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四川锂矿争夺战落槌,协鑫成最后赢家

   2022-05-19 能源严究院

51

核心提示:5月16日上午,成都兴能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兴能新材料)所持有的雅江县斯诺威矿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斯诺威矿业)54.29%股权在

5月16日上午,成都兴能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兴能新材料”)所持有的雅江县斯诺威矿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斯诺威矿业”)54.29%股权在京东破产拍卖平台拍卖。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场原本应该在一天后就截止的股权拍卖,其竞价过程最终演变成一场马拉松式拉锯战。

「能源严究院」获悉,据多位知情人士透露,截至目前,协鑫已完成对斯诺威矿业99%的债权以及43%的股权收购,成为此次拍卖的最后赢家。

此次拍卖起拍价为355万元。潜在参与方主要为在四川布局锂矿资源的企业,或包括协鑫能科、川能动力、四川路桥、融捷股份、盛新锂能等。

此次竞拍中,协鑫能科优势明显。去年9月,该公司曾与新希望集团旗下主体合作投资新能源上游资源。新希望集团发起的川商基金正是斯诺威矿业的第二大股东。

协鑫能科表示,参与设立合伙企业是介入锂矿等新能源上游材料端的重要举措。

在5月10日的业绩交流会上,协鑫能科曾公开表示,公司拟向移动能源上游原材料锂矿行业延伸,目前正谋划和推进潜在投资标的资产的相关交易,为公司打造全球领先的移动数字能源科技运营商的战略做好资源保障,公司将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及时进行披露。

随着协鑫在移动能源领域的快速布局,获取稳定的锂资源,将为其提供稳定的供给、降低成本、构建移动能源生态闭环,提升市场竞争力提供有力的支撑,并为打造“电动四川”,助力四川省构筑中国锂电产业硅谷增添行业头部力量。

不过,斯诺威矿业股权的竞价过程一波三折。

截至5月18日晚间,斯诺威矿业股权竞价已超出既定结束时间近40个小时,争夺战始终处于焦灼状态,参与者几乎每隔几分钟就加价一次。

而相较335万元的起拍价,最终成交价已经翻了150多倍,超过5亿元。

根据四川省成都中级人民法院民事裁定书显示,本次股权拍卖系因四川广元市经济开发区汇欣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与兴能新材料借款合同纠纷案件中,双方确认借款金额为本金500万和利息1039.67万元,后者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因此进行破产审查。

在听证中,兴能新材料陈述称,公司净资产3亿余元,包括3亿余元股本金、公积金,但仅有投资的公司可拍卖变现,负债10亿元。

据了解,该公司共投资了5家公司,斯诺威矿业位列其中。早在2019年8月,兴能新材料所持有的斯诺威57.1%股权的市场价值达到12.75亿元。

事实上,这场拍卖是锂电市场火爆的一个缩影。

斯诺威矿业之所以受到如此热捧,原因在于该公司的锂矿资源或有助于竞拍者在锂矿市场实现“弯道超车”。

资料显示,斯诺威矿业成立于2008年11月,注册资本金人民币5075万元。该公司在甲基卡德扯弄巴矿权区域拥有18.53平方公里的探矿权,其申报备案的首采矿区采矿权面积1.41平方公里,储量为29.3万吨氧化锂及丰富的铌、铍、钽。

在备案储量之外,达到详查级别的氧化锂储量 53万吨,达到普查级别的氧化锂储量超过 100万吨,属于特大型锂矿。

锂被称为新能源时代下的“白色石油”。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而碳酸锂是电池的主要成分。在新能源汽车成本结构中,电池成本能占到40%左右。

由于锂矿资源极为丰富,斯诺威矿业所在的四川,已经成为锂电玩家的“兵家必争之地”。

数据显示,四川已探明的锂矿资源占世界锂矿资源的6.1%、全国的57%,居全国之首。

国金证券研报则显示,四川锂辉石矿资源储量达76万吨,但该地区锂矿资源开发程度不高,勘探比例仅为4%,这也意味着后续发展空间极大。

近年来,四川锂资源开采已按下“加速键”。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发布的《四川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征求意见稿)》指出,到2025年,锂矿新增资源量至少50万吨氧化锂,年开采总量至少50万吨矿石量,加速四川锂资源开发利用,到2035年,形成川西锂矿资源产业集群。

围绕着锂矿资源,四川正成为我国锂电企业的聚集地,围绕头部企业而形成的新一轮锂电产业链区域集群效应正在此地加速成型。

相关政策更是接踵而至。今年以来,四川接连发布《四川省“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电动四川”行动计划(2022—2025年)》。

其中,《“电动四川”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出将着力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推广新能源汽车,以及培育壮大动力电池产业和提档升级新能源汽车产业等。预计到“十四五”时期末,四川电动汽车年充换电量将增长至64亿千瓦时。

相比宜宾、眉山等行业“新星”城市,成都在新能源汽车推广方面更为悠久。

据悉,成都已聚集超100家新能源汽车产业企业,其中整车企业33家,不少锂电产业配套产品或流向这里,或从这里走向全国。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油化工精神,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宣传国家石油化工政策,推广石油化工企业品牌和产品,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