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及国家政策的支持,越来越多的动力电池企业进入储能赛道。同时,储能电池的安全问题同样不容忽视。
电池企业频繁布局储能
储能,是指通过介质或设备把能量存储起来,在需要时再释放的过程。按照能量储存方式,储能可分为物理储能、化学储能、电磁储能三类。而电化学储能在三者中应用范围最为广泛、发展潜力最大,主要包括铅酸电池、锂离子电池、钠硫电池、液流电池等,其中又以锂离子电池的累计装机规模最大。
据光大证券预测,到2025年,我国储能投资市场空间将达到0.45万亿元,2030年增长到1.30万亿元左右。国家对于储能领域也十分重视,发布多个文件支持储能发展:
去年7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实现锂离子电池等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新型储能成为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支撑之一。
2021年年底,国家能源局表示,将在“十四五”时期推动新型储能规模化发展,促进新型储能与新型电力系统各环节有机融合、协调发展。
今年1月18日,储能用锂电池安全强标启动会在北京召开,标志着该强标编制工作正式启动。
宁德时代、蜂巢能源、欣旺达、亿纬锂能等国内动力电池巨头早已提前布局储能电池相关领域。进入2022年,又有多家电池企业争夺该赛道:
国内方面,1月10日,鹏辉能源柳州智慧储能及动力电池制造基地项目正式奠基。该项目规划面积约550-850亩,总投资预计约60亿元,整体规划产能20GWh,主要布局锂电池电芯、PACK生产线。
1月11日,科力远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与公司间接控股股东科力远控股共同投资设立科力远数智能源,双方拟结合各自优势资源共同拓展发电侧、电网侧和用户侧等储能市场。
1月16日,尚纬股份表示,公司1月14日与海螺创业就年产20万吨动力储能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的首期4万吨项目的投资建设事宜签署协议,拟共同出资设立合资公司运营投资项目。项目总规划20万吨/年,预计投资总额人民币80亿元,其中首期项目启动规模为建设年产4万吨动力储能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预计投资金额为16亿元。
2月6日,华能储能电芯采购中标结果公示,海辰新能源成功中标。据悉,该项目采购的储能电芯为海辰新能源280Ah储能电芯,总容量2GWh。
2月10日,明阳智能以1.9亿元的增资生产锂离子电池及储能系统的海基新能源,获得其13.03%的股份,跨界进入储能行业。
国外方面,LG新能源2月17日宣布,公司正式收购日本电气股份有限公司(NEC)位于美国的储能系统厂商NEC Energy Solutions(简称NEC ES)100%股份。报道称,LG新能源将新设法人“LG新能源Vertech”,进军储能系统集成市场。
据悉,新设公司将负责储能系统集成项目的策划、设计和维修,并集成包括电池和功率转换系统(PCS)在内的必要器材,为LG新能源优化储能业务提供服务。
储能电池安全不容忽视
值得注意的是,电池企业进军储能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事故。
2月13日晚,加州Moss Landing储能电站项目发生事故,大约有10个电池架被熔化。早在2021年9月4日晚,该项目就曾因电池的水系降温系统启动导致该项目约7%的电池模组和其它系统设备造成损失。
据了解,Moss Landing储能电站于2020年12月11日开始运营,包含300MW/1200MWh的锂离子电池。储能电站满负荷运行时,可为22.5万户家庭供电4小时。
电池联盟发现,LG新能源为该项目提供了4500个TR1300电池架以及JH4高能量型电芯。
此外,2021年4月16日,北京国轩福威斯光储充技术有限公司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大红门的储能电站发生爆炸事故,导致2名消防员牺牲,1名消防员受伤,电站内1名员工失联。
资料显示,发生事故的储能电站于2019年投运,属于用户侧光伏-储能-充电桩一体化系统,储能电池为25MWh磷酸铁锂电池。
去年11月22日,北京丰台区储能电站起火爆炸事故调查报告正式发布。最终认定南楼起火直接原因系西电池间内的磷酸铁锂电池发生内短路故障,引发电池热失控起火。北楼爆炸直接原因为南楼电池间内的单体磷酸铁锂电池发生内短路故障,引发电池及电池模组热失控扩散起火,事故产生的易燃易爆混合物通过电缆沟进入北楼储能室并扩散,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遇电气火花发生爆炸。
有机构预测,2030年储能投资市场空间1.3万亿元,2060年5万亿元。这给2020年在全球新增电化学储能里占比达99%的锂电池储能带来了巨大的机会。
可以预见,未来随着动力电池在储能领域更多的应用,储能电池需求逐步增大。与此同时,如何提高储能电池安全性,减少事故的发生将成为整个行业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油化工精神,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宣传国家石油化工政策,推广石油化工企业品牌和产品,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