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能源市场的发展进入快车道,锂电池产业链的发展也已走出乱象丛生的初期阶段。
进入黄金发展时期以来,锂电行业除了体量呈指数级增长外,还有多条新型电池技术路线产生。其中,固态电池技术以其能量密度高、不可燃、不挥发、不漏液、无腐蚀、耐高温等优势获得了市场的更多关注。
近日,起点锂电大数据获悉,全固态锂电池公司高能时代完成了超5000万人民币融资。本轮融资由同创伟业领投,欣旺达、珠海高新创投、中金传誉凤凰基金等机构参投。本轮融资主要用于加速高能时代在全固态电池的产品布局、技术研发、人才引进等。
企查查信息显示,高能时代成立于2020年,经营范围包括新材料技术研发、电池销售及电子专用材料销售等。公司主要致力于研发全固态锂电池产品。
目前,公司已在中国和日本横滨建立电池研发中心,横滨团队负责电芯设计、工艺研发,目前汇聚了10余个来自中日韩的专家团队。除了电池新势力对固态电池进行布局,国内外还有许多主流企业对固态电池技术进行了重点布局。
主流企业“进攻”固态电池
去年年初,自宁德时代公布两项固态电池专利后,固态电池概念迅速走热,获得市场极大的关注度。据起点锂电大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外已有超30家企业对固态电池技术和产线进行了初期布局。其中就包括主流企业如宁德时代、赣锋锂业、三星SDI、比亚迪、孚能科技、蜂巢能源、国轩高科等。
宁德时代
去年5月,宁德时代在接收机构调研时表示公司在固态电池研发方面已深耕多年,目前处于第一梯队,可以做出固态电池样品。今年,宁德时代再传出消息,公司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在逐渐加快。
赣锋锂业
去年7月,赣锋锂业子公司赣锋锂电与东风公司技术中心司正式签约,双方还签订了固态电池E70车型示范推广协议。
今年1月22日,赣锋锂电官方披露,首批搭载赣锋固态电池的50辆东风E70电动车正式完成交付。
产品方面,目前赣锋锂业第一代混合固液电解质电池产品能量密度可达235-280Wh/kg。第二代固态锂电池基于高镍三元正极、含金属锂负极材料,产品能量密度已超过359Wh/kg,循环寿命接近400次。
三星SDI
今年3月14日,三星SDI宣布公司已经开始建设业界第一条全固态电池的试验线,将其命名为“S-Line”。
据悉,三星SDI计划在 S-Line 引进纯电池电极板、固体电解质加工设备和电池组装设备。到目前为止,公司已经在实验室里做了一到两个原型。当 S-Line 完成后,大规模的试生产将成为可能。
此外,三星SDI正在开发一种以硫化物为基础的电解质的固态电池,目前已获得硫化物电解质材料的设计和专利,进入技术验证阶段。
除了上述企业外,固态电池领域内,国轩高科已开发出能量密度大于360Wh/kg的电池产品,并已获得车企认可和项目定点;蜂巢能源去年牵手中科院拟建设固态电池技术研究中心,计划于2025年在其量产车上搭载能量密度达350-500Wh/kg的固态电池;孚能科技在今年1月表示公司第一代能量密度达330Wh/kg的半固态电池已送样给整车厂客户并获得了良好反馈。国外企业方面,LG新能源和SK On均正在开发全固态电池技术,目标是在2030年前后开始进入大规模生产阶段。
除了主流企业对固态电池技术进行初步探索外,不少电池初创企业对固态电池也颇感兴趣。
初创企业争夺固态电池市场
QuantumScape背靠大众的美国初创企业QS在近两年内大出风头,一上市就以11个月内13倍市值涨幅掀起了美股一片波澜。
据QS称,公司研发的全固态电池计划于2024年开始大规模生产。其全固态电池产品为电动汽车提供的续航里程要比市面上的传统锂电池高出80%左右。
辉能科技
辉能科技成立于2006年,公司拥有近500项固态电池专利,并成功发明了全球第一款固态锂陶瓷电池,在2013年公司就已实现了固态锂电池的商业化量产。
2020年7月,辉能科技宣布投资380亿的大陆区总部及全球产业基地项目落地杭州,建设内容包括2GWh、5GWh固态锂陶瓷电池芯产业化项目。
辉能科技表示,公司固态锂陶瓷电池产能计划到2026年达到50GWh。
清陶能源
今年2月26日,清陶能源总投资50亿的固态锂电池产业化项目在昆山开发区破土动工,产能规划10GWh,达产后预计新增年产值100亿元。
据悉,清陶能源在2018年就建成了国内首条固态锂电池生产线。目前公司开发的固态电池续航里程可达1000公里,同时支持快充模式,充电15分钟可实现600公里的续航里程。
截至2021年3月,清陶能源共获得8轮融资,F轮由上海科创基金领投,新鼎资本、科森科技、峰瑞资本等参投。
此外,卫蓝新能源在去年10月与恩捷股份、天目先导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合作研发及生产固态电解质涂层隔膜产品;固态电池开发商Solid Power公司2021年获SKI3000万美元投资,计划联合生产车规级固态电池。
总结
除了主流和初创电池企业,下游整机厂对固态电池的布局也并不少,其中国内包括蔚来、奇瑞、北汽蓝谷和比亚迪等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国外包括大众、现代汽车、戴姆勒等老牌车企。但依照目前各企业公布固态电池技术研发进程来看,距离全固态电池技术商业化目标仍有许多技术难点存在,阻挡着市场发展的脚步。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油化工精神,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宣传国家石油化工政策,推广石油化工企业品牌和产品,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