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初步预计,2024年惠州石化新材料产业集群总产值有望超3900亿元,炼化一体化规模位居全国前列。2025年1月3日,在面向全球、惠聚未来——高端石化新材料招商大会(2025·中国惠州)新闻发布会上,惠州交出了2024年石化新材料产业发展的“答卷”。
透视这份成绩单,不难看出沿着“延链补链强链”产业发展脉络,过去一年,惠州石化新材料产业“量质”齐升,优势产业链实力进一步凸显,更具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势能正在聚集。
锚定全球石化产业高地战略定位,坚定开放合作、牢记实干为要,奋力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
以开放促发展,是惠州40多年发展的成功实践。
20世纪80年代末,惠州开启争取中海壳牌一期南海石化项目落地征程。在数任领导班子接续努力下,2002年11月,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终于打下第一桩,宣告当时中国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正式落地。
大项目的“榕树效应”迅速显现,南海石化项目吸引带动巴斯夫、科莱恩、三菱化学等10多家世界知名和行业领先优质企业落户石化区,大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一地。2010年,石化产业一跃成为惠州的支柱产业之一,谱写石化新城崛起篇章。
开放也由此成为沿海城市惠州最显著的城市特质,并深深刻入惠州发展基因。
落实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全面清理负面清单之外的外资准入限制性措施;落实相关利用外资奖励政策,推动一批外资项目加快落地、外资企业增资扩产……惠州持续优化营商环境,2022年、2023年,惠州连续两年实际利用外资排名居广东省第三。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惠州共有外资企业6138家,其中38家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在惠投资77家外资企业,在石化新材料产业上就有13家世界500强企业布局投资,呈现出国企、外企、民企同台竞技、集聚发展态势。
近年,聚焦延链强链补链,惠州向埃克森美孚、恒力石化等一批行业巨头抛出“橄榄枝”,掀起了一股双向奔赴的热潮: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落地建设;恒力石化(惠州)PTA项目落地并建成投产;德国佩特化工从75个园区中选中惠州新材料产业园,成为园区首个外资项目……
许多企业追加投资、扩大产能:中海壳牌启动三期乙烯项目建设;宇新股份把总部搬到惠州,控股子公司博科新材启动宇新轻烃综合利用项目建设,至今已投资50亿元,预计2026年产值可达百亿元;科莱恩集团近5年来在大亚湾投资约13亿元,占科莱恩集团在中国总投资的60%;惠州凯美特2024年启动第二条生产线建设……
目前,惠州已建成2200万吨炼油、380万吨乙烯、250万吨芳烃、500万吨PTA的年生产能力,分别占全省的25%、54%、50%、68%,炼化一体化规模位居全国前列。
负责项目选址工作、时任埃克森美孚化工投资公司总裁裴恩博对惠州赞赏有加,认为惠州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坚实的石化产业基础,是埃克森美孚选择落户的最大原因之一。
惠州亦不负期盼,为服务项目落地,仅用时22天完成客户正式报装到满足项目开工所需的供电设施施工全流程,不到1个月完成了用电报装“一条龙”服务,刷新了大项目电力接入的历史纪录。
宇新股份总经理申武表示,公司早在2009年就进驻大亚湾石化区,参与并见证了石化区的崛起。“现在大亚湾开发区已经连续六年位列‘中国化工园区30强’第一。我们相信,以惠州各级政府对石化新材料产业的重视和对企业发展的支持,惠州新材料产业园也会很快崛起成为一个高水平的园区。”
目前,大亚湾石化区已落户石化项目114宗,投资金额3252亿元,其中世界500强和行业领先企业投资占比近90%。“头部现象”显著,“优等生俱乐部”已成为石化区的代名词。
2019年才开始规划建设的惠州新材料产业园,目前已落户产业项目36宗,总投资476亿元,其中2024年新签约产业项目20宗,总投资259亿元。
惠州深知,筑“金巢”才能引“金凤”,对产业园区苦修内功的努力从未停止。
2014年,大亚湾石化区成立以公安为主体的专职管理机构,利用围网将园区与外界隔离,24小时不间断巡逻防控;2018年,“智慧园区”项目建设工作启动,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安全、环保、应急、能源一体化“智慧园区”管理系统。
为更好地延链补链强链,拓展石化新材料产业发展空间,2019年,惠州在直线距离石化区10公里的惠东县白花镇,大手笔高规格规划建设惠州新材料产业园,充分利用大亚湾石化区原料,延伸发展石化中下游产业,主要发展先进合成材料、高端化学品和前沿新材料,打造一个石化新材料产业新增长极。
如今,当大亚湾开发区实现连续六年坐稳“中国化工园区30强”第一宝座之时,惠州新材料产业园也在短短5年时间内实现了从0起步,崛起成一座生机勃勃的产业新城。
2024年初,全面深化惠州新材料产业园与大亚湾石化区“南北”联合招商、联动发展被写进市政府工作报告。同年7月,省委、省政府为惠州“量身定制”的政策大礼包出台,《关于支持惠州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的意见》赋予的四大战略定位中,打造全球石化产业高地排在首位,惠州石化新材料产业迎来新的历史性机遇期。
