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大庆油田产能建设现场。
苏里格气田勘探开发现场。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开工建设。
广西石化工程建设工地。
兰郑长管道工程建设工地。
独山子大炼油大乙烯工地。
钻机轰鸣,炼塔耸立,中国石油集团各大重点工程现场热火朝天,一派蓬勃景象。这既是中国石油上下游业务欣欣向荣的生动写照,也是中国石油各项重点工程建设如繁星般闪耀在神州大地的真实场景。
重点工程建设:继往开来,持续推进
重点工程的建设,代表的是一个企业的生机与活力;重点工程的建设,昭示着一个企业对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重点工程的建设,承载着一个企业对祖国、对人民的责任。几年来,中国石油满怀信心,迈着稳健的脚步,开展了一系列重点工程建设。
大连石化年1000万吨炼油改扩建工程于2002年完工投产,兰州石化年1000万吨炼油改扩建工程于2003年完工投产,西气东输一线工程和克拉2气田于2004年投产,大庆石化年60万吨乙烯改造工程于2004年建成投产,兰州石化和吉林石化年70万吨乙烯改造工程于2006年建成投产,塔里木英买力气田投产,苏里格气田实现规模开发,“油田二次开发工程”于2007年启动,“储量高峰期工程”的推进实现持续大发现……持续不断的重点工程建设,对中国石油资源结构调整和能源供给具有重大作用,对提升中国石油自身实力具有重大意义。
以西气东输工程为例,我国天然气资源大多分布在西部,而主要市场在东部。这种失衡,正是西气东输工程得以实现的基础。将西部的天然气通过长输管道送往经济比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可以充分发挥西部天然气的功效,实现能源供求新的平衡,促进东西部共同发展。可以说,这一工程是一项典型的“双赢工程”。
“十五”末期和“十一五”初期,随着全球石油天然气工业的蓬勃发展,集团公司的勘探开发、炼油化工和管道建设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探明原油及天然气储量不断创出新高,炼油化工企业科技创新和精细化管理取得新进展,管道建设如火如荼,发展迅猛。尽管集团公司的业务发展成绩喜人,但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不断攀升,集团公司保障国家能源供给的压力也日渐增大,优化目前能源供应结构,提高现有的生产能力和保障能力成为集团公司迫在眉睫的任务。
集团公司经过反复酝酿,深入调研,决定继续通过投资建设相关业务的工程项目来提升生产能力和保障能力,切实承担起经济、政治、社会“三大责任”。近几年来,集团公司在油气田、炼化企业、管道建设上部署了若干个重点项目,希望通过重点工程项目的建设来提升能源供给能力,夯实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基础。目前,集团公司在建的重点工程正稳步有序推进。
油气储量高峰工程:精细谋划,有序推进
油气业务是中国石油的核心业务,是中国石油履行“三大责任”的主要载体。随着勘探技术的不断提升,中国石油的油气探明储量连创新高,迎来油气储量增长的高峰期。
储量增长的高峰如何转化为产能的可持续增长?搞好老油田二次开发,让老油田焕发青春成为关键。
新疆油田的二次开发工程自2007年3月开展以来,先后开辟覆盖四种类型砾岩油藏的二次开发试验区,分别采用不同井网、不同井距和不同井型进行试验,取得初步成效。通过一年的研究和试验,克拉玛依砾岩油藏尽管已开发50年,目前处于“双高”阶段,但是剩余油仍很丰富。通过二次开发,采收率由原来的29.3%提高到现在的40%以上。
玉门油田二次开发针对老区块地面系统流程老化、能耗高、产量低、适应性差等实际,重新建立符合新二次开发要求的地面系统,将所有工艺流程简化为一级和一级半的布站方式,优化工艺设计方案,广泛应用高效节能设备,大幅度降低油田开发能耗,集成新的地面工程工艺技术,使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较好地运用到二次开发中。
辽河油田稠油的开发通过不断创新开发理念,大胆尝试勇于实践,走过了从冷采到蒸汽吞吐,再到二次开发的不平凡经历,探索出中深层稠油高轮次吞吐后期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技术,以及SAGD开发技术工业化实施,使稠油开发进入全新阶段。到2007年年底,辽河稠油探明地质储量10.86亿吨,动用地质储量8.42亿吨。2007年,辽河油田年产稠油746万吨,其中二次开发生产稠油47.2万吨。
天然气业务作为成长性、战略性和历史性工程,通过重点气区建设,整体规划开发方案和生产部署,加快产能建设步伐,保持产量快速增长。
“苏里格模式”是被广泛认可的大气田开发模式。目前,苏里格气田探索出“技术集成化、建设标准化、管理数字化、服务市场化”的开发方式,形成地质与气藏工程、钻采工程、地面工程三个专业系列12项开发配套技术,创新了“5+1”合作开发模式,大幅度降低了开发成本,加快了苏里格气田开发步伐,实现了规模有效开发。
迪那2气田到2007年底,已完钻并试油井7口,均获得高产油气流,为迪那2气田的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8年计划开钻6口开发井,继续组织好集输、中央处理厂等地面工程建设,年底将基本建成地面骨干工程。
青海台南气田2007年共完钻开发井40口,累计生产天然气3.20亿立方米,气田日生产能力为300万立方米。
