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进喜与铁人精神(3)

   2024-10-24 铁人先锋网

59

核心提示:3月30日,萨中指挥部召开成立大会,按照会战指挥部的部署准备打响第一炮,高速度高水平拿下大油田,已是萨中指挥部党委委员的王进喜表决心说:“我们队要和景春海、孙德福、张云清队比一比,看谁打的快、打得好。一定要3天半上千,5天打完一口井,创造一个全国新纪录。”
         3月30日,萨中指挥部召开成立大会,按照会战指挥部的部署准备打响第一炮,高速度高水平拿下大油田,已是萨中指挥部党委委员的王进喜表决心说:“我们队要和景春海、孙德福、张云清队比一比,看谁打的快、打得好。一定要3天半上千,5天打完一口井,创造一个全国新纪录。”但是实际工作中,王进喜看到许多方面条件不具备,各方面存在困难,就提出“有也上,无也上,脱了裤子也要上”。

4月2日清晨,贝乌五队的钻机终于到了,可是萨中指挥部只能调出5辆小汽车,拖拉机和吊车一时还排不上号,40米高、60吨重的井架,怎么才能搬到井位上呢?王进喜说:“大会战就像打仗一样,只能上,不能退,只能干,不能等。没有吊车,我们37个人就是37部吊车,汽车不够,我们有手有脚有胛子,蚂蚁搬山也要搬。我们就是要靠我们自己的力量卸车、搬运、安装,早就位,早开钻。”工人们在队长的鼓舞和带动下一个个跃上了火车皮,一场人与钢的较量、力量与困难的搏斗就这样开始了。大家聚在一起,把能抬动的物件喊着口号抬起来装上汽车,到了井位再抬着卸到地面;抬不动的,就垫上枕木,人拉肩扛,撬杠撬,一点一点地移动;能拆开的就拆开,化大为小;怕砸坏汽车,就找来小塔吊帮忙。贝乌五队在没有拖拉机和吊车的情况下仅用一天时间就把全部设备搬到了井场。

4月3日,搭钻台。4月4日,上钻台。4月5日,立架子。4月6日凌晨,在柴油机的轰鸣声中,巨大的井架徐徐升起,矗立荒原,直指蓝天。赵大娘几天不见王进喜,就让孙子领着,端碗面条来找他,赵大娘看到工人们站在比房子还高的钻台上,把一个比几个碾盘还沉的铁家伙往上拉,王进喜脱了棉衣,在台子上手攥大绳拼命往上拉,手被勒出了血,绳上留下一道道映红的血印,边拉边喊号子。赵大娘顺着带血的绳往上看,只见王进喜比来时瘦了一大圈,颧骨隆起,眼窝深陷,胡子老长,嘴唇干裂,可听他喊出的号子声,却仍是那样的坚定有力,赵大娘老眼昏花,眼泪忍不住地往下掉。赵大娘越看越心疼,走上前去大声喊道:“王队长,歇口气吧!跟我回家吃顿面条!”可她哪里知道,震天的号子声和工人们的吼喊声早就把大娘的话淹没到了大干的气势中,人们根本就听不见。后半夜了,赵大娘怎么也睡不着,正好碰上张志贤回来休息,赵大娘说:“你们的王队长也不是铁打的,咋能这样干呢?”张志贤说:“大娘你不知道,现在国家缺油,王队长他着急呀!眼下吊车拖拉机不够用,他宁可自己多吃苦,也要领我们手拉肩扛把钻机装上,好早点开钻,多打井,快出油。”赵大娘说:“活了大半辈子,除了那些打鬼子打土匪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人外,没见过这么拼命的人。你们王队长可真是个铁人哪!”

