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产量连续5年保持增长,中国海油的原油增量为何关键?

   2024-09-19 中国海油

111

核心提示:编者按风正劲,帆高悬,“中国号”巨轮始终劈波斩浪,高歌向前。在即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的伟大时刻,党的二十届三中

编者按

风正劲,帆高悬,“中国号”巨轮始终劈波斩浪,高歌向前。

在即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的伟大时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冲锋号角。

“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努力用我们自己的装备开发油气资源”……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中国海油胸怀“国之大者”,聚焦“国之所需”,牢牢把握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任务,在奔向世界一流的航道中,激荡奋楫逐浪、因海而兴、向海图强的壮丽篇章。

《中国海洋石油报》、中国海油官微开设“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专栏,推出“沿着总书记的足迹 澎湃蓝色动能 建设海洋强国”主题报道。本报全媒体记者兵分多路,奔赴海上平台、车间场站、建造一线,实地探访中国海油建设能源增长极新经验、培育新质生产力最前沿、深化改革发展动力源的丰富实践,与行业智囊、技术专家、业务骨干、一线工匠深入对话,生动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海油牢记嘱托,在海洋强国能源强国建设新征程上的亮眼成就和宝贵经验。

实现原油产量连续5年保持增长,增产量占国内原油总增量占比一步步突破50%、60%、70%、80%,国内原油增产关键在海上、海上原油增产关键在海油如何造就?一场前所未有的增量“破局”正轰轰烈烈。



“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

回首来路,我国海洋石油工业发生了沧桑巨变,实现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白手起家到快速发展,凝结着几代海洋石油工业者的艰辛努力。

“南海奋进”号FPSO在南海东部油田入列

从打响攻坚战到争当主力军,能源开发从“逐个击破、单兵作战”到系统谋划、整体部署,从饱尝自我倒逼之苦到积蓄发展优势之甜——

今天的中国海油,实现原油产量连续5年保持增长,增产量占国内原油总增量占比一步步突破50%、60%、70%,今年上半年,这一比例更是达到80%以上,铸就了我国原油产量重上2亿吨并保持稳产的重要能源增长极。

1

网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具体的事情一旦变得模糊,其边界就会无限扩大,一件原本不太困难的事情,可能变得更难解决。

如果把这句话用在原油增产上,相信同样会引起很多人的共鸣。事实上,清晰的目标、明确的过程、必要的复盘能够在诸多不确定性中构建出一条“最短通道”,持续提升迈上更高台阶的硬实力。

近年来,国内原油增产关键在海上、海上原油增产关键在海油已成为共识。中国海油用“消除模糊、制造清晰”的办法回答了“原油增产怎么办”的问题。

——增量到底从哪里来?

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富煤、贫油、少气”,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仍分别维持在70%和40%以上的高位,油气供应安全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紧迫任务。

“每年都要比上一年多一些。”相比于国内外能源企业对油田“自然递减”的焦虑,中国海油在每年制定产量目标时却显得十分从容。这底气,来自可采储量的不断充实。

当前,油气勘探开发已向万米深度、纳米尺度发展,我国海洋油气勘探总体潜力较大,但也面临寻找整装优质储量难度加大、在生产老油田稳产难度加大等难点痛点问题。

重重阻力之下,2019年至2023年,中国海油仍以每年至少发现一个亿吨级大油田的速度,在国内近海先后共发现6个亿吨级油田。

亿吨级油田秦皇岛27-3油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04亿吨

“储量给产量开路,产量给储量壮胆,是我们勘探开发工作常会提到的一句话。”有限公司勘探开发部油藏管理处张鹏介绍,近年来,勘探开发一路打破思维定式,在创新探索中收获了别样的风景,也为原油增产夯实了储量基础。

——如何实现超计划实施?

在渤海油田采访时,一张名为“开发项目协调工作目标列表”的表格不时被受访者拿出。

一张只有A4纸大小的表格,罗列着渤海油田计划在三年内投产的新老油气田开发项目,表格清晰记录着每个项目的水上施工条件、投产时间等9个节点的推进情况。

这是渤海油田推进原油增产工作的重要抓手。项目协调会、双周协调会上,这张表格所列事项是讨论项目推进的重要依据。目前情况如何、遇到什么问题、存在哪些困难,都将在会议中一一协调推进、动态调整。

“我们从来不会走一步看一步。”有限天津分公司开发部负责同志介绍,渤海油田往往是三年的规划计划并行实施,“吃着碗里的,望着盆里的”,例如到了每年8月,除了推进下半年的生产任务外,公司已经开始着手落实次年上半年的产量工作、进一步锁定相关资源。

——管理模式转变带来什么?

