方法。最初,这涉及对电池技术和供应链的深入研究,以及储能厂商与电池生产商的合作关系。这一过程帮助Prisma公司确保获得高质量和低成本的电池,并以更有效的方式开始为储能项目融资。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公司不断发展和完善这种方法。

该公司总裁Rob Cauthen表示:“我们为特定储能应用选择了适当的储能技术解决方案,但我们并不完全是一个系统集成商、技术提供商或资本提供商。我们只是一个项目合作伙伴,不会在储能项目中持有股权,所以我们可以把储能系统的优势留给客户。”

扩大储能系统优势

根据Wood Mackenzie公司的调查,非住宅储能系统的成本在2014年到2019年期间下降了15%。该报告预测,各种储能系统的成本在未来五年的速度将会加快,将会再下降27%。

尽管这很重要,但仍然存在很大的障碍,影响了商业和工业客户、开发商、公用事业公司和电力合作社部署储能系统的好处。他们面临最大的挑战仍然是高昂的前期投资成本、采购问题,日新月异的技术更迭带来对储能技术的不了解,以及在加利福尼亚州、纽约州、新英格兰地区和德克萨斯州等地参与新的批发市场机会的复杂性。

Prisma公司推出的五年租赁计划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可以解决这些挑战,并提供峰值电力需求管理、独立系统运营商市场参与、降低需求费用以及可以提供的弹性等好处。通过结合客户的技术专长以及采用高质量和低成本设备,Prisma公司的租赁服务使商业和工业客户能够从定制的储能系统中获益,降低前期资本和运营支出,并且没有技术选择的风险。

Cauthen说:“五年期租约对公用事业公司、电力合作社开发商也有潜在的吸引力。许多开发商将电池储能系统视为一种获取短期机会的工具,例如缓解电网拥塞服务。他们可以选择部署更具吸引力的合同期限为10到20年的储能系统。”

除了五年的租赁期限之外,Prisma公司还为商业和工业客户提供成本节省计划,根据这个计划,Prisma公司为这些客户设计、安装、拥有和运营储能系统至少五年的时间。为了获得对储能系统使用权,商业和工业客户的成本节省可以获得保证。如果没有实现,Prisma公司将为这些客户补偿差额。

储能系统可以提高电网弹性,并且具有经济性,这对企业、开发商和公用事业公司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使他们能够以一种经济可行并且简化的方式采用储能系统。由于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的蔓延,企业面临的现实情况是需要降低成本才能复苏,而这可能会增加对储能部署需求。

Cauthe说,“很多企业在疫情期间损失了大量资本,运营也受到严重影响,而具有保证的成本节约或短期租赁的储能部署可以降低整体能源支出,这对他们业务发展至关重要。”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油化工精神,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宣传国家石油化工政策,推广石油化工企业品牌和产品,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