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3月,为了扩大玉门油矿的生产规模,拿出更多的石油支持抗战,资源委员会决定撤销甘肃油矿筹备处,在重庆正式成立甘肃油矿局,这标志着筹备阶段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全面生产的时代已经开启。甘肃油矿局成立后,就立即着手培养技术骨干,增加物资订购,扩充炼油装置,配套矿区设施,使油矿的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到1942年,玉门油矿的原油年产量达到46000多吨,生产的汽油、煤油、柴油除供行政院液体燃料委员会、航空委员会、驻华美军总部、军政部交通司、辎重兵司令部、第八战区兵站总监部、陕甘战区司令部、军事委员会战地服务团等军政部门外,还先后在甘肃、陕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设立了油品分销机构,在市场上公开销售玉门的油品。全国供油盛况在档案中有如下记载:“抗战军兴,海疆封锁,外油几频断绝,本局营业蒸蒸,乃一时之特殊现象,因供求之极端失衡,各界用户迫切需要,不得不跋涉荒凉,前来接洽,面交上级机关之函电,亦带恳求之意,油款先付与后付,情皆自甘,数量更不计较,只要有油可给,即可满足。提油之车,盛油之桶,莫不用户自理,无须我方预售。”玉门油矿源源不断地提供各类油品,大大缓解了大后方和作战前线的油荒。1943年,日军企图强渡风陵渡,入侵陕西省,由于玉门油矿提供了充足的汽油,运输部门及时将苏联支援的大炮从新疆赶运到前线,从而阻止了日军的进攻。1944年,美国空军的飞机使用玉门油矿提供的汽油,从成都起飞去轰炸日本东京和被日军占领的唐山林西发电厂,给予日寇以有力的打击。
1938年,资委会开始投资勘探,到1944年共投资9.3亿元,折战前币值1030万元,占同期资委会投资总额6821万元的15%,是战时国家投资最大的厂矿,也是大后方新建的最大企业。从1939年第一口钻井出油,到1945年,共钻井26口,生产原油7866.7万加仑(255546吨)、汽油2303.35万加仑(37092吨)、煤油511.6万加仑、柴油71.7万加仑。原油生产占全国的90%以上。1942年,全国进口汽油不到3万加仑,而当年玉门油矿生产汽油已达189.57万加仑。抗战时期,大后方共生产汽油、煤油、柴油、酒精及其他代用油等液体燃料共3625万加仑,其中玉门油矿产2000万加仑,占55%以上,这是玉门新建的现代工矿业对全国抗日战争的最大贡献。--魏杰整理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油化工精神,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宣传国家石油化工政策,推广石油化工企业品牌和产品,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