记者走进海油工程天津智能制造基地,一条条智能生产线映入眼帘,数吨重的钢材被自动分配,根据已经设定好的大小进行切割。

海油工程天津智能制造基地的智能打磨机器人对钢材进行预处理

流程的优化调整,少不了必要的复盘。

如何用更短的时间实现更多产能建设?怎样调整运行机制,才能将优势得到最大化释放?中国海油的做法是强化管理一体化理念:工程标准化从源头节约设计时间,新优快钻完井模式大幅提升作业效率,智能制造基地推进工程建设自动化、数字化,从而建立起从设计、建造、安装到生产的全流程标准化管理体系。

“一个模式转变重塑一个管理链条,依托工程标准化技术成果和管理体系的强大系统效应和聚合效应,中国海油实现产能建设管理模式集约化、标准化、精细化变革。”海油工程工程项目分公司计划中心副经理李硕存介绍。

从抓产量到抓质量,从求数量到求效率,从重积累到定标准,中国海油产能建设工作已实现体制机制的系统性重塑,与2019年相比,2023年中国海油新建产能、陆地建造工作量均实现翻番。

2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因素日益突出。原油增产犹如滚石上山。

如何向难而行、攻坚克难?

中国海油胸怀“国之大者”,聚焦“国之所需”,连续5年刷新产量纪录,连续5年国内原油增产量名列全国首位,连续5年实现亿吨级新发现。

“产量的快速增长只是结果,”中国海油所属能源经济研究院王恺谈道,“未来,数量和速度是最容易被复制的,但系统的布局、完备的链条、顺畅的协同,是‘快跑’过程中慢慢磨砺出的核心竞争力。”

快慢之间,中国海油的制胜法宝从何而来?

大开发,抓住项目的“关键变量”。

走进有限公司勘探开发部的办公区域,最先看到的就是贴在墙上的一句话——“看五年,想三年,认认真真干一年”。相比于开了“静音模式”的常见办公室,这里电话铃声、交谈声此起彼伏。

2018年以来,这种工作方式进一步成为常态。中国海油持续推动实施“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七年行动计划”,面对一个个需要“跳一跳”才能够得到的目标,必须抓得住“关键变量”,从“整体”上看,在“关键”上办。

亚洲首艘圆筒型FPSO“海葵一号”

“产量就是最重要的‘关键变量’,我们用其锁定重点项目,优先推进其中最有产量价值的,实现重点工作集中完成。”有限公司勘探开发部生产统筹处张仁君介绍。

大统筹,把精力放在“第二象限”。

想要实现效率提升,绝大多数改变是要重塑运行模式、打破舒适圈的。中国海油打破固有壁垒,让重点工作在“大统筹”之下推动解决。

第一步,从顶层设计上再优化。中国海油整合勘探部与开发生产部,组建有限公司勘探开发部,加强勘探开发一体化管理;整合工程建设部与钻完井办公室,组建有限公司工程技术部,实现钻完井作业与工程建设有效衔接。

第二步,从区域协同上再提升。中国海油陆续设立各地区区域协调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充分发挥统筹作用,上中下游公司通力配合,不断增强应对复杂形势、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

“通过横向整合和纵向链接,奠定了机构高效运转的基础,构建起快速增产的独特协同模式。”张鹏说道。

大共享,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

船舶、场地、人员等资源对原油增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路走来,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中国海油找到了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的关键——有效利用。

以“蓝鲸7500”“海洋石油201”船为例,每个海域都有重点项目需要调用,船舶资源持续处在以“小时”为计算单位的计划紧平衡之中。

“蓝鲸7500”正在进行导管架扶正作业

“资源是有限的,因此重点资源必须充分利用。”海油工程工程项目分公司资源主管付艳霞介绍,“在资源调配时,我们会根据项目情况、时间需求等影响因素,对资源进行实时动态调整,实现同海域整合、跨海域协同。”

 通过协同整合,原油增产资源利用更加充分的同时,结构在优化、质量在提升。付艳霞也说:“效果看得见,大家更加积极主动地消除卡点堵点,这样的共享越来越多了。”

3

一般情况下,想要实现原油增产,有几道难关显而易见——

一是找起来难,如何使每一次尝试都能够获得更多原油?二是采出来难,用什么方法让看得见的储量尽可能变成摸得着的产量?三是稳住了难,从哪里弥补无法逆转的产量减少?

