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储能系统成为储能技术主流的三个迹象

   2020-05-27 中国储能网

35

核心提示:随着监管机构将储能部署的安全规范纳入新的建筑法规和安全标准中,电池储能系统显然已经成为储能技术主流。电池自从发明以来已有

随着监管机构将储能部署的安全规范纳入新的建筑法规和安全标准中,电池储能系统显然已经成为储能技术主流。

电池自从发明以来已有100多年的应用历史,而太阳能发电技术也采用了50多年。在太阳能行业的发展初期,太阳能发电设施通常部署在远离电网的地方,主要为偏远的设施和住宅供电。随着技术进步和时间推移,太阳能发电设施开始直接连接电网。而如今越来越多的太阳能发电设施与电池储能系统配套部署。

随着各国政府和企业提供激励措施促使太阳能发电设施降低成本,越来越多的用户部署太阳能发电设施以节省电力成本。如今,太阳能+储能系统成为蓬勃发展的太阳能行业中重要组成部分,并正在加速部署。

由于太阳能发电的间断性供电会对电网运营带来不利影响,夏威夷州不允许新建的太阳能发电设施将其多余的电力无差别地发送到电网。夏威夷公共事业委员会从2015年10月开始限制直接连接电网的太阳能发电设施的部署,该委员会也成为美国第一个采取限制措施的监管机构。夏威夷许多运营太阳能发电设施的客户为此配套部署了电池储能系统,以确保其存储多余的电力并在峰值需求期间使用,而不是直接发送到电网。因此,太阳能发电设施和电池储能系统之间的关系如今更加紧密。

从那时起,美国一些州的电力费率变得更加复杂,其部分原因是为了阻止在不适当的时候将太阳能发电设施的电力输出到电网。该行业鼓励大多数太阳能客户部署电池储能系统。虽然部署电池储能系统的额外成本会使太阳能发电设施的财务回报低于直接连接电网的模式,但电池储能系统为电网提供了额外的弹性和控制能力,这对企业和住宅用户越来越重要。这些行业迹象很明显:储能系统将成为未来大多数太阳能发电设施的一个组成部分。

1、太阳能发电设施提供商提供配套电池产品

长期以来,储能系统提供商一直在背后支持太阳能+储能项目的发展,而一些大型太阳能发电设施安装商(例如Sunrun、SunPower和特斯拉公司)在过去几年中开始向其客户提供自己的电池产品。

这些公司表示,随着太阳能+储能项目所占市场份额大幅增长,配套部署性能良好、工作寿命长的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对用户来说更具吸引力。

当太阳能发电领域主要开发商纷纷涉足电池生产时,这些公司的营销、信息传递和行业影响力将会提高消费者、企业和政府的认识。他们规模较小的竞争对手也在采取行动以确保不会落后于人。

2、公用事业公司和政策制定者提供激励措施

自从加利福尼亚州的公用事业公司提出业界闻名的“鸭子曲线”问题以来,太阳能发电的高渗透率对电网的影响越来越大,电池储能系统已成为应对“鸭子曲线”问题的一种潜在的解决方案。但直到一些行业专家对在加州奥克斯纳德(Oxnard)建设一家天然气调峰发电厂的成本与部署电池储能系统的成本进行比较之后,公用事业公司和监管机构才意识到,电池储能系统在抵消可再生能源间歇性方面具有成本效益。如今,美国许多州和地方政府通过加利福尼亚的自我发电激励计划(SGIP)和纽约州大容量储能激励计划这样的措施激励电网侧和用户侧电池储能系统的部署。

这些激励措施对储能部署需求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就像政府对能源技术的激励措施可以追溯到工业革命一样,这意味着企业和消费者应该积极接受这项技术。

3、发布电池储能系统的安全标准

电池储能系统如今成为储能主流技术最主要的迹象之一就是将它们纳入在最新的法规和标准中。美国在2018年发布的建筑和电气规范将电池储能系统纳入在内,但是UL9540安全测试标准还没有纳入。

在行业厂商与美国安全法规主要制定者美国消防协会(NFPA)进行富有成效的沟通和交流之后,在2019年年底发布了NFPA855标准规范。而美国新发布的电气规范已经与NFPA855协调一致,为监管机构和建筑部门提供与暖通空调和热水器等设备相同的指导水平。

除了确保安全部署之外,这些标准化要求还帮助建筑部门和监管人员执行安全要求,这使他们更容易处理电池和相关设备的安全问题。随着监管人员制定允许电池储能系统安装的常规程序,将减少与这些关键步骤相关的风险,从而缩短了项目部署时间,降低了成本,并改善了客户体验。与之前的标准一样,这将继续推动太阳能+储能领域的发展。

电池储能系统的未来发展

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住宅用户能够利用电池储能系统提供维持电网稳定的基本服务。公用事业公司将继续推进越来越复杂的费率结构,以更准确地反映其成本和供电的环境影响。而随着气候变化导致出现极端的天气和电力中断,电池储能系统的价值和重要性将会显著提高。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油化工精神,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宣传国家石油化工政策,推广石油化工企业品牌和产品,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