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炼油化工协会会长刘爱英曾告诉记者,一般来说,炼油厂必须维持在最低生产状态,不到万不得已不敢停产。因为一旦停产,系统重启的高昂成本无法承受。但是,轻易不敢停产的山东地炼企业现在几乎都在停产检修,并且何时开工仍然是个未知数。
山东淄博鑫泰石化有限公司销售部胡经理告诉记者,该公司进入2月份就已经停车检修,有可能3月底才能再开工生产。
据了解,截至2月底,山东地炼已有近2/3的企业焦化装置停产检修。除鑫泰石化外,济南蓝星石化公司、山东海科化工集团、山东金诚石化集团、山东京博石化公司、山东东明石化公司、山东中海石油化工公司、山东无棣鑫岳石化有限公司(鲁北石化)、滨州石化公司、山东潍坊弘润石化有限公司等10家炼厂装置均已停工,山东正和集团的100万吨/年焦化装置日产量也处于减量生产状态。
了解到,油源短缺是企业停工检修的重要原因。
山东是地炼企业最为集中的省份,2006年至2009年,山东地炼有1300万~140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投产,目前山东地方炼油行业21家炼厂总的一次加工能力高达4500万吨/年。对于地炼企业而言,从大石油集团手里争油,成为最残酷的竞争。
山东东明石化公司由于与中石油有着合作关系,依靠中石油的油源,以往的日子过得比较滋润。然而,2009年东明石化也只有2亿元的收入,原油并不好搞,如今更是因为找不到油而停产。
据了解,受政策影响,地炼企业的原油指标非常少,又无权进口原油,目前,在中石油、中石化享受1970元/吨进口原油价格的时候,地炼企业只能使用3600元/吨且品质更差的进口燃料油进行再加工。
业内人士分析,地炼企业的油源之所以紧张,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产能大幅提升。近年来,山东地炼企业加紧扩产。山东东明石化董事长李湘平多次表示,要将东明石化打造成为千万吨级的大炼厂。去年下半年,东明石化在香港与新加坡辉联集团签署了新建50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的协议。正和集团500万吨/年常减压、弘润石化公司500万吨/年重油综合利用项目的建设,使这些炼厂都有望步入千万吨级炼油规模的行列。
在国内炼油产能明显过剩的情况下,地炼企业仍在上新项目,这在外界看来难以理解。但这是地炼企业的无奈之举。他们说,不扩更没有出路,甚至有被淘汰的危险。
这引发了更大的担扰。业内人士表示:“大量炼油产能集中在山东,省内油品的生产和需求已经严重错位。随着新增产能的陆续建成投产,油品销售不畅、开工率低等问题将更困扰炼油企业。”
面对油源日益紧张,一些山东地炼企业也在谋求转型,很多企业瞄准了深加工。从《山东省石化工业调整振兴规划拟新开工重点项目表》上看到,山东部分地炼企业欲上马氯碱、化肥、精细化工等项目。其中,山东海化将新上16万吨/年环氧丙烷及8万吨/年聚醚项目。正和集团、利华益集团、垦利石化公司、富海集团等山东较大的地炼企业也都有上深加工项目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