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国企“加速”储能电池制造进程

   2024-09-18 CBEA电池中国

69

核心提示:进入第三季度,国内大储招标活跃度提升明显,更大规模的储能招标需求正加速释放。伴随储能装机规模不断扩大、储能产业发展逐步走

进入第三季度,国内大储招标活跃度提升明显,更大规模的储能招标需求正加速释放。伴随储能装机规模不断扩大、储能产业发展逐步走向成熟,大储招标业主对电芯容量及竞标企业的资质要求随之提高。

与此同时,前期主要以储能项目投建业主角色出现的央/国企,也在加速向储能产业链纵深布局。从近期市场动态看,央/国企除了在系统集成环节已成为储能市场强有力的竞争力量外,在大容量储能电芯的制造进程上也在提速。

央/国企大容量储能电芯已“问世”

从当前储能产业的发展现状看,储能电芯及系统价格持续下探,行业洗牌加剧。而头部电池厂商正凭借产品、技术、资金、渠道、品牌影响力等多方面的综合实力提高其市场占有率,技术的不断迭代升级将电芯容量推向更高。

储能电芯作为储能系统的核心组件,成本占比约在30%以上,对于央/国企这类大型储能项目的业主来说,如果其自身具备大容量储能电芯及系统的自主研发制造能力,将能更大限度地节约成本、提高项目的收益率。

而当前,央/国企主要是通过成立集团子公司,或与储能电芯企业深度合作的方式,实现大容量储能电芯及储能系统的制造。

日前,一则中国能建旗下主要从事磷酸铁锂储能电池及系统研发的公司——中能瑞新,在厦门生产基地的电芯制造项目正式开工,以及其发布多款大容量储能电芯的消息引发关注。

据悉,中能瑞新此次同时发布了兼容储能、动力多种应用场景的420Ah、375Ah、314Ah、280Ah共5款电芯产品,重点推出的是新一代储能专用产品420Ah电芯。

技术参数方面,据介绍,420Ah电芯应用锂缓释技术,第四代超低活性锂消耗技术,能量密度达430Wh/L,电池循环寿命超15000次,能量效率达96%以上。

从电芯容量及规格看,其均可以称得上是“另辟蹊径”。当前主流电池厂商推出的大容量储能电芯已达到500Ah+,甚至600Ah以上。与之相比,中能瑞新420Ah的选择虽略显“保守”,但在市场应用方面或更具备现实可行性,有望更早获得客户的认可及接受。此外,电芯尺寸方面,中能瑞新并未公布420Ah电芯的具体尺寸,而其同时发布的375Ah电芯的尺寸为58*362*163mm,据此推测,420Ah电芯或与375Ah电芯尺寸一致,同为58*362*163mm。也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中能瑞新“创新”推出的420Ah电芯或是出于适配其自主研发的储能系统的需要。

实际上,中能瑞新的储能电芯研发之路不可谓不“神速”。公开资料显示,中能瑞新成立于2022年7月,成立至今不过两年有余。其早在2023年3月便与厦门签约,计划投资81亿元,拟建设年产能为30GWh的储能电池研发生产项目;同年11月,其又与无锡签约方形铝壳磷酸铁锂储能电池产业项目,总投资130亿元,规划年产能40GWh。

今年5月,中国能建发布消息称,其旗下中能瑞新研发的储能电芯经专家鉴定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循环寿命可达12000次以上,安全性能满足严苛的针刺测试及“全生命周期”热失控要求,并正在推动306Ah、314Ah产品迭代升级。仅仅过去三个多月的时间,中国能建便迎来有关储能电芯建设项目的重大进展。

此外,有资料显示,2023年中国能建旗下企业曾开展了4.6GWh的储能电芯集中采购,今年上半年其中标储能项目规模已超7GWh。如今,伴随其旗下中能瑞新大容量储能电芯的问世,后续中国能建有望继续引领大储招标风向,同时也将有机会作为重要参与者在大储市场竞标中赢得先机。

央/国企旗下系统集成厂商密切与电池企业合作

除了在自研电芯道路上的深耕,央/国企旗下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储能系统集成环节则更早取得“突出”成绩。比如在2023年,包括中车株洲所、融和元储、电工时代、运达股份、南瑞继保等均在国内储能系统出货量方面名列前茅。

近日,中国中车集团旗下中车株洲所联合兰钧新能源、国轩高科、欣旺达动力、中创新航、蜂巢能源,共同发布了688Ah储能专用大电芯。

据悉,相关电芯体积能量密度达435Wh/L+,相较于新主流314Ah电芯提升了6%,实现了“单电芯2.2度电”,循环寿命达10000次以上,日历寿命超20年,与之配套的20尺标准舱,系统容量将达到6.9MWh+,并且预计将于2025年全球交付。

中车株洲所虽然成立时间尚不足3年,但据机构公布的排名情况,今年上半年,中车株洲所在国内及亚太地区出货量方面均位列前三。即便被冠以“头部”系统集成厂商的名号,但在国内极度内卷的现实面前,显然其早已意识到如今储能产业已进入到“产品”驱动市场快速发展阶段,具备电芯制造能力尤为重要。

在当前阶段,中车株洲所携手头部电池厂商领先推出600Ah+大容量储能电芯,无疑是考虑将自身在装机、市场份额及储能应用拓展方面的优势,与头部电芯企业大规模制造及降本方面的优势相结合,深度绑定达成合作,为下一轮更大容量的储能系统市场之争增添砝码。

中车株洲所相关负责人也曾表示“储能行业竞争愈演愈烈,建立行业领先的供应链体系是中车株洲所的关键战略控制点。”由此看来,此次与电池企业在大容量电芯方面的“强强联合”,将更有利于其供应链体系的建设和加强。

无论是中国能建大容量储能电芯的“问世”,还是中车株洲所联手电池企业共同推出新一代储能专用大电芯,都表明当前央/国企对布局下一代大容量储能电芯的决心和“野心”。未来,伴随央/国企进一步深度参与储能市场,市场洗牌或将进一步加快。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油化工精神,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宣传国家石油化工政策,推广石油化工企业品牌和产品,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