赵大娘管王进喜叫铁人的事反映到工作组,工作组又反映到指挥部。4月9日至11日,会战指挥部召开第一次技术座谈会。11日,座谈会扩大到500人,石油部部长余秋里作总结,在讲到怎样完成任务时,余秋里抬高了声音,说:“我们必须具有猛攻猛打、雷厉风行、严肃认真、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刻苦耐劳、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决心和信心,要发扬把方便让给别人的共产主义风格。”“我们每个队、每个单位、每个个人都要有革命战争时期那种敢于冲锋陷阵、英勇牺牲的精神和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困难所压倒的气概!”然后余秋里把王进喜叫到会场中间,指着王进喜说:“这就是王进喜,大会战中第一个英雄。”在郑重地介绍了王进喜感人的事迹后,余秋里接着说:“房东大娘管他叫铁人,这是一个非常光荣的称号,因此,会战指挥部号召参战的全体职工都要向铁人王进喜同志学习,学习他的高度积极觉悟和共产主义风格。”“铁人来自大会战,大会战需要铁人,有了这样一批人,困难再大,会战也能打上去 ,必然夺得胜利。我们要人人学铁人,人人做铁人。”话音一落,人们就把王进喜抬起来整整绕场一周,全场响起“向铁人学习、向铁人致敬”的口号。4月13日创刊的《战报》第二期正式发出了“人人学铁人,人人做铁人”的口号。

王进喜3月15日从玉门出发,3月25日到大庆,4月11日被喻为铁人,仅仅只有十多天时间,但这种精神的形成却整整经历了三十七年。铁人精神经历了孕育、形成和升华三个阶段,王进喜在玉门生活工作的三十七年,正是铁人精神的孕育阶段。

四、会战先锋——光芒的发扬

井架立起来后,没有打井用的水,王进喜组织职工到附近的水泡子破冰取水,带领大家用脸盆端、水桶挑,硬是靠人力端水50多吨,保证了按时开钻。萨55井于4月19日胜利完钻,进尺1200米,首创5天零4小时打一口中深井的纪录。

1960年4月29日,1205钻井队准备往第二口井搬家时,王进喜右腿被砸伤,他在井场坚持工作。由于地层压力太大,第二口井打到700米时发生了井喷。危急关头,王进喜不顾腿伤,扔掉拐杖,带头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最终制服了井喷。1960年4月29日,“五一”万人誓师大会上,王进喜成为大会战树立的第一个典型,成为大会战的一面旗帜。号召一出,群情振奋,战区迅速掀起了“学铁人、做铁人,为会战立功”的热潮。

1960年7月1日,会战指挥部召开庆祝建党39周年和大会战第一战役总结大会,突出表彰了王进喜、马德仁、段兴枝、薛国邦、朱洪昌,他们被树为大会战的“五面红旗”。一个铁人前面走,千百个铁人跟上来。大会战出现了“前浪滚滚后浪涌,一旗高举万旗红”的喜人局面。1960年,王进喜带领1205钻井队连续创出了月“四开四完”、“五开五完”的好成绩,到年底,共打井19口,完成进尺21258米,接连创造了6项高纪录,轰轰烈烈的石油大会战很快取得了显著成果。1960年6月1日,大庆油田首车原油外运。1960年底,大庆油田生产原油97万吨。

1961年2月,王进喜被任命为钻井指挥部生产二大队大队长,负责管理分布在大荒原上的12个钻井队。他经常身背干粮袋,骑着摩托车或步行,深入到各井场,调查研究,检查工作,帮助基层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他说:“干,才是马列主义。不干,半点马列主义也没有!”他带领工人们不断地从实际需要出发搞技术革新。为提高钻井速度,他和工人改革游动滑车。为打好高压易喷井,他带领工人研究改进泥浆泵。为提高钻井质量,他和科技人员一起研制成功控制井斜的“填满式钻井法”。他还在多年的钻井工作中摸索出一套高超的“钻井绝技”,能根据井下声音判断钻头磨损情况。他对待工作严细认真,一丝不苟,经常向工人强调:“干工作要为油田负责一辈子,要经得起子孙万代的检查”。1961年春,部分井队为了追求速度,产生了忽视质量的苗头,连铁人带过的1205队也打斜了一口井。为了扭转这种情况,4月19日,油田召开千人大会,对钻井质量问题提出严肃批评,这个日子被人们称为“难忘的四一九”。事后,已担任大队长的王进喜带头背水泥,把超过规定斜度的井填掉了。他说:“我们要让后人知道,我们填掉的不光是一口井,还填掉了低水平、老毛病和坏作风”。

