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独立储能首次“报量报价”进入电力现货市场

   2023-11-06 南网储能

32

核心提示:日前,南方电网梅州宝湖独立储能电站(以下简称宝湖储能站)在南方(以广东起步)电力现货市场顺利完成首个月份31天的交易,标志着我

日前,南方电网梅州宝湖独立储能电站(以下简称“宝湖储能站”)在南方(以广东起步)电力现货市场顺利完成首个月份31天的交易,标志着我国独立储能首次成功以“报量报价”的方式进入电力现货市场,开辟了独立储能价格机制和商业模式的市场化新路径。

率先试行“报量报价”新模式

“起步”亦是“先行”

独立储能具有响应速度快、调节速率高、调节精度准、充放电转换灵活等优势,参与市场交易可充分发挥其电力安全保供和服务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支撑作用。2023年9月21日,国家能源局南方监管局、广东省能源局印发《广东省独立储能参与电能量市场交易细则(试行)》(以下简称“《细则》”),为独立储能入市提供机制支撑。

作为南方电网电网侧独立储能的建设运维主体,南网储能公司主动响应政策号召,推动2023年新投运的宝湖储能站进入现货市场交易。据了解,梅州宝湖储能电站于今年3月正式投入商业运行,规模为70兆瓦/140兆瓦时,按照每天2次充放电测算,每年可发电近9200万度,相当于4.2万居民用户全年的用电量。

“自主申报多段充放电功率及预期价格”的“报量报价”方式要求市场成员科学制定报价策略,正确研判市场交易形势,及时响应市场需求。2023年10月1日,宝湖储能站在国内率先以“报量报价”方式进入电力现货市场,迈出了储能市场化新商业模式的第一步。

“迈出第一步”的背后是紧锣密鼓的筹备工作。要在电力市场中实现独立储能与系统调节需求的高效匹配,精准参与断面调控,功能完备、精度达标的技术支持系统至关重要。“为了顺利开展储能现货交易,我们对技术支持系统开展了一系列改造:现货交易部分,在参数及对应关系、信息披露、申报环节、交易出清、发布环节5个模块进行了功能改造;中长期交易部分,对交易参数、交易方向及功能闭锁、总交易电量约束、分时段交易电量等5个模块进行了功能改造,等等”,广东省电力调度中心、广东电力交易中心相关专家在演示技术支持系统功能时介绍。

与此同时,南网储能科技公司在广东电力交易中心交易系统上用最短时间完成了注册及准入手续,并按照电网及市场要求通过了多项功能模拟检验,正式成为电力现货市场的新型经营主体。“整个注册及准入流程只有5步,每一步都有清晰的操作指引,执行起来非常便捷”,南网储能科技公司运营中心交易员刘可欣表示。

月度响应次数环比超8倍

功能优势初步显现

根据《细则》明确,“报量报价”模式主要包括“交易申报”“日前电能量市场出清”“实时电能量市场出清”3个主要环节。“交易申报”要求市场参与主体申报“充放电能量价格曲线”和“日末荷电状态期望值”;“日前电能量市场出清”和“实时电能量市场出清”是根据“交易申报”情况,运用安全约束机组组合、安全约束经济调度两大程序,从不同时间尺度上对运行日的充放电出力计划曲线和分时节点电价进行精准计算,电力调度机构可结合安全需要,对充放电计划曲线进行调整。

“如何一体发挥独立储能在保障电力系统供需平衡的安全价值和‘高价放电、低价充电’的经济价值?我们认为科学设定交易预期是基础,确保设备高效运行是关键,持续优化交易策略是方向”,南网储能科技公司运营中心副总经理邹伦森表示。对此,该中心综合考虑电站所在地区日峰谷价差、站用电消耗、充放电循环次数等关键要素,做好交易的日前申报;加强电站设备状态的巡检,及时排查缺陷隐患,合理优化站用电使用策略,确保电站在电力市场运行时可靠高效;对前期交易出清情况及时“复盘”,实时优化调整后续报价策略。

统计10月出清结果,宝湖储能站在电力市场累计实现充放电转换844次,充放电量931万度,在月度充放电总量与进入市场前基本持平的情况下,响应次数较上月环比超8倍,初步实现了通过电力现货市场交易实现储能充放电行为与系统调节需求的精准匹配,提升了地区电力供应能力和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价格机制日趋完善

市场空间愈发广阔

随着我国新型储能产业的蓬勃发展,有利于体现储能价值的价格机制也正在加快形成。

以南方区域为例,2023年10月10日,《第三方独立主体参与南方区域调频辅助服务市场交易实施细则》印发,明确“额定功率不小于50MW、额定功率充电/放电同向指令持续响应时间不小于1小时的电化学储能电站,可参与南方区域调频辅助服务市场”。10月27日,《南方(以广东起步)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实施方案(试行)》印发,明确提出“为促进储能电站等固定成本有效回收,研究建立容量补偿机制”。

“未来,我们将在储能政策及市场机制的引领下,积极扩大独立储能参与市场交易规模,丰富独立储能服务市场范围,为推动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应有之力”,南网储能科技公司运营中心副总经理邹伦森展望。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油化工精神,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宣传国家石油化工政策,推广石油化工企业品牌和产品,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