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重于泰山。守好安全底线,这是储能发展关键之所在。
4月16日12时17分,北京市丰台区集美家居院内北京国轩福威斯光储充技术有限公司储能电站一电池间发生火灾,事故造成两名消防队员牺牲,1名消防队员受伤。
16日19时30分,北京市政府专门召开紧急会议,要求连夜做好相关落实工作。到16日23时40分,明火被彻底扑灭,现场仍在进行冷却降温处理。北京市区相关部门已组织专门力量,做好起火区域及周边监测排查,确保安全。
北京丰台储能电站火灾事故为行业发展敲响了安全警钟,未来行业如何安全、健康发展?有业内人士表示,国家层面应尽快制定相关的标准流程,使储能建设以及运维有据可依;行业主管部门应积极组织事故调查分析,给后续的产业发展提供借鉴;储能产业从业者应引以为戒,守好安全底线。
发 展
近年来,我国储能产业发展持续加快。4月14日,在第十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上发布的《2021年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指出,截至2020年底,中国已投运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35.6GW,占全球市场总规模的18.6%,同比增长9.8%。其中,2020年中国新增投运的电化学储能项目规模1559.6MW,新增投运规模首次突破GW大关,是2019年同期的2.4倍。
对此,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表示,面对未来大规模新能源接入和消纳,储能与新能源发电、电力系统协调优化运行已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由之路。“随着国家将储能产业发展和技术应用纳入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储能已成为能源互联和智能化体系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史玉波看来,绿色低碳能源转型趋势下,储能市场发展将呈现两大趋势,一是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将催生对大规模容量储能的需求,存储容量大、持续放电时间长、系统效率高、循环性能好的技术将脱颖而出。二是能源互联网趋势下,分布式储能规模化应用将进一步加快。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了解到,随着风电、光伏发电进入平价上网阶段,作为解决可再生能源消纳问题的重要路径,“新能源+储能”逐渐受到政策的青睐。2020年,有20个省份提出了“新能源+储能”配套发展鼓励政策,进入2021年,已有9个省进一步提出新能源场站配置10%~20%不等的储能。
“十四五”期间,储能发展前景被业内人士普遍看好。电力规划设计总院院长杜忠明预计,2025年,全国新型储能规模将达到约3000万千瓦~5000万千瓦,2030年将进一步增加到1.5亿千瓦左右,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未来新型储能规模将超10亿千瓦。
难 题
当前,我国储能产业的加速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资本的关注。北京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的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与储能相关的投融资金额约在74亿元左右,且发展热度仍在持续升温。但在行业发展“繁花似锦”的同时,储能的未来仍然面临着诸多无法回避的难题。
北京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理事长陈海生表示,储能的发展面临着多种挑战,首先就是储能技术在规模成本寿命方面还不能完全满足应用要求,其次是储能产生的安全和标准体系仍需继续完善,再次是储能市场地位需要进一步落实,稳定的价格机制尚未形成。陈海生认为,发展储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促进储能技术和产业的发展需要从全局和战略的角度予以支持,推动其发展。
陈海生对行业发展的担忧一语中的。记者了解到,时至今日,储能电站建设、运维等都没有标准的流程。有相关项目负责人在接受北极星储能网采访时表示,目前行业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储能项目的开展实施并没有规范的备案流程。对于储能电站安全方面是否需要提交备案或证明,该负责人说:“‘只要项目地、业主单位能接受’,就可以开展实施。”
北京丰台储能电站火灾事故更是把安全问题推到“风口浪尖”。
命 门
在“碳中和”愿景下,新能源发展正加速由补充能源向主力能源转变,储能成为促进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关键,而安全是储能产业发展的命门,必须高度重视、常抓不懈。
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储能电站事故的发生,再次敲响了安全警钟,要深刻汲取事故教训,生产制造、安装施工、运维管理等产业链都要引以为戒。
在技术方面,对于国内外储能项目曝出的起火事故,制造企业要高度重视并加强电池系统的安全验证工作。市场快速增长导致产品研发周期不断缩短,产品验证时间不足,因此要对前期的储能电池设计深入了解,不能依赖外部消防补救措施。必须加快研发储能电芯本质安全可控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例如:安全剂注入技术,彻底防止储能电池起火爆炸事故的发生,系统集成商要加强对关键零部件供应体系管理,严格把控质量关。
在标准方面,对于在人员密集区项目或用户侧与人员近距离接触项目,需列入最高安全等级标准考虑,加快全产业链安全标准的制定与完善。要在各个节点上切实落实安全责任,包括:行业标准、政策制定以及产品验收时的标准检测落实等。
在项目运维方面,需做好系统集成及关联部件的日常使用维护,查找及消除已建项目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采取监控系统线上检测、工作人员线下监视的人机结合、联防联控模式,提升项目建设运维专项操作制度规范和业务水平,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管,采取必要措施消除隐患;要进一步构建电池安全、整站安全、充电安全、使用安全等多重全生命周期生态安全防护体系,要在政策上重安全、管理上控安全、技术上保安全,多管齐下,进一步提升行业的安全判定技术和能力,推动储能项目建设健康发展。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储能还处于产业发展早期阶段,对于新事物的认知,大众普遍会有放大意识,所以需要客观理性地看待已暴露出来的事故隐患,举一反三,认真做好储能项目的安全保障工作。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油化工精神,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宣传国家石油化工政策,推广石油化工企业品牌和产品,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