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展望

   2003-02-20

192

  200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的第一年,我国经济社会将呈现稳步发展态势。就整体而言,有以下趋势值得关注。 

  ●扩大就业问题成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 

  十六大报告确定,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国家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为了活跃民间经济,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政府在继续实行现行财政政策的同时,有可能适当放松银根,以便刺激投资和消费市场,增加就业机会。 

  ●产业集群的形成推动中等城市快速成长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和对在中国投资的较高收益预期,在中国较发达的东南地区各省市,将出现新的产业集群现象,形成区域性的加工制造中心,从而推动中国东南地区城市带的形成。随着户籍制度的改革,中等城市将快速成长。 

  ●住房、通讯、轿车、教育成为推动城镇消费市场的四个热点 

  国家将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逐步提高消费在GDP中的比重。如果说改革以来推动消费市场的力量,在20世纪80年代主要是食品和衣着的改善,在90年代主要是各种家用电器的普遍使用,那么今后一段时间,住房、移动和网络通讯、家用轿车及家庭教育投资将成为推动城镇消费市场的主要力量。 

  ●社会治理方式发生从单位治理到社区治理的转变 

  随着各种非单位化组织和自雇人群的大量涌现,以及原单位组织的保障社会化和后勤服务市场化,社会治理方式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即从主要依靠单位治理到主要依靠社区治理的转变,社区在制度、功能、管理人员素质、管理和服务的方式等方面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在构建国家和社会新型关系的过程中,各种社会中介组织也将快速成长。这方面一个新的趋势是,过去中介组织主要在市场营利领域发展,今后在社会非营利领域,中介组织也会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 

  ●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更加激烈并对教育职业化提出新要求 

  由于高等院校连续扩招,目前高校在校生已达800多万人,比1999年增加了一倍。今后几年,高校毕业生将大幅度增加,估计2003年为212万人、2004年为250万人。这将导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更加激烈,而人才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将对高中毕业生的报考志愿和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产生重要影响:高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和就业初始平均工资将成为高校竞争的新指标,那些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的学生所学的专业可能不被新考生所选择。 

  ●共同富裕和社会公正成为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目标 

  为了控制贫富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共同富裕和社会公正将成为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在保证投资者合法利益和私人财产权益的前提下,将在工资体制、劳动就业体制、税收体制、社会保障体制、社会救助和福利体制、社会捐助体制、财政转移支付体制等方面,进一步深化改革,为理顺收入分配秩序逐步创造条件。十六大报告提出,初次分配要注重效率、再分配要注重公平。为此,可能采取一系列相应的措施,如改善城乡关系、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进社会福利和社会救济、提高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改革户籍制度、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妥善安置下岗职工的生活、振兴老工业基地、进一步消除贫困、打击非法收入和贪污腐败等。

                          据《人民日报》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