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16日讯 工业园区是打造产业集群和工业规模效益的重要发展平台。我区正处于从农业化向工业化“转身”的关键时期,以建设工业园区推动全区工业产业的发展是必然的选择。钦州石化产业园的规划建设,走高起点规划、专业招商和国际配套之路,着力打造以循环经济和高价值链为特色的生态工业园区,为园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我区工业园区建设的典范。
“国内石化产业新一轮投资热潮已到来,竞争态势十分明显,我们必须实施高端战略。”钦州市委书记张晓钦说,对于钦州石化产业园建设,只有高起点规划、高度专业化、高规格配套,才可能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并实现快速起步和打造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钦州石化产业园的规划建设,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该园区目前单体项目投资额近30亿元,每亩地的投资强度达200万元以上,两年内形成千万吨/年炼油能力、2000万吨原油储备能力,工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
这样的投资强度和发展速度,在广西尚无前例。
规划先行 目标高远
发展石化产业,钦州起步较晚。但是,钦州在规划与发展速度的关系上思路十分明晰:宁可慢一步引进项目,也要先规划;宁可牺牲一些利益,也要保证规划的实施。
钦州石化产业园进入规划阶段时,区域内已分散布局电解铜等7个冶金项目,这些工业项目与石化产业无直接关联。如果保留这些项目,将对园区以后的产业链布局造成很大的限制。
这是个矛盾,如何处理好?钦州市委、市政府认为,越是后发展越要重规划,于是果断地把原来落户石化产业园区规划区内的7个项目调到新规划的冶金工业园区,并叫停园区周边两个准备开发的房地产项目,置换了2000多亩工业用地,从而既保证石化产业园区规划的整体实施,又使原来落户的项目得到有力的支持。
两年多来,钦州市重金投入,邀请国内外知名的规划院、专业咨询机构,高标准完成钦州石化产业园区的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和产业链规划,使园区的规划一开始编制就达到高起点、高要求、高水平。
目前已进入园区的项目,按企业生产的内在关联依次分布。“这些企业的布局,是按其内在的关联性成网状分布,上游企业的中期或终极产品,就是与其相邻企业的生产原料,通过封闭式的专业管廊输送。”钦州港经济开发区副主任、石化办主任沈少红介绍说,园区的高起点规划,实现园内企业之间的上下游一体化布局和相互循环利用,对园区加速形成产业集群、搭建高价值链和可持续发展十分有利。
园区的产业发展方向也在规划中明晰:依托中石油千万吨炼厂这一核心资源,规划5条主要产业链条,形成以发展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环境友好产品为支柱,以石油加工、化学新材料和精细化学品等产品为特色的石化产业园区。
至2020年,园区将建成百万吨级乙烯和芳烃项目,上下游产业链进一步完善,年产值将达2700亿元,并成为我国华南、西南交汇点上重要的临海石油化工基地,成为连通东盟地区的石油物流交易中心。
专业招商 高端引进
中石油千万吨炼厂落户钦州,国内外一大批石化项目业主也跟着“抢滩登陆”。
“石化产业关联性广,发展领域也很宽广,选择什么样的项目入园,要从规划的产业链去考虑。”钦州港经济开发区招商局局长庄严说,每一个入园的项目都是产业链的一个节点,只有各个节点连接起来,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所以必须走专业招商之路。
在钦州组成的14个专业招商团队中,石化团队配套的阵容十分强大。去年,钦州市组建了石化办,全办8个人,引进了两名博士和3名硕士,是钦州名副其实的“人才小高地”,他们在园区招商和项目引进的服务中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
钦州石化产业园在招商时特别设了3个门槛,即入园企业符合园区整体规划和产业链要求,项目核心技术达到同领域的世界平均水平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在每亩200万元以上。这些门槛的设置,需要有高端的专业人士来鉴别、把关。
