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毛利率持续下降另有隐情?市值超万亿逻辑硬但软肋也突出

   2021-07-12 新浪财经

33

核心提示:近日,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宁德时代(545.880, 0.00, 0.00%)股价连连上涨,总市值一度超过1.3万亿元,成为深市市值一哥。市值暴涨,

近日,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宁德时代(545.880, 0.00, 0.00%)股价连连上涨,总市值一度超过1.3万亿元,成为深市市值一哥。

市值暴涨,创始人身价也随之水涨船高,身价一度超越马云。

据福布斯富豪榜的实时榜单显示,宁德时代的创始人曾毓群身家已达到495亿美元,超越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481亿美元的身价,曾毓群首次成为亚洲最富有的五人之一。

宁德时代市值持续攀升的逻辑又是什么?

短期资金偏好高成长性

对于股价持续攀升,我们从两方面看,一方面是短期资金偏好,另一方面是行业长期逻辑。

首先,从短期资金偏好看,短期资金风格相对偏好高成长性。

截止7月8日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沪指涨1.74%,而不少”核心资产“却大幅跑输市场。今年以来中国平安(60.090, 0.00, 0.00%)一路下跌,跌幅28.97%,三一重工(25.700, 0.00, 0.00%)跌幅25.57%,伊利股份(34.310, 0.00, 0.00%)跌幅21%,格力电器(49.300, 0.00, 0.00%)年内跌幅20.75%,海螺水泥(39.220, 0.00, 0.00%)跌幅19.70%。

从今年初以来,如格力、平安、三一等一众核心资产价格一路下跌,到目前任然没有止跌的迹象。7月8日,格力、平安、三一、海螺水泥再创年内新低。

反观宁德时代等核心资产,其今年市值屡创新高。自2018年宁德时代上市以来,其股价已飙升逾20倍。仅今年就上涨近六成。

部分核心资产持续回调背后,市场或存在两方面担忧:

一方面,由于疫情流动性泛滥,部分核心资产2020年获得了明显的超额收益,如果预期增长被过度透支则存在估值回撤风险;

另一方面,疫情影响业绩低基数,增长或具有迷惑性。由于2020年疫情影响,世界各国经济都处于停滞阶段,而今年随着疫情的进一步得到控制,停滞的经济也将在今年迎来爆发式增长。换言之,增长并非稀缺。

在业绩可能普涨下,那如何才能对抗PE下跌呢?

安信策略报告指出,在长期经济增速中枢趋势性下移的背景下作赛道选择,遵循着产业生命周期的发展规律:若确定性的产业趋势出现,往往会优先追逐步入技术成熟期且处于加速扩张期的高成长性赛道;其次为稳定增长长赛道;而后则是具备一定周期属性的长赛道。

换言之,高增长或更具有确定性,,更能扛估值回撤。

此外,疫情期间世界都在大幅放水,造成严重通货膨胀,选择高增长的行业或公司也能更好的对坑通胀。

综上,我们说明了为何资金偏好高增长。

关键指标超预期与供不应求的市场格局

宁德时代是全球领先的锂离子研发制造公司,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储能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客户包括特斯拉、奔驰、宝马等众多企业,是新能源整车核心供应商之一。

而新能源车行业关键指标——渗透率发生关键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地方:

其一,确定性的产业趋势已经出现。

根据彭博此前研究显示,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突破3%的临界点之后,将快速上升。预计2025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1200万辆,渗透率11%;2030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达3000万辆,渗透率高达28%。而去年新能源车渗透率早就超过3%。

其二,渗透率或超预期加速迈进。

2020年11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换言之,我国新能源(4.010, 0.00, 0.00%)汽车2025年渗透率目标为20%。

然而,今年新能源车的渗透率似乎在加速变化。

在渗透率上,3月份渗透率6%,4月份是9.15%,而5月份如期破10 ,达到了11.4%,6月份来到了14.4%。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短短三个月渗透率翻倍实现,而且渗透率有加速趋势。

据乘联会数据,今年1-6月渗透率10.2%,较2020年同期5.8%的渗透率提升明显。其中,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28.4%;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14.2%;而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2.2%。

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似乎出现电池荒。

不久前媒体报道称,小鹏汽车CEO何小鹏为了从宁德时代顺利拿到电池,亲自在宁德时代蹲守1个星期。而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在近期召开的股东大会上表示,客户最近催货让他快受不了。

全球新兴能源市场调研机构SNE Research预测,到2023年,全球电动汽车对动力电池的需求达406千兆瓦时(GWH),而动力电池供应预计为335千兆瓦时(GWH),缺口约18%。到2025年,这一缺口将扩大到约40%。

毛利率持续下降背后的供应链压力

宁德时代同时也是市场份额大哥大。

根据SNE Research统计,宁德时代目前以34GWh的装机量连续四年排名全球第一,市场份额高达24.8%。

在2020年工信部公布的新能源车型有效目录中,宁德时代配套动力电池的拥有119家车企和3400余款车型,车型占比约50%。其中,国内装机量排名前十的客户分别为蔚来、宇通、上汽、小鹏、特斯拉、吉利、理想、长城、北汽和广汽,CR10占比达到56%,最大的客户占比约10%。

在市场供不应求的市场格局下,宁德时代同时是市场份额一哥,似乎具有强势议价权。

然而,宁德时代近年毛利率持续下降,似乎议价权又不那么强。宁德时代毛利率由2016年的43.7%持续下降至2020年的27.76%,毛利率大幅下降近四成。



毛利率持续下降本质原因又会是什么呢?