油气田各项重点工程建设,大大地提升了中国石油的油气生产能力和油气供给保障能力,对保证国家能源安全和调整油气资源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炼化基地建设工程:科学设计,精心组织
炼化生产是中国石油增加价值、增长利润的中心环节,也是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领域。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油品和化工产品快速增长的需要,统筹炼化一体化发展,加快规划布局和建设一批具有世界级规模、主导产品突出、技术先进、管理高效、生产清洁的炼油化工基地,中国石油在东北、西北、南方建设了一批重点炼化项目。
大连石化年2000万吨炼油工程的年1000万吨蒸馏联合装置已投产运行,其他6套生产装置进入工艺管道试压、电仪调试和单机试运行阶段,施工进度完成90%。这个项目的建设,是加速我国石化工业结构调整、发展规模经济的需要,是适应环保要求、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需要。
抚顺石化原油集中加工、炼油结构调整技术改造工程年800万吨常减压蒸馏装置完成施工图设计和设备采购工作,全面进入现场施工安装阶段;焦化联合装置、硫磺回收、制氢、柴油加氢精制及烃重组4套装置正在开展初步设计。这个项目的建设,将极大促进和带动抚顺市以及周边城市群相关产业的发展和结构调整优化,有利于抚顺市的经济转型、产业接替,促进经济发展,缓解就业压力,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广西石化年1000万吨炼油工程是写入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重点工程,是中国石油实施南方战略的开局之作。目前,工程90%左右的设计已提前和按期完成施工图,并交付施工单位,其余10%左右的设计正按计划如期进行。此项目与中国海上石油通道、国家石油安全相关联,还将为保证华南地区成品油供应、社会稳定发挥重要作用。
独山子石化改扩建炼油及新建乙烯工程是受中央领导高度重视的重点项目,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都曾莅临考察。截至2008年2月底,年1000万吨炼油工程共63个主项,62项已开工建设,其中18项已交工或投用;年100万吨乙烯工程共77个主项,75项已开工建设,土建工程完成70%,钢结构安装完成70%,地下管网完成80%。此项目使独山子石化成为我国西部最大的千万吨级炼油与百万吨级乙烯石化基地,有利于新疆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快速转化,有利于促进新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对增强新疆经济发展后劲,维护民族团结和稳定边疆具有重要意义。
油气管网建设工程:纵横千里,油气贯神州
油气管网是油气输送最安全、最快捷、最经济的通道。为了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搭建资源与市场的桥梁,中国石油着眼于实现国内国际业务整体协调发展和增强供应保障能力,加快推进西北、东北、西南、海上四大油气战略通道和国内油气骨干管网建设。
继西部管道于2007年建成投产后,又有一批重点管道项目陆续上马。兰郑长成品油管道已于2007年8月18日开工建设。作为东北和华北天然气管网连通的主干线——永唐秦天然气管道工程已于2008年2月开工建设。中俄原油管道建设稳步推进。
中国石油从海上引进国外天然气资源的大连、江苏LNG项目均已获得国家核准,计划于2008年4月开工建设。
我国第一条陆上引进境外天然气资源的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已于2008年2月22日开工建设。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的实施,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改善我国能源结构,促进管道沿线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造福沿线地区人民群众,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的建设有利于提高清洁能源比重,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有利于缓解天然气供应紧张局面,增强天然气供应保障能力;有利于全国天然气骨干管网的建设,提高管网运营水平;有利于推动物资装备工业自主创新,实现建设创新性国家战略。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建成后,同用煤相比,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亿吨、二氧化硫排放144万吨、烟尘排放66万吨、氮氧化物排放36万吨,减排效益显著。
集团公司的重点工程正在稳步有序的推进,重点工程项目的建设对提升集团公司的能源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重点工程的建成投产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