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降本"成为油田生存战
新民采油厂用硬核数据给出答案
一季度措施增油2626吨
从注水井的毫米级管控
到修井作业的"分角必争"
从新能源布局到物联网深度应用
看他们如何下活"西瓜芝麻都要抓"的效益棋局
建体系:"细枝末节"里的增效密码
“我们厂围绕43项指标,聚焦24个单元,共制定100项提质增效具体措施,几乎涵盖了所有‘细枝末节’。”新民采油厂厂长高军介绍,该厂成立了“稳油增产”“新能源效益发展”“持续提质增效”“生产运行费用管控”“内外部市场创效”“依法合规”六大专班+两个创新小组,在"党政”“业财"双融合中构建起"目标-责任-督办-激励"闭环体系。当43项指标遇上"真金白银"工程,老油田正用系统思维重塑绿色低碳新格局。
抓关键:注水井里"挤"出稳产空间
“现在注水就像给油层做精准针灸!”工艺所所长马超的比喻道出技术突破——通过井震结合锁定"甜点井",水井开井率提升3%的同时,自然递减率减缓至10%。更让人振奋的是,全年2.7万吨增产目标背后,是注水合格率提升0.3%的精准管控,让每滴注水都产生黄金效益。
抠细节:成本管控的"教科书式操作"
新民采油厂既要“西瓜”也要“芝麻”,既在主干费用上立足于精,又在非生产性支出上实践于细。在工艺技术工作中,该厂建立产量、材料和工序的综合效益评价体系,实现质量把控更精细,全年作业费用可同比压降10%。并坚持落实躲峰填谷、绿电融合,全年可节电113.9万度,创效87万元。
“我们的物资材料费用,也是通过调结构、降单耗,重点解决生产急需问题。”采油作业二区经理孙立波介绍,同时物联网的应用更惊艳,自动调节阀让巡检工作量骤降80%,天然气节约16.7万方。“我们有80%的费用支出都与那些设备的管理相关,这就是降本的关键。”作业二队队长刘国辉说,通过工序合并创新,单井成本直降445元,一季度省出14.3万元。这些"芝麻粒"正聚成效益的"大西瓜"!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油化工精神,宣传国家石油化工政策,展示国家石油化工产业形象,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推广石油化工企业品牌和产品,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