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箔目前是锂电产业链产能周期最长的环节之一,正深刻影响当前下游锂电巨头们的产能释放及竞争格局。
前些年,锂电铜箔受制于锂电产业的整体规模及景气度,更多是作为电子电路铜箔的一个附属而存在。
这两年,下游锂电产能“大干快上”,上游原材料纷纷供不应求,部分材料价格更是一路走高,铜箔也不例外,在规模效应下也逐渐成为一个独立产业发展,资本更是活络。
铜箔因为核心设备依赖进口、产能周期较长,供应紧张局面还将持续,类似隔膜,短期产能为王,并正在成为制约下游锂电产能释放的又一个卡脖子环节。
产能周期较长,短期供应紧张
铜箔是锂电池负极的关键材料,起到承载负极活性材料、汇集电子并导出电流的作用,影响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和成本,约占锂电池成本的8%,其在锂电供应链中的地位不容小觑。
电解铜箔的主要生产设备包括阴极辊、生箔机、表面处理机、分切机等,其中核心设备阴极辊目前主要依赖于日韩进口。
由于进口设备的产能有限,交付周期较长,目前铜箔产能周期已经达到36个月,超过锂电隔膜目前24个月的产能周期,几乎是目前锂电上游制造端产能周期最长的环节。
相对于下游锂电池6-9个月的产能周期,周期错配问题突出,因此导致当前锂电铜箔的供应比较紧张,短期也难以缓解。
供应紧张体现为加工费的上涨,铜箔加工费2020年初不到3万元/吨,目前最高已经超过4万元/吨,铜箔价格也最高达到11万元/吨,成为这一轮锂电成本上涨的重要推手。
电费是铜箔重要的加工成本,因此电力是产能布局的重要考虑。此外,环评也是新增产能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中国铜箔行业发展白皮书》显示,2020年中国锂电铜箔出货量仅14.6万吨。按照全球2025年1.5TWh的动力及锂电池需求,以1GWh需要700吨铜箔测算,至2025年铜箔需求量将达到105万吨,由于产能周期错配,未来2-3年将保持紧平衡的状态。
锂电企业成本及保供压力较大,巨头纷纷涉足
正是因为铜箔供应紧张,短期又难以缓解,导致下游锂电企业的成本及保供压力较大,宁德时代、国轩高科、亿纬锂能、蜂巢能源、孚能科技等锂电巨头纷纷布局上游铜箔领域。
2月22日,江西铜业公告,拟筹划控股子公司江铜铜箔分拆上市,此前江铜铜箔已经引入了蜂巢能源、孚能科技等锂电产业背景的投资者。
2月9日,嘉元科技公告,拟与宁德时代成立合资公司,其中嘉元科技占80%,宁德时代占20%,合资公司首期规划建设年产10万吨高性能电解铜箔项目。
1月27日,铜陵有色控股的合资公司铜冠铜箔分拆至创业板上市,募集资金35亿元,而国轩高科则是铜冠铜箔上市前投资者。
此外,去年8月亿纬锂能与铜陵华创签署合资协议,拟设立合资公司,铜陵华创持股70%,亿纬锂能持股30%,合资公司计划建设年产10万吨锂电铜箔,产品优先向亿纬锂能及其子公司供应。
下游锂电企业的战略布局,也反映当前铜箔供需紧张的局面。
短期产能为王,长期优质份额是竞争关键
铜箔在短期供应紧张的局面下,竞争格局因此比较明朗,那就是产能为王,尤其是具有极薄化能力的优质产能。
同时,在核心设备进口存在瓶颈的情况下,谁能在国产核心设备上实现突破,谁就可以更早地获得产能及成本的双重优势。
长期而言,随着产能周期的消化以及国产核心设备的投入,铜箔终究要回归到常规制造业的竞争逻辑当中,产能也很难持续成为竞争力。
铜箔是一个重资本投入、毛利率较低的行业。
铜箔行业按照“铜价+加工费”定价,因此总体毛利率较低。以铜箔行业三家典型的A股上市公司为例,2020年度嘉元科技锂电铜箔业务的毛利率为25.89%,铜冠铜箔锂电铜箔业务的毛利率为17.81%,诺德股份铜箔业务的毛利率为18.92%。
决定毛利率差距的因素:一是产品结构,不同厚度的铜箔加工费差异较大,这当中暗含了工艺、设备和经验等方面的能力;二是客户结构,优质客户的价格及商务条件相对较好;三是产品型号的规模化,型号越单一并匹配,规模化越突出,生产效率越高。
这就不难理解为何嘉元科技的毛利率相对较高,且随着过去一年多铜箔行业的景气,嘉元科技的毛利率从2020年一季度的22.01%上涨到了2021年三季度的30.49%。
长期而言,不断提升产品等级(极薄化),深度绑定优质客户,规模化生产,将是铜箔行业的竞争力所在,其中优质客户及市场份额尤为关键。
当前市场较为分散的局面,未来也可能基于优质技术和优质客户层面进行整合。
锂电铜箔行业规模虽然不大,但“小而美”,核心设备短期依赖进口、产能周期较长、重资本投入、低毛利,同时还受环保、电费等因素的影响,短期供不应求,正深刻影响当前下游锂电巨头们的竞争格局,行业地位也不容小觑。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油化工精神,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宣传国家石油化工政策,推广石油化工企业品牌和产品,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