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月福建省国民经济快速增长 工业依然是主力军

   2004-05-24

95

 
  4月份,福建省在各项宏观调控政策的综合作用下,经过省上下的共同努力,经济运行继续保持一季度以来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国民经济呈现持续、协调、稳健、有力的特点。粮食生产形势良好,工业保持快速增长,产销状况进一步改善,三大需求继续有效增加,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市场物价升幅放缓,热点行业增势得到有效控制。

  一、国民经济延续快速增长态势,更加持续协调。 

  (一)工业持续快速增长,带动经济发展稳健有力 

  1-4月,全省工业增加值对GDP的贡献率达55.9%,带动GDP增长7.2个百分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514.3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5%,居全国第18位;完成总产值1839.12亿元,增长26.1%;当月工业产值增长26.9%,与上月基本持平。股份制工业贡献份额增大,1-4月完成总产值增长29.1%,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22.8%,比2003年提升0.9个百分点;“三资”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176.4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7.7%;国有控股、国有、集体、其它企业分别增长7.5%、9.6%、4.6%和40.5%。电子、机械、石化等三大主导产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完成产值903.53亿元,增长30.6%。工业品出口保持较高增速,1-4月完成出口交货值638.41亿元,增长35.1%,增幅提高10.2个百分点。交通能源生产稳定增长,1-4月全省铁路、公路、水路货物周转量分别增长10.1%、13.5%和17.0%;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30.1%;集装箱吞吐量增长29.7%;全省发电量增长6.1%,用电量增长16.9%,其中工业用电量增长18.9%。 

  (二)三大需求增长强劲,拉动经济协调发展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1—4月全省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3.65亿元,增长35.9%,增幅比去年同期快12.6个百分点。非国有投资成为资金来源的主渠道。全省国有单位累计投资137.43亿元,增长21.6%,非国有投资216.22亿元,增长46.9%,非国有投资占全省投资的比重从上年同期的56.6%上升到61.1%。基础设施投资明显加快。全省基础设施累计完成投资131.42亿元,增长49.7%,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占全省投资总额的37.2%,比去年同期提高3.5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放缓。累计投资105.69亿元,增长35.8%,增幅比1-2月、1季度分别下降22.5个和2.1个百分点。 

  ――外商直接投资继续看好。1-4月全省新签外商直接投资项目821项,合同外资金额18.8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7.3%,实际到资15亿美元,增长26.1%(按验资口径,实际到资6.49亿美元)。当月全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86亿美元,增幅由上月增长3.1%提高到69.5%。发达国家来闽投资信心继续增强,投资势头持续看好。1-4月全省吸收日、韩、欧盟及美国的资金分别增长1.3倍、3.2倍、3倍和49.8%。 

  ――消费品市场较为活跃。全省累计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647.03亿元,增长13.5%;当月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48.01亿元,增长15.2%,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5.5个百分点。城市份额继续扩大,中心城市的拉动作用日益显现。全省城市市场累计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387.92亿元,增长16.9%,拉动全省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8个百分点,占全省份额达60%,比上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福州、厦门、泉州三个设区市增幅居全省前三位,总额占全省比重达65.5%。餐饮消费增幅明显提高。全省餐饮业累计实现零售额78.01亿元,增长14.1%,增幅提高6.0个百分点。汽车、通讯器材等增长势头较快。1-4月全省限额以上贸易企业汽车零售2.41万辆,增长90.2%,当月销售0.7万辆,与3月销售0.73万辆基本持平;通讯器材类实现零售额3.73亿元,增长2.8倍,其中移动电话零售14.04万部,增长5.2倍。 

  ――出口增势保持强劲。1-4月全省进出口总额144.6亿美元,增长40.6%,其中进口59.02亿美元,增长46.5%;出口85.58亿美元,增长36.8%,高于上年同期增幅11.8个百分点。当月出口达23.99亿美元,增长52.6%,比上月提高5.7个百分点。出口增长保持强劲态势,进入2月份以后,出口增长较为迅猛。1-4月各月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0.6%、63.4%、46.9%和52.6%。 

