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GWh产能!亿纬锂能青海再“落子”

   2022-05-27 起点锂电大数据

42

核心提示:动力电池市场需求高歌猛进,原材料紧缺难题待解。为满足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电池厂开始一手扩产能,一手保供应。近日

动力电池市场需求高歌猛进,原材料紧缺难题待解。为满足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电池厂开始一手扩产能,一手保供应。

近日,动力电池头部企业亿纬锂能在青海“再落一子”。企查查APP显示,青海亿纬动力有限公司于5月24日成立,注册资本1000万元。据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100%控股,后者由亿纬锂能持股98.43%。

值得注意的是,从注册地来看,该公司位于青海格尔木昆仑经济开发区,这也是金昆仑锂业的所在地。而去年10月底,亿纬、金昆仑锂业已和格尔木市达成三方合作,签订产业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

显然,此次亿纬在青海“落子”,意在推动此前签约项目的实施,加快在青海的锂资源开发进度。

瞄准青海盐湖资源

根据格尔木市官网显示,去年10月26日,亿纬锂能、西藏亿纬控股与格尔木市就矿产资源开发及年产10GWh动力储能电池制造项目达成一致,签订了《锂资源产业开发利用项目投资协议书》,预计投资近30亿元。三方规划打造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延伸和完善盐湖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推动锂资源向下游精深加工、精细化工领域拓展。

从产能布局来看,依托丰富的锂资源,就近建厂有利于降低运输、生产等成本。青海也将成为亿纬锂能国内继惠州、荆门、成都、云南玉溪之后的又一个电池生产制造基地,是青海继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之后的又一重大电池项目。

此外,锂资源开发也是此次合作的重头戏。实际上,自去年以来,碳酸锂等原材料价格一路上涨,亿纬锂能就开始瞄准青海盐湖资源,通过合资、收购加快布局。

2021年7月9日,亿纬锂能披露,拟收购金昆仑锂业28.125%的股权,同时拟与金昆仑锂业成立合资公司,分期投资不超18亿元,建设年产3万吨碳酸锂和氢氧化锂项目。

另外,亿纬又以1.1亿元收购大华化工5%的股权,其控股的亿纬控股收购大华化工29%股权,瞄准大华化工享有的青海大柴旦盐湖采矿权。

2022年1月,亿纬锂能再度以约2亿元取得大华化工另一子公司兴华锂盐49%的股权。

除了布局青海外,今年1月,亿纬锂能还与蓝晓科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积极参与西藏结则茶卡盐湖锂资源的开发利用。同时,蓝晓科技已收到亿纬锂能旗下金海锂业青海1万吨碳酸锂EPC采购项目签约通知书,项目暂定金额4.56亿元。该项目预计2022年10月达标投产。

供给端,目前,青海是国内盐湖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盐湖卤水提锂年产量约5万吨,预计2025年达20万吨,具备极大的开发空间。按照动力电池行业需求测算,至2025年,全球对碳酸锂产能的需求将超100万吨。

行业人士指出,当下,受益于技术进步,国内盐湖提锂的成本呈现不断下降趋势。青海盐湖提锂虽难以满足所有需求,但可以“护航”,推动碳酸锂等材料价格处于相对合理区间。

为此,头部电池企业加速布局青海盐湖资源开发,不仅保障自身产能扩产需求,推动降本增效,也将牢牢把握住市场的主动权。

投资百亿“补链”

当下,亿纬锂能的动力与储能业务进入收获期,正处在快速成长的阶段。

客户端,今年以来,亿纬锂能陆续收到捷豹路虎、博世、成都大运等定点通知。目前,其已跻身全球动力电池供应商“第一梯队”,合作客户涵盖了国内外多个高端车企品牌,包括小鹏、戴姆勒、现代、宝马、捷豹路虎等等。

装机表现上,今年前4个月,亿纬锂能国内排名跃居第六,全球前十。据悉,亿纬锂能方形三元电池预计今年将批量向宝马等国际客户配套;同时,大圆柱电池预计年底有部分产能释放,届时,公司动力电池市场上的市占率将进一步提升。

从电池产能来看,亿纬锂能规划超过200GWh。公司表示,2022、2023年将是公司产能建设的大年。

今年以来,锂电原材料价格整体仍维持高价,多数动力电池企业净利水平出现下滑。为保障客户交付,深化供应链布局,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曾表示,2021年以来公司在供应链投资100多亿元,通过战略入股、合资建厂、收购等形式在材料端布局。

除了锂资源外,亿纬锂能已先后与德方纳米、贝特瑞、恩捷股份、格林美等头部供应商成立合资公司,保障其正负极材料、隔膜、铜箔等关键原材料在未来的稳定供应。

如正极材料领域,亿纬锂能与德方纳米成立合资公司,合建年产10万吨优质磷酸铁锂材料产能;隔膜端,亿纬锂能与上海恩捷设立合资公司,项目总投资约52亿元,建设16条锂电池隔膜生产线;负极材料端,与中科电气设立合资公司,项目投资25亿元,负极材料年产能10万吨。

目前,原材料的安全稳定供应已经成为行业的一致共识,头部电池企业争相推动上游补链、强链,增强综合市场竞争力。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也表态,原材料价格问题在2023年初有效解决,形成坚实的产业壁垒。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油化工精神,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宣传国家石油化工政策,推广石油化工企业品牌和产品,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