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局兰郑长管道工程再展雄风(组图)

   2008-07-21

69

 

先进的项目管理模式为打造精品管道奠定基础。

兰郑长管道是一条名副其实的信息化管道。

焊花在“管道油龙”闪耀。

一丝不苟,为管道负责一辈子。

中国石油管道人全力打造高质量输油大动脉。

又好又快,好字当头。

绿色油龙在青山绿塬中蜿蜒前行。

  中国的油气管道建设正渐入高潮。在国家“西油东送”战略网络布局中,又一条能源大动脉逐渐浮出水面。这就是兰州——郑州——长沙的成品油管道(简称兰郑长管道)。这条“生命线”将与西气东输、兰成渝等管道一样,对保障我国油气供应、解决资源与市场之间的矛盾,进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兰郑长成品油管道工程是中国石油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西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实施成品油“北油南调”、“西油东送”能源通道建设,切实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战略迈出的重要步伐。它的开工建设,有利于把哈萨克斯坦石油引进项目、新疆、甘肃境内和东部地区、西南地区、中南地区输油管道以及石油、炼化、销售企业连接起来,加快形成成品油运销网络,实现西部资源与东部市场对接,促进东西部地区协调可持续发展,造福沿线人民群众。这条油品主干管网也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拓展华东、华南成品油市场的一条“生命线”,也是我国在“十一五”期间油气管网建设的一条“生命线”。
  兰郑长管道还拥有许多全国“第一”:它是我国目前在建的最长的成品油管道,西起甘肃省兰州市,途径甘肃、陕西、河南、湖北和湖南5省67个县市,干支线全长超过3000公里,年输量可达1500万吨;也是我国信息化程度最高的成品油管道;这条管道还是中国管道建设第四次高潮到来的“开篇之作”;同时也是中国石油实施“建管分离”以来,第一个实施EPC(设计、采购、施工)的管道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作为总承包单位,扛起了这个建设重任。
  如何完成一项令业主满意的“交钥匙工程”,如何向国家贡献一条优质的能源动脉,是中国石油管道人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也是他们孜孜以求的目标。这项工程自去年应该是8月18日试验段开工,在遭受南方雪灾、四川大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干扰的情况下,仅用了300多天,就高效优质地完成了2000多公里的管道敷设任务,其速度之快、效率之高、质量之优,称之为“中国管道建设奇迹”,亦不为过。
  除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的专业公司外,包括大庆油建、四川油建、新疆油建等在内的43家专业化队伍、共72个机组参加了这项工程的建设。在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的率领下,各专业队伍统筹协调,精诚合作,齐头并进,全体参建员工克服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顽强拼搏,大力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以只争朝夕的精神风貌,始终奋战在施工一线,使这条“钢铁长龙”顺利走秦川、过中原、趟两湖,迅速延伸。目前,兰州至郑州段主体基本完工,“两湖”段正在快马加鞭施工。
  在这条管道建设中,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的专业化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作为总承包商,其管道施工队伍担当了项目建设“领头羊”和“主力军”的核心作用。为组织好工程建设,管道局专门成立了以“管道铁人”张吉海为项目负责人的EPC项目部。在项目建设中,张吉海现身“用法”,使在国内管道界享有盛名的“张吉海项目管理法”得到充分应用,有力地保障了这个项目高效、优质推进。
  在谈到这个重任时,张吉海感慨地说,集团公司以EPC总承包模式把工程建设任务交给管道局,是对管道局整体实力的充分肯定和信任,也为中国管道业的大发展带来新契机。管道局肩负着保障国家能源大动脉建设的重任。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和近几年在新管理模式上的探索实践,形成了较完善的EPC管理体系,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并使兰郑长成品油管道工程在EPC模式上有了新起点。
  在这个项目法的指引下,项目部结合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以精干高效的项目机构、科学合理的资源配置、责权明确的工作界面、运转顺畅的工作流程、效益为上的经营原则、奖罚分明的激励机制、诚信守诺的价值标准、执行严格的HSE体系、多方共赢的和谐关系为主要内容,在不断总结、推进、更新和完善的基础上,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兰郑长EPC模式管理体系,并按照这种模式,将设计、施工、采办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使整个项目在一个统一的框架下整体运作。工程质量、安全环保、项目投资等关键指标都得到有效控制,实现了管道建设的预定目标,再次谱写了中国石油管道建设的新篇章,必定向全国人民交一份满意答卷。
  张吉海表示,中国石油主导的兰郑长管道工程的开工建设,标志着我国成品油“北油南调”、“西油东送”能源通道建设已经全面进入建设实施阶段。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作为承建单位,将认真执行和遵照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和工作程序,更加注重社会和谐,更加注重群众利益,更加注重质量安全,更加注重环境保护,更加注重合规守纪,更加注重节约资源,努力把兰郑长项目建设成为“绿色工程”、“阳光工程”、“环保工程”,与沿线各级党委政府一道,合力推动工程建设和地方经济共同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