持续3年多的石油会战,大庆共探明油田面积860多平方公里,建成年产原油500万吨的生产能力,累计生产原油1166.2万吨,占全国同期原油产量的51.3%,完成财税10.6亿元,除回收投资外,为国家积累资金3.5亿元,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石油工业的面貌。1963年12月3日,周恩来宣布:“中国人民使用‘洋油’的时代,即将一去不复返了!”1963年12月4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新闻公报》宣布:“我国需要的石油过去绝大部分依靠进口,现在已经可以基本自给了”。大庆石油会战不仅为我国的石油工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涌现出王进喜等一批具有时代精神的劳动模范,铁人精神由此发扬光大。

1964年年底,王进喜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在大会上做了《用革命精神建好油田》的发言,受到与会代表的热烈欢迎。从北京回来后,他依然保持谦虚谨慎的习惯,说道:“我是个普通工人,没啥本事,就是为国家打了几口井,一切成绩和荣誉,都是党和人民的,我自己的小本本上只能记差距”。他一边参加劳动一边听取群众意见,解决工人的实际问题,成为大家的知心朋友。他看到天冷时工服不保暖,工人挨冻,就到缝补厂建议把棉工裤后腰加高加厚,给工人做皮背心和皮护膝。钻井生产、生活特别是住房、吃粮面临困难时,他利用工余时间带领职工和家属开荒种地,烧砖、割苇,盖“干打垒”住房,让工人和家属“吃饱肚子去会战”,“回来有个窝”。大队驻地离市镇比较远,工人和家属买粮、邮信、看病都不方便,他又带领职工家属想方设法办起了商店、粮店、邮局、豆腐坊、卫生所等,建起了设施比较齐全的生活基地。钻工子女没处上学,整天在荒原上玩耍,他带领人们在大队机关附近支起一顶帐篷,建起了大队级第一所小学——帐篷小学。后来,人们为了纪念王进喜,把这所小学命名为“铁人小学”。他到阿尔巴尼亚访问期间,还惦记着钻工们的困难,利用补助的一点外汇特意买了两个“热得快”,带回来给职工烧开水、熬中药。钻工陈国安病了,在大庆治不好,他利用开会机会把他送到省城医院治疗。生产骨干张启刚因工牺牲后,他和1205队的职工经常给他的老母亲寄钱和粮票,一直供养到老。

铁人王进喜对自己和家人要求非常严格。铁人家是个大家庭,全家10口人,弟妹子女还要上学。为了维持全家生计,王进喜叫老母亲管账,精打细算过日子。会战工委和各级党组织都想尽办法对困难职工给予补助,像王进喜这样的情况可以享受每月30元的“长期补助”,但王进喜自己从来不花,他把这些钱都补助给困难职工了。大队派人给他家送去猪肉和面粉,他都一律拒收。工人们想把他家铺炕用的苇草换成席子,他老母亲也不让。铁人患有严重的关节炎,上级为照顾他,给他配了一台威力斯吉普车。王进喜自己很少坐,就用它来给井队送料、送粮、送菜,拉职工看病,完全成了公用车。可老母亲病了,是铁人的大儿子用自行车推着去卫生所。与他的爱人同期来油田的家属多数已转成正式职工,他的爱人却一直是家属,在队里烧锅炉、喂猪。他甘当党和人民的“老黄牛”,为我们树立了廉洁奉公、无私奉献的公仆形象。

