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万亿储能市场 宁德/国轩/比亚迪等加速布局

   2020-12-02 电池中国

36

核心提示:当下,新能源汽车后又一万亿级规模市场正在开启。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不断下降,锂电池正成为撬动电化学储能市场的杠杆。此前

当下,新能源汽车后又一万亿级规模市场正在开启。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不断下降,锂电池正成为撬动电化学储能市场的杠杆。此前,宁德时代副董事长黄世霖曾表示,储能未来的市场规模可能超过动力电池,甚至可以用万亿这样的产值来衡量。

01宁德/国轩/比亚迪等加速布局储能

今年以来,国内电池企业都在加速抢占储能市场。近日,厦门海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厦门海辰”)锂电池生态项目在厦门奠基。该项目聚焦生产储能电芯产品,其自主研发的储能电池循环寿命长达8000次;工商业储能系统寿命超10年,系统充放电效率超过87.6%。该项目总投资27亿元,规划5条锂电池及配套系统产线,共计15GWh。

在此之前的9月,上海电气国轩新能源科技(南通)有限公司一期5GWh电池项目举行达产仪式。该项目聚焦储能,总规划建设产能10GWh。此外,由南瑞继保以EPC方式交付的华能蒙城风电40MW/40MWh储能项目顺利通过了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组织的并网验收,其集装箱式储能电池系统由国轩高科供货。

今年8月,比亚迪携全新电网级储能产品BYDCube亮相“2020年第十四届SNEC展会”,并斩获SNEC十大亮点评选中的“太瓦级钻石奖”。7月底,比亚迪与金风科技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将致力于共同为电源侧储能场景打造最优的储能解决方案和产品服务。

此外,宁德时代于7月与闽投配售电公司合作的储能微网项目一期正式通过竣工验收;6月与中天宏信签订协议就新能源发电及储能等达成合作;3月与国网综能合作成立新疆国网时代储能合资公司。2月宣布扩产宁德湖西、江苏时代、四川时代和宁德车里湾等项目,其中155亿元涉及储能电池的研发与生产。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5月,鹏辉能源、亿纬锂能分别中标中国铁塔、中国移动5G基站备用电源磷酸铁锂电池储能项目。鹏辉能源表示,公司中标中国铁塔2020年备电用磷酸铁锂蓄电池组产品集约化电商采购项目,并开发了其他一些优质大客户,为下半年储能业务增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亿纬锂能在其业绩报中也表示,公司成功中标如中国移动2020年磷酸铁锂电池集中采购的代表性项目;在与国内多名通讯设备制造商的合作中,持续提高供货份额,并在开拓海外储能领域已取得成效。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储能锂电池出货量2019年为3.8GWh,同比增长26.7%;今年仅上半年锂电池储能市场出货量约2.2GWh,同比增长132.2%。此外,我国国家层面和多个省份都提出了鼓励配置储能、加强储能标准系统建设等文件要求,我国储能行业的发展也被推上新的发展浪潮。

02低成本/长寿命/高安全磷酸铁锂“长袖善舞”

“储能市场的核心逻辑是成本下降驱动储能产品大规模应用。”有业内分析人士表示,随着越来越多的锂电池企业进入,储能技术有望实现快速迭代,成本或将持续下降,储能市场也将迎来快速成长周期。

而中国的储能成本更是全球储能产业成本下降的一个风向标。近年来,动力电池的规模化发展已经带动了储能系统成本的快速下降,到2020年在规模效应的拉动下,电池平均成本可以再降低10%,这为锂电池在储能领域的大规模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电池中国网了解,基于安全、成本、使用寿命等考虑,目前国内的储能电池产品主要是磷酸铁锂电池技术路线,当然也有一些选用更为安全的钛酸锂产品。从性能上来看,相较于铅蓄电池,磷酸铁锂电池有着更高的能量密度、更长的循环寿命,同时还有着轻量化优势。而且,目前磷酸铁锂电芯价格已经下降至0.6/Wh,随着原材料价格大幅下探以及技术进步,其性价比越来越高。

据了解,目前龙头企业宁德时代已经研发出零衰减电池,可实现1500次循环内的零衰减,此技术已经用到宁德时代的储能项目上。储能领域应用的锂电池,一般要求循环次数大于3500次,即商家对储能锂电池的寿命需求为大于10年。而宁德时代的电池可实现1500次循环内的零衰减,意味电池寿命可以达到七八千次甚至上万次循环。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通信业三大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披露了数量可观的5G建设计划。有业内人士表示,密集布置的5G基站呈现小型化、轻型化趋势,储能电池需要使用能量密度更高的锂电池,大部分采用磷酸铁锂电池做备电,基站储能上铁锂替代铅酸是必然趋势。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油化工精神,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宣传国家石油化工政策,推广石油化工企业品牌和产品,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