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短短两年零二十四天,崛起了我国第一个单系列千万吨级的炼油基地。它像一艘巨大的航母,满载中国石化的深切厚望,浮出水面,扬帆远航。
2008年5月24日,是所有参加青岛大炼油工程的建设者为之自豪的日子:青岛1000万吨/年炼油装置打通全流程,产出合格产品,装置实现投料开车一次成功,圆满完成了集团公司党组提出的“2008年5月28日打通全流程,产出合格产品”的奋斗目标。
5月26日,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发出贺电,对青岛1000万吨/年炼油装置投料试车一次成功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广大建设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敬意。集团公司总经理苏树林做出了重要批示:“青岛大炼油工程建设各项工作组织、实施得很好,能够实现安全平稳一次开车成功,很不容易,应予以充分肯定。”
青岛大炼油工程是中国石化2007至2008年度炼化板块的“1号工程”,第十建设公司作为青岛炼化工程建设的主战单位,承担了青岛大炼油工程16套装置中7套装置的施工任务,特别是290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是青岛大炼油的核心装置。工程建设中,工地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大炼油工程看催化,催化工程看十建,这足以说明我公司在青岛大炼油工程建设中的关键所在。
“发挥公司地处山东的优势,干好家门口的工程,为十建公司增光,为石化发展奉献!”这是集团公司对我公司提出的要求,也是十建公司每一名建设者承担的光荣责任。今天可以欣慰地说,我们没有辜负集团公司的重托和希望,我们在青岛大炼油工程建设中交上了一份优秀的答卷。
2008年5月26日,在青岛大炼油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胜利之时,青岛炼化公司给十建公司发来了热情洋溢的感谢信,表达了对十建公司参加青岛大炼油工程建设的感激之情:
“在青岛大炼油工程建设和开工进程中,贵公司顾大局,讲政治,经过干部职工的艰苦奋战,安全优质圆满地完成了所承担的建设和开工任务,为青岛大炼油项目建成投产作出了重大贡献。贵公司干部职工技术高超,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关键时刻上得去、打得赢,体现了优秀的干部素质和过硬的队伍作风……”
困难面前敢于亮剑
十建公司是不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施工队伍,要在青岛大炼油工程建设的大舞台上进行检验,要在20多家有实力的施工队伍的较量中一比高低。
十建公司领导樊继贤、赵德源、王存庭、刘昭武多次来到青岛大炼油工地检查指导工作,在每次的指导中,都向项目部干部职工传达着这样一种精神:那就是十建公司要在集团公司的重点工程建设中,充分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的精神,要发扬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无所畏惧、敢拼能赢、剑锋所指、所向披靡的‘亮剑’精神”。在青岛大炼油工程建设中,十建公司有着地处山东、资源协调便利等得天独厚的条件,没有理由不担当好工程建设主力军的角色。
完成任务是本分,勇挑重担是性格,顾全大局显本色。在整个工程建设中,十建公司和青岛炼化工程项目部、青岛炼化大件吊装工程项目部干部职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敢于亮剑的拼搏精神,直面困难,接受挑战,力克难关,夺取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一次又一次树立了十建公司的品牌形象。
290万吨/年催化裂化是青岛大炼油工程的核心装置,也是青岛炼化16套装置中工程量最大、施工难度最大、施工工期最长的一套装置。催化裂化装置需要安装钢结构6200吨、管道45千米/27万寸径、工艺设备257台、电气设备349台、仪表2887台件、电缆490千米。无疑,这是我们遇到的第一号的困难。
面对挑战,十建公司和青岛炼化工程项目部高度重视,从做好项目策划入手,细化施工组织,把复杂工程管理细化成9个项目组,分工负责,责任明确。项目部配备了优秀人员,成立了催化项目组、两器制安项目组、仪电项目组,由项目部分管安装的副经理高云强统一协调。
2007年10月底,十建青岛炼化工程项目部又专门成立了以技术负责人林土金为施工经理的反再系统项目组,加强了对外联系和对内协调,确保了反再系统施工最后的胜利。参战员工克服了多工种、多机械、多层次深度交叉施工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战严寒、斗酷暑、顶风雨,安全顺利按期实现了一个个控制点,使催化裂化装置成为青岛大炼油16套装置中最先具备开车条件的一套装置。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反应再生系统是催化裂化装置的一条关键线路,施工任务量相当大,包括两器、钢框架、管道、烟道在内的金属制做安装总重量达4700吨,衬里总重量达1200吨,在不到3500平方米的施工区域内,集中了包括1000吨吊车在内的5台吊车同时作业,600多名施工人员作业高度交叉,施工非常紧张,安全、质量、进度面临许多考验。