其一,整车降价策略或持续传导至供应商,宁德时代或也面临整车降价压力。

新能源汽车行业属于高成长性阶段,市场还处于市场份额争夺阶段,而整车厂商能够赢得市场份额关键因素之一在于成本优势。

降价策略表现淋漓尽致的为特斯拉,被行业称为“价格屠夫”。

据悉,7月8日,特斯拉中国官网正式上线了Model Y标准续航版,27.6万元(补贴后)的“超低”起售价让这款特斯拉的当家车型再次引爆市场。当天中午,某国内造车新势力的一位销售反馈,有客户当场跳单,投向特斯拉的怀抱。

实际上,凭借成本控制能力,特斯拉在国内市场采取的低价策略,价格的下探让其产品能够辐射到更多消费者,也更多地影响到相同价位的燃油车以及新能源车。据悉,上个月底,特斯拉已经把第四季度各门店的销售目标翻倍。

整车降价诉求或将成本压力传导至上游配件等供应商上。一般而言,车企降价要求上游供应商每年提供一定的折扣,一般大的供应商每年接到的年降要求是3%到5%左右,小的供应商接到的降价幅度会大一些。宁德压力是否也面临同样降价压力呢?

其二,产能供给不足叠加成本因素,整车纷纷亲自下场投资动力电池产线,这或将又进一步削弱宁德时代产业链话语权。

东兴证券(10.530, 0.00, 0.00%)的调研报告显示,动力电池占到整车成本的40%-50%。



与此同时,在供不应求的产业格局下,电池产能,已经成为车企当下发展新能源车的最大掣肘。

以上两方面因素叠加,整车亲自下场造电池或成为趋势。一方面,可以有效对冲因产能供给引发销售风险;另一方面,通过投资控制成本最大项,试图拉低整车整体成本获得价格优势,同时也可以一定程度削弱电池厂商话语权。

很多整车厂也在投资动力电池产线。比如大众宣布在欧洲规划成立6家40GW的工厂,在2020年之前欧洲本土自建产能达到240GW;长城汽车(49.130, 0.00, 0.00%)在2021年6月宣布,在2025年之前通过子公司蜂巢形成215Gwh的电池产能,按照一辆电动车单车搭载电池59Kwh,1Gwh=100万Kwh,215Gwh电池可以完全覆盖长城汽车规划的2025年生产320万辆新能源车的电池需求,根本无需外购。在整车厂的自有产能建好后,一定会优先使用自有产能,届时电池供应商的销售会面临需求下降的压力。

对于毛利率的持续下降,宁德时代在公告中称,主要因新能源补贴退坡及市场竞争加剧、技术进步及产业链成熟等因素推动动力电池价格持续下降。

技术迭代或也是宁德时代未来一个软肋

对于技术迭代风险,宁德时代也在年报有所提示。

公告称,作为新兴行业,锂离子动力电池行业的技术更新速度较快,且发展方向具有一定不确定性。公司如果不能始终保持技术水平行业领先并持续进步,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可能会受到影响。

从目前动力电池的技术趋势看,固态电池技术的突破或成为这个行业未来的一个关键变量。

目前市场主要以液态锂电池为主,对比液态锂电池,固态电池具备以下优点:

1)安全,固态电池将液态电解质替换为固态电解质,大大降低热失控风险;

2)能量密度高,固态电池电化学窗口可达5V以上,高于液态锂电池(4.2V),允许匹配高能正极和金属锂负极,大幅提升理论能量密度;

3)缩小空间,固态电池可简化封装、冷却系统,在有限空间进一步缩减电池重量,体积能量密度较液态锂电池(石墨负极)提升70%以上,达到500Wh/kg。

此外,固态电池在经济性上也具优势。

当然,宁德时代曾在今年1月公开了两份关于固态电池的专利,分别为“一种固态电解质的制备方法”、“一种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片及其制备方法”。尽管宣称技术已经成熟,但还没有应用到具体商业化。

相关业内人士指出,如果把时间维度拉长到5年,它有可能会遇到竞争对手。如果5年后固态电池有了商业化技术突破,就可以把宁德时代在内的所有液态电池厂商全部干掉,而且会是一个非常迅速地替代。也就是说,赛道切换到固态电池,宁德时代还能否有这么大的优势,是要打个问号的。原有重金投入形成的液态电池生产线规模优势,可能会在一夜之间变成包袱。

据日本经济新闻网站最近报道,丰田计划在2021年内公开使用固态电池的试制车。值得关注的是,据报道,固态电池技术最近又有重大突破。休斯顿大学科研团队近日证明,通过溶剂辅助过程来改变电极微结构,可以将有机基固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提高至以前的两倍。

综上,宁德时代是否突破更具性价比的固态电池,或是其维持市场老大的关键变量。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油化工精神,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宣传国家石油化工政策,推广石油化工企业品牌和产品,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