五、中流砥柱——力量的升华

1965年4月,王进喜被任命为钻井指挥部副指挥。1965年7月,在石油工业部第二次政工会上,王进喜应邀作了报告,他在发言中首次提出了:“要让我们国家省省有油田,管线连成网,全国每人每年平均半吨油”的奋斗目标。“文革”开始后,大庆油田生产受到严重干扰和破坏。1966年12月31日,王进喜毅然到北京向周总理汇报大庆油田生产的严峻形势。返回大庆后,他走遍油田,贯彻总理的指示精神,大声疾呼“大庆生产一天也不能停”。一些人罗织罪名,对他进行残酷迫害。他说:“想让我承认大庆红旗是黑的,那是痴心妄想,刀架脖子我也不承认!”在周总理的关心下,继鞍钢之后,大庆实行了军管。周总理指示军管会把王进喜送到基层连队保护起来。

1968年5月,大庆革命委员会成立,王进喜被推选为大庆革委会副主任。1969年2月,中共大庆党的核心小组成立,王进喜担任副组长。1969年4月,党的“九大”在北京召开,王进喜作为大庆的代表出席了这次大会,并当选中央委员,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文革”期间,大庆油田出现了地层压力下降、原油产量下降、原油含水上升的“两降一升”严峻形势,王进喜焦急万分,在油田呼吁得不到支持的情况下,就到北京向燃化部和国务院汇报。周总理在《当前大庆油田主要情况报告》上批示:“大庆要恢复‘两论’起家基本功”。油田生产被动局面逐步得到扭转。为了把散落在草原上的物资器材回收回来,王进喜于1969年7月,集中30多人,成立了废旧物资回收队,带领工人们风里雨里,为国家回收散失的废旧物资,形成了今天仍被我们颂扬的“回收队精神”。

1970年春节前,王进喜受周总理委托,到江汉油田慰问,并做了大量的解放干部、稳定队伍的工作。1970年4月5日,全国石油工作会议在玉门召开。王进喜作为特邀代表参加大会,他在会上大声疾呼要恢复光荣传统,充满信心地提出“大庆产量要上四千万吨,全国产油一亿吨”等一系列远大的奋斗目标,引起与会者的强烈反响。玉门会议期间,王进喜胃病发作,后经解放军301医院检查确诊为胃癌晚期。病中的铁人心里想的仍然是油田生产建设和广大职工家属,得知油田生产不稳定,他想还是因为主要干部解放不出来,叫警卫员方廷振代笔写信给大庆当权者,叫他们赶快解放宋振明。听说家属基地有臭虫,他托人买来敌敌畏,让来看望他的人带回大庆。

1970年10月1日,王进喜抱病参加国庆观礼,以中共中央委员身份检阅游行队伍。国庆节刚过,铁人的病情急剧恶化,临终前,他用颤抖的手取出一个小纸包,交给守候在床前的一位领导同志,打开纸包,里面是他住院以来组织给他的补助款和一张记账单,一笔一笔记得清清楚楚,一分也没有动。王进喜说:“这笔钱,请把它花到最需要的地方去,我不困难。”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弟弟王进邦守候在病榻边,王进喜手拿300元钱交给他,强忍剧痛,断断续续地说:“看情况,我可能看不到咱妈了,妈这一辈子很苦,你就多替我尽孝道吧”。

1970年11月15日23时42分,王进喜同志因医治无效不幸病逝,享年47岁。18日,在北京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举行了向王进喜同志告别仪式,党和国家领导人李先念等以及中组部、石油工业部、黑龙江省的领导,大庆油田、玉门油田的干部、群众来向铁人告别。王进喜的骨灰被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新闻媒体纷纷报道了铁人王进喜逝世的消息和他的英雄事迹。1972年1月27日,《人民日报》在显著位置刊发了长篇通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铁人王进喜》,高度评价了王进喜伟大的一生。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油化工精神,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宣传国家石油化工政策,推广石油化工企业品牌和产品,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 china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