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领域又迎新成员!

   2021-08-13 电池联盟

33

核心提示:导读:金龙羽全资子公司电缆实业拟在5年内投入不超过3亿元,与锦添翼共同进行固态电池及其关键材料相关技术的研究开发,并推动研

导读:金龙羽全资子公司电缆实业拟在5年内投入不超过3亿元,与锦添翼共同进行固态电池及其关键材料相关技术的研究开发,并推动研究成果产业化。

作为未来锂电池的发展方向,固态电池被各大企业争相布局。如今,该领域又有新的成员加入!

8月11日,金龙羽发布公告称,全资子公司电缆实业与重庆锦添翼于8月6日签订框架协议,电缆实业拟在5年内投入不超过3亿元,与锦添翼共同进行固态电池及其关键材料相关技术的研究开发,并推动研究成果产业化。

双方计划在固态电解质、硅碳负极材料、正极材料、固态电芯等方面开展技术开发及产业化研究,合作初期将以固态电池关键材料的中试生产为介入点,同时兼顾其他方面的技术研究,并逐步展开前述项目的小试、中试研究。

金龙羽表示,该协议的签订预计将会增加本年度及以后年度研发费用开支,对净利润和资金运营有一定的影响,但不会对公司财务状况造成重大影响。若项目能顺利推进,将对公司未来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电线电缆企业入局固态电池

金龙羽成立于1996年4月,前身为深圳市金龙羽电缆实业发展有限公司,2017年7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A股成功上市。2018-2020年,该企业净利润分别为:2.43亿、2.80亿、1.91亿元。

金龙羽之前的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2021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500万元-1.25亿元,同比增长50.39%-97.88%。

那主营业务并非电池行业的金龙羽,为什么要选择转型呢?

金龙羽在公告中提到,公司原有行业为传统的电线电缆行业,属于限制发展类产业项目,因此,自上市以来,其一直在寻求新的投资机会,并充分利用公司总部生产基地,同时利用原有产业的经营利润发展新的产业,以支持公司顺利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此外,公司原有行业区域性非常明显,作为一个民营企业,金龙羽也在尝试跨域区扩展业务,虽有进展但进展缓慢。

李新禄团队长期从事锂电池领域研发

锦添翼成立于2021年3月,为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实控人为李新禄。今后锦添翼将作为李新禄团队核心技术人员的持股平台。

李新禄为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博士后,主要研究领域为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应用方向为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等。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类学术论文50余篇,已申请发明专利24项,授权17项。

值得注意的是,李新禄及其研究团队由长期从事锂电池领域的研究开发的专业人士组成,在锂离子电池领域积累20多年的研究基础,已成功掌握了氧化物固态电解质的宏量制备、硅碳负极材料的批量化生产、固态电芯的原位集成等研究成果。

目前,李新禄及其研究团队在固态电池及其关键材料方面已获授权发明专利7项、已申请并处于公开发明专利8项,拟申请发明专利5项。

固态电池何时产业化?

固态电池是指采用固态电解质的锂离子电池,与传统锂电池相比,固态电池更安全、能量密度也更高。2019年12月,我国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征求意见稿)提出:加强固态电池研发和产业化进程,将固态电池上升到了国家层面。相关机构预测,2020-2030年我国固态电池出货量高速增长,至2030年或将突破250GWh。

中银国际测算,全球固态锂电池的需求量在2020年、2025年、2030年分别有望达到1.7GWh、44.2GWh、494.9GWh,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市场空间有望达到1500亿元以上。

看好固态电池的巨大市场,国内外各大车企和动力电池企业纷纷布局该领域并公布量产时间表,以掌握在该领域的主动权。

国内方面,今年1月,蔚来发布了150kWh固态电池包,可实现360Wh/kg的能量密度,并定于2022年第四季度对外交付;长城汽车旗下的蜂巢能源联手中科院建设固态电池技术研究中心,计划2025年在量产车上应用能量密度达350-500Wh/kg的固态电池;赣锋锂业拟投资22亿元建设高比能固态电池超薄锂负极材料项目。此外,国轩高科、辉能科技、宁德时代等公司也有布局固态电池。

国外方面,现代汽车计划在2025年试生产配备固态电池的电动车,2027年部分批量生产,在2030年左右实现全面批量生产;大众汽车投资的QuantumScape预计最早将在2024年为大众电动汽车生产固态电池;丰田汽车计划在2025年与松下合作推出一款使用固态电池的限量发售的电动汽车;本田本年度将开始全固态电池生产技术验证,并力争应用到2020年代后期的车型上。

不过,固态电池想要走出实验室,量产应用到动力电池领域,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宁德时代曾表示,目前固态电池商业化很难:“公司在固态电池方面已有多年研究,现阶段全固态电池里面仍有科学难题还未解决。虽然公司已做出固态电池样品,但相关指标离实现商业化还有较长距离 。”

总之,固态电池想要实现从量产到应用,还需要经过市场的验证,要解决固态电解质材料的锂离子电导率偏低、固/固界面接触性和稳定性差等问题。

业界认为,受当前技术水平的限制,距离固态电池规模化量产预计还需要5-10年时间。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油化工精神,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宣传国家石油化工政策,推广石油化工企业品牌和产品,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