两器施工高峰期,正值炎热的夏天,职工们在闷热的容器内施工,需要付出数倍的辛苦。在“两器”施工的93天时间里,中间还遇上了青岛50年一遇的大暴雨,有30多天下雨,严重影响了正常施工。在施工经理张继军的带领下,储运工程公司职工克服困难,加班加点,努力克服各种不利影响,积极创造条件施工。由于工期非常紧张,衬里施工只能和两器内件安装交叉作业,施工人员昼夜不停,吃住在容器内、烟道里。从2007年10月下旬,一直到12月5日,青岛炼化工程项目部组织职工日夜拼抢,完成了反再系统管道3.7万寸径的安装,2007年12月19日前,完成了1500余套仪表的安装调试。
自2007年5月12日反再框架箱型柱安装开始,2007年6月13日两器第一吊,到2007年9月15日,两器组装完成,实现了第一个重大控制点,到2007年12月10日衬里完成、系统封闭,2007年12月19日,系统具备送风烘衬条件,反再系统的施工任务终于按期完成。
“我们用了223天的时间,就完成了反再系统的施工任务,创造了大催化装置建设史上安装进度最快的新记录。”十建青岛炼化工程项目部经理褚振辉在讲述催化裂化装置反再系统施工时,内心充满了自豪。
集团公司张克华副总裁在催化裂化装置施工现场对项目经理褚振辉说:“十建公司用8个月时间完成了催化裂化装置施工,又创奇迹。”青岛炼化公司王树德总经理也多次在会上赞扬十建公司在催化裂化装置施工中,策划精细,组织得力,作风顽强,创造奇迹,树立了青岛大炼油工程建设的旗帜。
如果说反再系统的施工是场“硬仗”,那么常减压装置合金钢管道施工可以说是“恶仗”了。
2008年的1月,海风劲吹,寒风刺骨,首套开车的100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由于进口材料到货影响,面对剩余1.5万寸径的合金钢管道,面对只有30天的工期,无不让人感到这又是一场毅力耐力与巨大困难的狭路对决。
十建青岛炼化工程项目部统筹协调,安排分管安装的副经理高云强坐镇常减压装置靠前指挥,从各装置协调施工力量和机械,把15000寸径分成10个包,仅用一天的时间,就组织6个班近100人的管焊力量,调集了6台热处理机计48个回路,租用了30余台逆变焊机。为了保证每天的任务当天完成,项目部每天一个碰头会,6名技术人员当起了“兼职”施工队长,随时随地解决问题。项目部加大激励力度,对班组和分包商按完成任务量及时兑现,各施工班组自觉延长作业时间,员工们顶着沿海刺骨的冷风坚持施工,终于按期完成了合金钢管道的安装任务,为常减压装置3月底具备投料条件提供了保障。
“像雨水检测提升泵站这样的任务,只有交给十建公司这样的队伍,才能拿得下来。”这是青岛炼化公司一位领导在看到雨水检测提升泵站单元按期建成后,发自内心的一句话。
的确,由于雨水检测提升泵站单元是青岛大炼油工程最晚开工的一个单元,地处海边,雨水池100×180×2.8米,是系统内目前最大的水池,吸水池深13米,不仅施工技术难度大,而且降水难度大,工期十分紧张,是一块极难啃的硬骨头,也是一块非常“烫手”的山芋。
由于它的施工难度太大,几乎没有哪个单位愿意承担。
当EPC总包单位找到十建公司时,十建公司领导当场表态:“我们就是要勇于承担责任,用实力和责任感,为业主建设好工程,为石化发展服务,树立十建公司的品牌”。十建公司郑重向业主承诺:“坚决按期完成雨水检测提升泵站单元施工任务。”
在十建公司领导的协调指挥下,青岛炼化工程项目部立即调来水池施工专家王延明,项目部成立了“雨水检测提升泵站单元项目组”,2007年9月28日,雨水检测提升泵站施工战役打响了。项目部3天内调集了350人进场,突击雨水池开挖和1米厚平衡层的施工。由于没有现成的施工规范,项目部分管土建的项目副经理谢飞、施工经理王延明和在总包单位SEI的现场专家一起,边研究、边施工,发现问题及时协商解决。他们找来专业降水队伍,采用深井降水、钢管护坡等技术措施,保证了10月21日雨水池平衡层施工完成。员工们再接再厉,艰苦奋战,到11月9日,雨水池壁浇注完成。到12月31日,项目部用了3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近50000立方米混凝土的施工,同时完成了提升泵等设备、管道、电气、仪表施工任务,成为大炼油公用工程不留尾项最早交工的单元之一。
“建设青岛大炼油工程,我们不分份内、份外,只要业主需要,我们就义无反顾地做好。一家人,一条心,一个目标,一股劲,这里面既有山东人的豪爽大气,又有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司企业文化的积淀。”
2007年10月,由某单位承担的图幅四热力管网,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按期完成,将直接影响到公用工程的投用。业主非常焦急,希望十建公司在危难时刻担当重任,接下这个任务。当时十建公司在青岛和其它项目的施工非常紧张,但从大局出发,立即向青岛炼化公司保证:青岛炼化的困难,就是十建公司的困难,我们一切为了大炼油,将义不容辞地组织抢建热力管网工程。
十建公司迅速指派田红刚到青岛炼化工程项目部,并组织了110多人的抢建突击队开赴施工现场。他们夜以继日,苦干巧干,经过一个半月的努力,到12月10日,胜利完成了这一艰巨的突击任务。
十建青岛炼化工程项目部经理褚振辉说:“像这样的突击增援,还有焦化装置投料螺栓热紧和扫尾,有抢建3000立方米切焦水罐,有焊接高压空冷器丝堵等,业主多次表扬我们公司说,别人拿不下的活,十建公司就能拿下,在十建公司的眼里,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你们真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