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促储能产业探索新路径

   2021-04-26 中国电力新闻网

29

核心提示:储能行业发展风起十三五时期储能产业取得较快发展,截止到2020年底,中国已投运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为35.6吉瓦,占全球的18.6%

储能行业发展“风”起

“十三五”时期储能产业取得较快发展,截止到2020年底,中国已投运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为35.6吉瓦,占全球的18.6%,新增投运电化学储能项目装机规模达到1.56吉瓦,新能源配置储能应用占新增总装机规模的40%,与此同时,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从用户侧储能应用到电网侧储能爆发,再到可再生能源储能成为发展趋势,储能技术在各领域寻求技术突破和商业模式创新取得积极进展。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创始人、常务副理事长、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俞振华表示,碳中和已经成为时下国内外最重要的课题之一,各国政府陆续推出的碳中和目标也将成为推动储能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储能产业健康发展需要政策机制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持,需要顶层设计,需要适应市场机制的商业模式。2021年储能行业“风”起来了,这个“风”是来自风光储,来自电力体制改革,来自全球能源格局的变化。

“在过去十年,储能整体的发展步伐比较慢,但从企业的角度来看,近两三年,储能的发展开始步入了快车道,企业储能业务实现翻倍式增长。横向来看,目前国外的业务发展更快。但在国家双碳目标和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目标指引下,可以预见,国内的储能业务发展也会步入快车道。”宁德时代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储能事业部总裁谭立斌说。

科华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四雄认为,为实现双碳目标,清洁能源革命势在必行,风电“反负荷”特性强,光伏波动性更大,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平衡,储能作为电力系统瞬时动态平衡和短时能量平移的重要手段,愈来愈显示出优势。

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院长尹韶文表示:“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比亚迪支持实现双碳目标的技术创新方向——‘1+2’策略助力储能实现产业化。‘1’是指核心产品作为技术平台和商业化载体,‘2’是指两个重要的技术创新方向,安全和全生命周期成本。同时储能做到安全才能走得远,只有成本降下去,才能应用得广。”

还需建立储能市场化长效机制

“储能的春天已经到来,这个判断没有变。虽然在碳达峰、碳中和新形势下得到业内更多关注,但是储能发展还存在多重挑战,首先储能技术在规模成本寿命方面还不能完全满足应用要求。第二储能产生的安全和标准体系仍需继续完善。第三储能市场地位需要进一步落实,稳定的价格机制尚未形成。”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理事长、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研究员陈海生表示。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理事长、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曹仁贤提出,在“十四五”期间,加快新能源发展既要考虑到各种能源品种的合理搭配,还要考虑到各种储能方式的合理配置,优化结构布局,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电网调节能力、市场机制和产业政策。目前还有很多困难要克服,特别是储能行业自身也还存在着创新能力不足,总体成本偏高、应用场景洞察力不足等问题,只有储能具备了经济性,才能实现真正的大规模发展。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院长杜忠明说:“对于储能的发展,一要尽快出台加快新型储能规模化发展的顶层设计。二要尽快形成一个完整的新型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理论体系,把新型储能纳入到规划设计中。三要高度重视新型储能产品的技术标准和质量问题。”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油化工精神,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宣传国家石油化工政策,推广石油化工企业品牌和产品,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