原油增产的难关不外乎于此。而作为我国第一大原油生产基地的渤海油田,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这项工作变得难上加难。

“有些地方条件比较好,像游泳池里装着油。渤海油田则更加复杂,像碎盘子里装着油,想要在这里增产,需要付出的努力可见一斑。”有限天津分公司有关负责同志介绍。

作为我国的内海,渤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东北、‌华北、华东三区交汇,‌辽宁、‌河北、‌天津、‌山东三省一市环绕,‌这里大小港口星罗棋布,交通航道纵横交错,更有多个重要生态保护区,如何更好积极服务和融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渤海油田建成我国首个海上“五星连珠”平台

牢记总书记嘱托,中国海油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围绕“稳定老油田、加快新油田”做文章。2018年以来,累计增产原油超1300万吨。其中,渤海油田自实施“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七年行动计划”以来,以每年近200万吨的原油增速,打破了“稳产不易、增产更难”的行业共识,画出了一条涨势高昂的产量曲线。

一头看“老”,寻找“第二曲线”。

众所周知,年龄越大,身体机能越差。老油田也不例外,随着开发年限的增长,产量逐步减少直到无油气可采是必然规律,如何更长久地“生存”是每个油田都将面对的难题。

埕北油田,1985年投产,设计开采年限仅有15年。

1985年投产的埕北油田是我国海域第一个对外合作油田

经过不断深化研究、精细挖潜、滚动扩边,2012年,埕北油田逆转递减趋势,年产油量重上40万吨。2019年,在第二次增产措施的推动下这一数据达到52万吨。

“如今,埕北油田正开启它的‘第三春’,产量将很快再上新台阶。”有限天津分公司开发部负责同志介绍,“这样的老油田不仅能稳产,还能为增产作贡献,离不开技术的进步和思想的解放,这同样是渤海其他老油田的常态。”

把“不可能”变为“可能”,而且还可复制、可推广。2018年以来,老油田稳产为渤海油田消减自然递减率,并带来超过720万吨的可观增量。渤海油田还将最宝贵的财富——一批批资深开发工程师送往其他海域,好的经验做法催化良性化学反应,原油增产的基础更加坚实稳固。

一头看“新”,跑出“海油速度”。

不到两年时间建成亿吨级油田,你信吗?

一般而言,海上油气田从发现到投产的周期为三到五年。储量分布“散、窄、薄、杂”的亿吨级油田垦利6-1本应需要更长的时间。

但提前一天投产,就能增加一天产量。如何打破瓶颈制约,找到快速增产的路径?

渤海油田发挥自有优势,因地制宜推动垦利6-1油田群开发,面对1座中心处理平台、9座智能井口平台、177口钻井的“巨量”挑战,初步走出了一条速度快、效率高、质量好的新路子。

亿吨级油田群垦利6-1全面投产,设计之初即引入岸电

“多船竞钻”是垦利6-1油田走出的第一步,油田项目组优选9个钻井平台“同台打擂”,连续集中完成超百口井钻井作业,实现提速提效超20%。

速度提上来是靠“量”的增长,效率高起来则需要“质”的提升。据海油工程垦利6-1开发总包项目经理李茂林介绍,该油田主体区6座智能井口平台均采取工程标准化进行设计建造,建造周期缩短约2个月。

从“老大难”到“金娃娃”,垦利6-1油田的蝶变正是中国海油原油增产的生动缩影。

每时每刻,中国海油的原油增产都在浩渺碧波中如火如荼推进。有信心,是记者此次采访中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大家有着同样的感慨:“我们一次次走出了破局之路,干不成、不能干的声音不时传来,但大家打破了自己的‘天花板’,在原油增产中干成了一件又一件‘不可能’的事,这是既往最好的证明,也将成为未来最大的底气。”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油化工精神,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宣传国家石油化工政策,推广石油化工企业品牌和产品,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