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锻造品质——记一建公司一分公司宁太升班

   2011-05-13 石油石油

157

  在中国石油天然气第一建设公司,以“全国技术能手”宁太升命名的104工程队铆工班,是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班组。

  近几年,宁太升率领18名员工,从西北边陲新疆塔里木到尼罗河畔苏丹喀土穆,参与了国内外30余套石油化工装置施工。无论走到哪,始终以诚信品质打造“攻坚型、质量型、创新型”的高素质团队,并连续3年被评为一建公司先进班组。班长宁太升在2006年中央企业职工技能大赛金属结构制作工竞赛上荣获金牌,成为公司员工学习的楷模。

  有诺必践,攻坚彰显钢铁般意志

  苏丹喀土穆炼油厂,是中国石油在海外投资建设的最大的石油下游工程。2003年,正在运行中的喀土穆炼油厂催化装置的出口烟道出现衬里脱落。在整套装置不停机的状态下,如不及时检修,随时可能发生意外。一建公司苏丹项目部接到厂方紧急求援后,将这个艰巨任务交给了宁太升班。

  当宁太升班员工赶到现场时,装置管壁被烧得通红,人无法靠近。在几百摄氏度的高温面前如何施工?宁太升与有关专家制定了“白钢板外衬”方法。他们穿上厚重的石棉衣,顶着热浪迎了上去。高温中加固烟道,如果进去一分钟不出来就会出现虚脱。于是,他们轮流、连续奋战了8个小时,硬是将烟道加固完毕。在场的喀土穆炼油厂一位领导竖起大拇指连声赞扬“中国石油好样的”。

  2004年,在辽阳石化年产80万吨PTA装置施工中,宁太升班为确保氧化反应器内的铁离子含量达标,用丙酮对其内部进行全面清洗。尽管他们戴着防毒面具钻进反应器,但丙酮仍刺鼻呛人,但他们没有退缩;反应器内是双面胶,且铁锈试剂不好清理,他们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用手一点点抠,终于按期完成了任务。挑剔的外国专家多次竖起大拇指,不停地说:“Good!Verygood!”

  严以立身,做到处处有标准、事事遵规范

  为了确保施工质量,宁太升班实行严格按规范施工、严格监督控制、严格工序交接、严格执行的自检、互检、专检制度;在铆工下料中,从每一个工序细节入手,做到高效、合理、精确,焊接口干净平直。

  为预防个别组员因麻痹思想而造成质量缺陷,这个班以“四不放过”确保工程质量,即施工中出现问题没有分析清楚不放过,纠正和预防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教育不放过。班组兼职质检员对各工序逐个检验,做到处处有标准、事事遵规范。

  2005年,在辽阳石化年60万吨抽提装置和年80万吨PTA装置的安装施工中,宁太生班冒着零下20摄氏度的严寒,每天爬到几十米高空施工作业,2个月内完成了2000多吨钢结构、47台设备的安装,没有出现一例返工。其中,安装260多吨重的氧化反应器备受关注。这台反应器是PTA装置的核心,其现场组装在世界上尚属首次。外国专家认为,要完成反应器两道直径两米的大环组对任务,至少需要4天时间,而宁太升班仅用两天时间就攻克了这项艰巨任务,并把反应器钢架四柱的垂直度、水平度控制在1毫米之内。

  求知勤学,为创新提供不竭动力

  提升班组品牌,至关重要的是提高班组整体技能水平。为此,宁太升班从创建学习型组织入手,实行师傅带徒弟、骨干带一般,通过划定岗位责任、签订师徒双保合同、实施技术练兵等措施,把教与学落在实处。

  在实际操作中,师徒结成“对子”。在师傅言传身教下,徒弟查阅资料、图纸,找来边角余料,在干中学、学中干,并且要经考核合格后方能独立上岗。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几名技术过硬的员工分别带班施工。在这种学以致用的氛围中,班里的员工如今个个挑起了大梁,并且养成了动脑筋、爱琢磨的好习惯,在创新中体验到成就感。

  过去,催化反应器和再生器的斜插管开孔,由于图纸与实物差异大,致使计算放样尺寸出现误差。为攻克这道难关,宁太升班先用细钢管做轴心,用两个扁铁做摇臂,用削尖的钢筋做划针,制作出“大划规”,在平台上根据实际尺寸进行放样。这种“划规开孔法”提高了工效和准确度,节约了吊车台班费,赢得专家的一致好评。接着,他们在塔器施工中不断创新,探索出“塔器找正法”,提高了设备就位的精准度,降低了施工难度。如今,由宁太升班创立的“划规开孔法”与“塔器找正法”,被中国石油一建公司推广到其他项目施工中。

记者王进 通讯员安晓威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