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元/吨还不够弥补目前倒挂的价差,只有原油成本法能彻底理顺我国成品油的定价问题。”中石化一位分析师说。
今年1月,有消息称“原油成本法”已经正式启用。但实际上到目前为止,原油成本法连草案都还“养在深闺人未识”。
据新华社报道,“原油成本法草案”已经制定完毕。截至6月29日,用“原油成本法”计算出来的汽油价格比目前的市场价高出753元/吨;柴油价格则比目前的价格高出779元/吨。
本报同时还获悉,从目前国际油价一路高涨的情况来看,原油成本法实施的时机将要继续推迟。中石化分析师也表示:“国家会选取一个国际原油价格较低的时点来实施原油成本法,但目前显然不是时机。”
三个争议点
计算方法存在争议,是原油成本法迟迟不能实施的原因之一。
在“原油成本法”的草案公式中,成品油价格的计算方法是,以布伦特、迪拜和米纳斯三地原油现货价格的加权平均值为基准,再加上关税、消费税、增值税、运费、炼厂的炼油成本和炼厂利润率等,共同形成国内成品油零售基准价。
一位国内油气专家接受本报采访时介绍,在上述计算公式中,当原油均价在60美元/桶的时候,炼厂的利润率按5%计算,之后随着原油价格的上涨,利润率会相应下调。
“关税等各类税费也是固定的,争议之处在于原油加权平均价格、炼油成本和炼厂利润率。”上述油气专家解释说,“中石油和中石化和国外油田签订的是长期合同,而非完全的现货价格,中石化2006年报中也称该公司实现平均采购价格低于市价。以此而论,原油价格是否应以布伦特、迪拜和米纳斯三个市场的现货平均价格为基准,还值得商榷。”同时,计算公式中5%的利润率也存在争议。
而经过2005年、2006年的数次成品油提价,普通消费者对目前的油费已经不满,而按照原油成本法的草案公式,每吨成品油比现在的价格还要高700多元。
国资委经济研究中心经济学家赵晓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由于市场高度垄断,市场机制远未形成,原油成本法中的“成本”还是由两大国有石油公司说了算,原油成本法未必能真实反映合理的成品油价格。
但若是不实施原油成本法,继续由有关部门根据国际原油价格涨跌发出行政指令进行成品油价格调控,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将长期难以理顺。
公开信息显示,从2005年起至今,国家已经八次调整成品油零售价格,其中仅2005年5月23日和2007年1月14日两次下调,另外六次均是上调,目前汽油价格已经累计上涨1230元/吨,柴油累计上涨1030元/吨。
石油巨头呼吁提价
有关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国际油价尚维持在较低水平,平均价格为58.16美元/桶。进入5月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开始止跌反弹,5月中旬以后,国际原油平均价格超过65美元/桶。6月上旬的平均价格是65.33美元/桶,下旬的平均价格已经达到69.3美元/桶,6月29日纽约市场原油期货盘中达到71.06美元/桶,收于每桶70.68美元,10个月来首次突破每桶70美元关口。而到7月,国际油价一直维持在70美元/桶大关之上。7月4日一度冲高到73.12美元/桶,为2006年8月25日以来的最高水平。
与油价大涨相伴的,是我国对国际原油的日趋加大的依赖性。根据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今年1月至6月,我国原油累计进口量8154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1.2%。中国最大的炼油企业中石化去年共加工原油1.45亿吨,其中来自中石化、中石油和中海油三家国内企业的原油为4400万吨,进口原油1.01亿吨。
“65美元/桶被认为是中石油和中石化的盈亏平衡点,国际油价超过这个平衡点,中石油和中石化的炼油板块必然要亏损。”上述中石化分析师说,“而为了保证国内市场需求,我们却不能靠减产来降低亏损,中石化7月份计划加工原油1446万吨,比6月增加24万吨。”
‘
在高企的原油价格之下,亏损的不止中石油和中石化的炼油厂,还有大量靠进口燃料油( 3545,-1,-0.03%)作为炼油原料的地方炼厂。根据瑞姆信息公司提供的中国成品油报告,6月21日,新加坡180SCT高硫燃料油的离岸价约为362美元/吨,到7月10日,已经涨到386美元/吨,平均每吨上涨近24美元。据专家分析,24美元的涨幅已经超过了燃料油炼油的利润空间。
两大国有石油巨头已经提出加价申请。“国家承诺过如果国际原油价格在70美元/桶以上持续一段时间,成品油价格就要上调。”山东一家大型民营炼厂的负责人说,“我们现在希望尽快提价,否则炼一吨亏一吨,很难维持。”
虽然炼厂都在呼吁加价,“但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阻力太大,有关部门预计6月份CPI还会继续增长,甚至可能突破4%。近两周内加价的可能性不大。”瑞姆成品油报告中写道。
荷兰摩科瑞能源公司是一家国际原油贸易商,每年向中国企业提供800万吨进口原油,其一位负责人表示,油价一提高,很多物价指标要跟着上涨,成品油提价阻力很大。“尤其是在猪肉价格和房价都猛涨的情况下,油价再涨,普通老百姓很难接受。”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