去年10月,凯禹源新能源有限公司向园区申报一个100万吨/年油页岩低温催化制油气项目,拟从沥青岩和油页岩中低温催化提炼轻质燃料,出油率高达21%至28%。
专业人士都知道,这个项目全球最先进的水平是8%,而高达21%至28%的出油率,应该是世界第一例。
要不要引进这个项目,完全要靠专业说话。钦州石化办组成了专业小组进行考察和鉴定,最后得出结果:该项目采用国家化工对外经济合作中心最新研制成果,中期试验结果良好,而且该项目提炼的轻质燃料,可以作为另一个项目的基础原料油,完全符合园区“节-点-网”的招商要求。5个月后,这个投资8亿元、年产值40亿元的项目顺利落户该园区。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专业招商队伍经过层层把关、筛选,先后促成了凯禹源新能源、辽宁天合、中亚精细化工、中电投、中海洋、湖南兴鹏等国内外知名的石化企业进入园区,而且形成了一条低碳而又相互处于价值链高端的产业链。
凯禹源新能源公司从油页岩中提取轻质燃料油、干气和半焦,轻质燃料油被中亚精细化工公司利用后形成具有高附加值的润滑油添加剂、新型涂料用添加剂,销往欧盟和东南亚,价值是原料的10倍以上。而半焦和高浓度的污水则被鑫能源公司采用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工艺,加工成新型的烃基洁净浆体燃料,作为园区热电联供配套商锅炉的动力原料,既能将废料、废水“吃干榨尽”,又具有优质、高效、节能、减排、低污染等特点。
“这些企业集中了领域内国内外高新技术和核心技术,而且有成功、成熟的化学工业运作经验。”钦州石化办邓洁丽博士说,它们可促进园区产业向集群化发展,抢占产业价值链的高端,进而使园区在高起点上快速发展。
高标服务 国际配套
记者在钦州港采访时得到证实,钦州市刚刚完成对已投资一个多亿的港区污水处理项目进行盘整,交由新加坡胜科公司整体接收。
这次盘整,充分体现了钦州市“让临海大工业与白海豚同在”的科学发展理念。
其实,在发展临海大工业时,钦州就同步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但是,由于石化园区推进速度的加快,高浓度的化学工业污水,需要掌握高技术的专业运作公司来完成。钦州市委、市政府毅然决定,整体盘整原来的污水处理项目,引进在化学工业污水处理方面拥有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新加坡胜科公司。
“坚持这样的高标准配套,市里将承担原项目投资者的盘整亏缺,同时在接收初期污水量不达到约定数量时,还要给胜科公司进行政府补贴。”钦州市常务副市长黄洲说,现在政府多承担一点,大工业带来的环保风险就会少很多。
在钦州石化产业园采访,有一个叫“十一通一平”的说法引起记者的关注。“这是石化园区特殊的配套要求所决定的。”邓洁丽博士说,国内外石化园区的成功经验证实,高标准启动并完善基础设施及公用工程配套,是石化园区吸引项目入园的核心因素。
“十一通一平”是钦州石化产业园区坚持高标准推进配套设施的重要措施。该园区以整征整迁的模式,提高石化码头配套和熟地储备能力,推进园区土地成片开发,按照“公用工程岛”建设模式,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的公用工程服务商投资建设公用工程中心,统一为各类石化企业集中提供蒸汽、工业气体、燃气、管廊和集中污水处理等各项优质的专业配套服务,实现园区“五个一体化”建设,以满足各类石化项目落户的需求。
目前,园区已建设石化专业泊位群,拥有5000吨级至10万吨级泊位13个,全国最大30万吨级的大型油气码头和航道工程正在加紧建设,明年底将建成使用,为中石油千万吨/年炼油项目和下游配套产业的上马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钦州石化产业园区的配套工程建设,大胆创新,以市场化运作模式,破解园区建设初期资金紧缺和运作经验不足的难题。即:在园区建设达到一定规模后,部分公用设施以参股或转让的方式交由重点项目业主专业运作。这一模式,吸引了对物流配套有极大依赖的玉柴、泰兴等10多个项目入园,并引起世界石化园区物流巨头——中化国际的重视。目前,中化国际已参与钦州石化产业园区的石化物流运作,使该园区的配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