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油调价时机成关键 专家担心推高CPI

   2011-05-13 石化石化

107

   油税或将在10月开征的传言也愈演愈烈。

  然而,调整并非可以一蹴而就。种种迹象表明,在整体宏观经济形势趋热、多方利益纠缠的情况下,无论是调价还是开征燃油税,时机的选择都将考验主管部门的判断力和决策力。

  成品油调价引而待发?

  商务部政策研究室近期发布的一篇分析调研报告预测,今年7月到8月国际油价将继续看涨,下半年会在波动中继续高位运行。

  科威特国家最高石油委员会成员、石油专家阿迈德·欧提戈7月7日接受科威特国家通讯社采访时预测,受中东局势和市场心理波动等因素影响,国际油价将进入新一轮上涨周期,油价甚至会在今年冬季突破80美元。

  在中国能源网CIO韩晓平看来,持续的油价高温正在令国内成品油年内的二次调价越来越成为一种现实的选择。

  “国际油价高位这么长时间,国内成品油价格肯定要做出相应的调整。”11日,韩晓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高油价将会带给中石化等国内炼油大户成本的攀升,运输、航空、化肥等用油(气)企业也会受到波及,这种影响短期内可以消化,但持续下去显然会带给相关企业越来越大的压力。

  一个典型例子是中石化。2006年,中石化的炼油产能高达1.46亿吨,但原油产量只有4000万吨,其所炼原油中的大部分依靠进口。国际油价上涨,对中石化的炼油成本影响很大。

  而2006年年中的那次成品油价格上调,国家发改委给出的理由,也正是“国际油价多日在每桶70美元以上”。


  “尽管目前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不明朗,但是无论是按照原来方法或者新的成本价计算方法,或者节能降耗的背景要求来看,国内成品油价格都有必要随国际市场进行调整。”国家信息中心石油问题专家牛犁对本报记者分析。

  调价背后的顾虑

  然而,调价的阻力同样不可小觑。

  由于影响到国际油价的因素纷繁芜杂,由此带来的价格变动往往变幻莫测,因此,国际油价近期能否在70美元/桶的高位站稳,便成为决策者不得不努力把握的课题。

  对国内而言,一个眼前的问题是农民利益的保护。麦收季节,农用机械大量投入使用,成品油价格上涨显然不利于保护农民的利益。“农民在整个产业链条的最末端,需要保护,全世界都如此,中国也不例外。”韩晓平分析说。

  同时,今年上半年以来,CPI持续偏高的情况下,如果调高成品油价格,会不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表示,假定其他产品价格没有变化、没有新的调控政策出台,6月份的CPI涨幅将接近4%。

  中石油集团石油经济与信息研究中心石油研究室主任单卫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谈到,定价部门在决定成品油调价时不可能只考虑单一的成品油市场,成品油涨价必然对CPI产生触动。

  不过,在牛犁看来,目前来讲,各方面利益的平衡与否是油价调整是否启动的关键。

  国内上一次成品油调价举动是在今年1月。当时,国际油价从2006年最高点每桶78美元,回落到55美元附近。据此,国家发改委宣布下调以汽油为主的成品油价格,其中,汽油价格每吨下调220元。

  燃油税开征争议再起

  从年初开始,有关燃油税改革提速的消息便不时传出。

  1月25日,国税总局下发《2007年全国税收工作要点》,将完善燃油税改革方案列入2007年工作范围。3 月5日,财政部在<关于2006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0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中透露,今年将抓紧完善燃油税改革方案并择机实施。

  而近日闭幕的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上,力促尽快出台并实施燃油税政策的呼声再高。

  6月26日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贾志杰在分组审议《节约能源法》修订草案时发言指出,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期间,燃油税就已被写入《公路法》,但具体实施办法至今没有出台。在当前我国能源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应该尽快抓紧时间出台并实施燃油税政策。

  而在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系统分析和市场分析研究室主任姜克隽看来,油价越高越应该开征燃油税。他的道理在于,通过价格和税收,可以引导消费者形成节约和经济的消费方式。
 
  然而,与之相对立的声音同样响亮。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就表示,短期内开征燃油税的可能性不大。

  董的理由是,油价的因素必须考虑在内,因为如果发改委最终决定上调价格,再加上燃油税的话,价格会更高,公众将难以承受。他认为,等待发改委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完全明朗之后再考虑燃油税开征问题比较稳妥。

  韩晓平则直言不讳,“征收环境资源税要比开征燃油税合理。”韩晓平认为,不能打着节能环保的大旗就忽略开征燃油税所可能带来的诸多副作用,“各种因素都要有所考虑”。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更多>同类资讯
• 2024中国石化润滑油全球合作伙伴大会召开 • 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成立
• 涪陵页岩气田深层常压页岩气产量大幅增长 • 今年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公布 石化行业上
• 突破!中国石油,国内首个! • RMI报告:工业场景中大规模绿氢应用模式研究
• 天津港保税区:首批自产自用氢燃料电池叉车交付 • 辽宁华电铁岭离网储能制氢一体化项目正式进入规
• 美锦氢能汽车销量位居行业第一 • 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形势分析会在郑召开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