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工业既是湖北的传统支柱产业,也是中国纺织工业的重要基地,综合能力位居全国前列。据2002年全省纺织工业国有、国有控股及非国有规模以上732户企业快报显示,服装行业是湖北省纺织工业中近几年来发展较快的行业,服装工业总产值和销售收入由1999年全国第11位,快速上升到2002年第7位,利润跃居第6位。2002年我省服装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95.8亿元,占全省纺织工业总产值的27%;实现利润1.98亿元,占全省纺织工业利润总额的40%。
新型工业化为湖北省纺织服装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我们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初步形成了我省纺织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思路: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以发展为主线,以出口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信息化带动新型工业化,加大改革力度,加快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升级,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纺织品服装的竞争力,实现由纺织大省向纺织强省的跨越。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加快国退民进步伐
一是优化产业布局。根据国际纺织工业发展趋势和国内沿海地区纺织工业集群发展的经验,引导我省纺织工业合理进行产业布局。以武汉为中心,以黄石、鄂州、黄冈、仙桃、潜江、天门为重点,发挥服装集群优势,建设鄂东服装产业带;在长江、汉丹沿线,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大型棉纺织品精加工出口基地,在江汉平原,以迈亚等企业为重点,建成国内一流、可替代进口的面料基地;在咸宁建设苎麻种植、加工特色产业区,建成国内国际有一定影响的麻棉特色纺织品经济区;在襄樊、宜昌建设国家级的化学纤维生产基地;在武汉、十堰等地,以裕大华等优势企业为重点大力开发科技量高、附加值高的家用和产业用纺织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加大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力度,加快国退民进步伐。用改革的办法、开放的办法、市场的办法,让少数大型国有企业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改革,规范运作,实现资本多元化;对少数亏损严重、资不抵债的大中型纺织国有企业,通过破产的方式先死后生,尽快退出,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对于为数众多的中小型国有企业,主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改制,尽快退出国有经济领域,增强中小企业的活力,促进地方工业化,使其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三是提高衣着用纺织品档次和适应性,大力发展家用和产业用纺织品。对于销往农村的产品重在围绕物美价廉的需求,提高产品的适应性;大力发展家用纺织品,开发以功能性整理为主的各种装饰面料;汽车工业发展、高速公路建设、堤防改造、医疗卫生材料,大力发展产业用纺织品,扶持武汉裕大华和十堰金鼎发展汽车内饰面料,进一步做大市场份额和开发品种;扩大仙桃彭场无纺布加工群集优势,向前延伸,形成产业链。
技术高于一切
加快技术进步步伐、用高新技术改造我省纺织工业,是其走新型工业道路的核心。以市场为导向,加大招商引资和投入的力度,改造提升棉纺织业,引进发展染整业,做大做强服装业,化纤业上规模上水平,实现产业全面升级。
服装业重点要积极采用服装面料自动监测系统、辅助设计系统、自动裁剪、电脑平缝、服装虚拟图形系统、电脑控制多种形式的挂传输系统、立体整烫机、产品自动立体仓储系统、产品配送中心等先进服装加工设备和技术;从培育设计人才,提高设计水平入手,以先进的技术为手段,系统地提高服装行业的设计、生产、营销、管理的整体水平,大力培育服装国际国内知名品牌。
三大战略两大市场
纺织服装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大力开拓国际国内两大市场。三大战略:一是实施资源重构战略,适应现代物流发展趋势。通过企业资源、行业资源重构整合,建立与国际大型采购商相适应的大型企业集团、现代产业密集区,通过湖北纺织服装板块的聚集效应,与国际大采购商直接对接。二是大力实施名牌战略,扩大湖北纺织服装工业产品市场份额。力争培育1-2个国际知名品牌,30个左右国内知名品牌。三是大力实施出口导向战略,建立出口基地。力争在我省纺织服装业中建立30个年出口额过1000万美元以上的出口基地,10个过5000万美元大型出口基地,力争2-3个过亿美元重量级的出口基地。
走出信息孤岛
纺织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离不开信息化建设。
企业信息化重点是要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从改造纺织企业传统生产、经营和基础管理模式入手,推广应用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生产集散控制系统(DCS)、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系统(CAD/CA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以及市场快速反应系统(QR)等。加快提高骨干企业信息化普及率和网络技术运用,建立企业内部信息网络和开放性网站,积极推广电子商务,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市场反应能力。
行业信息工作重点是建设湖北纺织服装网站。建立湖北纺织服装虚拟市场,发展电子商务。推介湖北纺织服装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湖北纺织服装业新型工业化步伐。
据《服装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