《惠州市打造全球石化产业高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随即出台,大亚湾石化区与惠州新材料产业园南北联动“提速快跑”。
回顾2024年,两园区共同编制全产业链招商图谱和招商需求清单,制定联合招商路线图,举办招商推介活动。大亚湾依托炼油、烯烃和芳烃等上游项目,引导埃克森美孚、中海壳牌等龙头企业参与协同招商,协同惠州新材料产业园开展高性能聚烯烃、工程塑料、电子化学品等下游项目互补招商。
汇淼科技、领创、百利宏晟达、兴福电子等企业纷沓而至。“惠州基地将是我们第四个生产基地,也是最大的生产基地,将建设年产23万吨的表面活性剂生产线,每年原料及产品吞吐量近30万吨。”浙江汇淼科技有限公司在全国磺化行业排名前三,该公司总经理杨国政表示,在洗涤用品行业,广东占了全国市场的25%,是行业兵家必争之地;“在惠州投资发展,原材料可以隔墙供应,产品就近销售,企业能大幅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
项目成功签约落户园区,这既是企业对惠州投下的一张“信任票”,也是园区常态化联合招商机制的一张“成绩单”。
惠州环大亚湾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刘莉介绍,依托大亚湾石化区上游原料“隔墙供应”优势,惠州新材料产业园2024年新签约产业项目20宗,累计落户项目36宗,已在园区内初步形成两条优势产业链(集群),即聚合物产业链和电子新材料产业集群。
产业链共建的背后,是基建工程的深度融合。管廊是两个园区联动发展的生命线。目前,惠州新材料产业园石化专用通道已贯通,与大亚湾石化区的连接管廊基本完成前期工作,计划今年2月全面动工,建成后将满足两园区物料双向互通需求。
大亚湾石化区和惠州新材料产业园,“一南一北”仿若“双子星”隔空辉映、同频共振,一幅产业联动发展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
千帆竞,满目新。“双碳”战略深入实施,惠州把提升产业含“科”量、含“绿”量视作构建更具核心竞争力现代产业体系的重心,大力推进。
《方案》锚定“打造全球石化产业高地”目标,提出八大重点任务,其中之一就是实施科技研发能力提速工程,包括建设科技创新平台,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力争在高端聚烯烃、特种工程塑料、高性能功能膜材料等化工新材料,储能电池、风电、核电、电子化学品、资源回收利用、节能低碳等领域,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关键技术与共性技术,形成一批标志性技术创新成果;每年支持一批突破“卡脖子”难题的产业科技创新重点项目,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等。
当前,惠州石化新材料产业的创新已擦出簇簇星火。
目前,埃克森美孚在北美以外唯一一个配备中试装置、融合产品研发及工艺开发的综合性研发中心——埃克森美孚大亚湾研发中心已进入全面启用倒计时。
在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的实验室里,项目工程师李鸿琦带领团队研发攻关一款用于可降解塑料生产的新型催化剂,投产后有望将生产效率提高10%以上,实现国产替代。
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院长周贤太介绍,研究院整合中山大学及国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优势研究成果,已从原来单一的石化方向,逐步向化学化工、材料、环境、电子信息和生命医药、人工智能等多学科方向发展,并与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共建实验室和研发平台,提高企业竞争力。迄今,与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有技术和资金往来的企业超过100家,共建工程技术中心且保持长期合作的有29家,产学研合作金额超过5000万元,创造效益估算超过20亿元。
香港理工大学大亚湾技术创新研究院2024年9月揭牌,将聚焦新材料与新能源、绿色与智能制造、绿色化学与可持续催化、空间计算与影像等四大研究领域对接惠州产业和企业需求,促进政产学研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
惠州学院大亚湾化工研究院也取得多项研发成果,攻克精密设备特种润滑材料的多维度可控制备等关键技术,应用相关技术生产的产品填补了精密设备部分润滑材料国产化的空白。受益于此,惠州市阿特斯润滑技术有限公司实现相关产品年产7.8万吨,年增产值超8000万元。
值得关注的是,惠州正全力推动石化及新材料产业研发中试基地建设,并计划将其纳入国家“十五五”规划。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锁江表示,该平台要按照世界一流的水准来建设,要突破传统的科研院校到中试到企业的单线接力研发转化模式,构建起立体协同攻关的转化新范式,真正打造成大湾区关键技术攻坚基地、成果集成转化基地、创新人才汇聚基地。
从串珠成链到聚链成群,再到集群成势、创新渐成燎原之势,新时期的惠州正锚定方向,以务实姿态向最难处攻坚,向远大目标进发,撸起袖子加油干,努力擘画精彩未来。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油化工精神,宣传国家石油化工政策,展示国家石油化工产业形象,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推广石油化工企业品牌和产品,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