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钠离子电池:是小众而不是主流,是点心而不是主食

   2021-08-02 Mr蒋静的资本圈

40

核心提示:近日,宁德时代正式发布第一代钠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本身不是一个新鲜话题。关于钠离子电池的研究分析已经很多,先前在微博上也

近日,宁德时代正式发布第一代钠离子电池。

钠离子电池本身不是一个新鲜话题。关于钠离子电池的研究分析已经很多,先前在微博上也曾简明扼要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我对具体技术不算懂,但对电池的商业应用及市场痛点,还是略知一二,这里就从产业应用角度详细谈谈钠离子电池。

01 全生命周期的性价比并不突出

电池,主要当做生产资料使用。作为一项投资,我们要看全生命周期的性价比,而不能局限于某一项优缺点。

钠离子电池的优点很明显:低温性能、快充,环境适应能力强(高寒/高功率),以及钠离子原料的可得性更丰富。

但是,短板也很突出:能量密度、循环次数。

衍生的特点是,绝对成本虽然低一些,但考虑能量密度和循环次数,综合性价比并不突出。简单地讲,尽管价格便宜,但含金量更低,使用期限更短。

02 很难适用于主流应用场景

钠离子电池相对目前主流的三元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优缺点比较明显。综合三者特点,钠离子电池很难适用于主流的动力电池领域,这个已经是行业共识。

目前,在高档乘用车领域,三元电池具有绝对优势;在商用车、中低档乘用车领域,磷酸铁锂电池具有绝对优势。

虽然钠离子电池在动力电池领域并不具备优势,但普遍认为在储能领域可以大有作为,因为储能对能量密度的容忍度比较大。

但是,钠离子电池的循环次数不高,只有约2000次,这是其用于储能的一个重要短板。目前,储能基本要求10年时间,新能源侧储能甚至还在朝20年的目标去努力,而磷酸铁锂电池的循环次数已经可以达到6000次,甚至更高。

所以,在主流的动力电池及储能领域,钠离子电池相对于三元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并没有明显优势。这个观点,行业内应该没有太大争议。

03 在特定场景具有一定优势

围绕钠离子电池的优点,我们可以捕捉到它的优势场景:

在能量密度或循环次数要求不高的领域,钠离子电池的性价比优势确实比较突出,比如小动力电池(电动自行车等)或者中低端储能(循环次数要求不高)领域,这个实际上是跟铅酸电池或低端锂电池在竞争了,属于含金量比较低的领域,当然市场规模可能比较庞大。

在储能领域,由于投资规模较大,其较低的前期资本投入,从资金成本的角度来讲,可能会是一个重要的吸引力。

在高寒低温场景,钠离子电池可以发挥其低温性能优势,相对同样低温性能好、充电较快的钛酸锂电池,成本更低,但循环次数不及钛酸锂电池。

在高功率领域,可以配合锂电池应用于动力电池领域。实际上,目前钛酸锂电池就已经扮演了这类角色。

上述领域要么含金量不高,要么属于小众,而且钠离子电池也不具备绝对优势,目前都存在竞争品种。

当然,随着电池应用场景的细分和深化,未来或许会有更多适用于钠离子电池的应用场景出现。

04 如何看宁德时代发展钠离子电池

关于钠离子电池的开发背景,宁德时代在发布会上提到,新能源产业进入多层次、多类型、多元化的发展阶段,愈发细分的市场对电池提出了差异化的需求。

言外之意,钠离子电池是补充,不是替代。

为此,宁德时代还特别强调钠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的兼容互补,宁德时代开发了AB电池系统解决方案,即钠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两种电池按一定比例进行混搭,集成到同一个电池系统里,通过BMS精准算法进行不同电池体系的均衡控制。AB电池系统解决方案既弥补了钠离子电池在现阶段的能量密度短板,也发挥出了它高功率、低温性能好的优势。

显然,宁德时代也希望通过“混搭”的方式,拓展钠离子电池的应用空间。当然,未来还可能有更多创新应用手段。

有些人以为钠离子电池是个革命性产品,甚至还想替代锂电池,这个是绝对错误的。我曾经在微博上有个形象比喻,钠离子电池对宁德时代而言,只是点心,而不是主食,最终填饱肚子还得靠锂电池这个主食,如果把点心当主食,就会营养不良。

把钠离子电池鼓吹成革命性产品,有点一厢情愿了,同时认为钠离子电池可以超越锂电池,也不符合客观的市场需求。

随着应用场景多元化,电池类型也将逐渐丰富。在锂电池的基础上,不光有钠离子电池,还有钒锍电池、锌离子电池等,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应用场景不断细化的背景下,一招通吃已然不可能,百花齐放是大趋势,而钠离子电池只是开始。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油化工精神,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宣传国家石油化工政策,推广石油化工企业品牌和产品,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