  二、结构调整积极推进,更趋协调合理。 

  (一)种植结构调整改变减粮为扩粮。据各地上报统计数据汇总,预计全省春播农作物种植面积为1258.33万亩,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粮食605.92万亩,增加5.93万亩,增长1%;非粮作物652.41万亩,比上年减少7.05万亩,下降1.1%,为近六年来首次出现减少。粮食作物与非粮作物的比例由上年的47.6:52.4调整到48.2:51.8,粮食作物面积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是近六年来首次出现粮食种植面积提高,而经济作物面积下降的局面。主要是今年以来,各级各部门重视农业生产,抓粮食生产不放松,以及粮价上涨,收益较高,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涨的结果。 

  (二)重点工业企业行业支撑作用加强。1-4月,全省前百家工业企业共完成产值760.2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1.3%,比上年同期增长31.4%,比平均增幅高5.3个百分点,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48.6%,拉动全省工业增长12.7个百分点。农产品加工制造业增长强劲。1-4月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分别增长36.3%和31.7%,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电子工业增幅保持龙头地位。累计完成总产值366.89亿元,同比增长43.7%,对全省工业增长贡献率达32.1%,居各工业行业之首。 

  (三)投资结构继续改善。一是基本建设投资仍居主导地位,1-4月完成139.49亿元,占总投资的39.4%,居各类投资之首。二是房地产开发投资继续降温,增幅比一季度下降2.2个百分点,比1-2月下降22.6个百分点。三是制造业仍是投资的主要领域,完成投资88.06亿元,增幅为50.5%,其中化学工业投资10.71亿元,增长1.2倍;纺织业投资额11.56亿元,增长47.6%;机械行业投资12.84亿元,增长52.3%;冶金行业投资9.93亿元,增长95.8%,为工业生产的持续增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三大中心城市拉动作用日益增强。从工业看,福州、厦门、泉州三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分别增长29.2%、26.0%和27.7%,占全省比重75.4%,比上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从投资看,福、厦、泉三市完成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44.1%、24.1%和51.2%,投资额占全省比重达到61.5%,比上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从消费看,福、厦、泉三市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居全省前三位,分别增长15.5%、14.6%和13.8%,消费额占全省市场份额达到65.5%,比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 

  三、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高,更加持续有效。 

  (一)企业经济效益继续提高,产销衔接向好。1-4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54.27,比上年同期提高6.3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分别提高0.6和持平;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710.97亿元,增长31.1%;实现利润106.24亿元,增长31.8%,比一季度加快4.1个百分点,其中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利润增长46.0%;全省37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8个实现利润增长两位数以上,比一季度增加6个行业;亏损企业亏损额增幅比一季度回落8.3个百分点;产成品资金占用上升23.7%,应收账款增长27.7%,比一季度回落4.6个百分点,“两金”占流动资金平均余额的39.2%,比上年同期略降0.3个百分点。产销衔接向好。1-4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为96.89%,比一季度回升0.57个百分点;4月份,产销率为98.67%,较上月和去年同期分别提高了1.74和2.41个百分点。 

  (二)城镇居民收入增长较快。1-4月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63.26元,增长11.8%,增幅比上年同期和一季度分别提高0.2和1.2个百分点。其中,人均工薪收入2927.08元,增长5.3%,占可支配收入的70.3%;人均转移性收入增长25.8%。消费欲望明显增强。1-4月全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2823.38元,增长12.6%,分别比2月和3月累计增幅提高5.4和3.2个百分点,比收入增幅高0.8个百分点,为今年来首次出现收支增幅倒挂现象。 

  (三)财政金融形势稳定。财政收入达到预算进度要求,全省财政总收入完成220.81亿元,增长19.5%,其中地方级收入完成124.01亿元,增长20.6%。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契税等税种成为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分别增收7.46亿元、4.12亿元和1.90亿元,分别增长24.2%、27.0%和57.5%,三个税种共增收13.48亿元,占地方级收入增收额的63.7%。财政支出较好保证工资发放、“三农”支出和各项事业发展需要,全省财政支出137.25亿元,增长21.9%。“三农”支出加快,全省累计农业、林业、水利及气象支出分别增长17.6%、18.4%和42%;省级以下拨1.5亿元农村低保补助经费,各地也及时将低保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省财政按照省下达的1.6亿斤定单粮食收购指导计划,将直接补贴资金和良种补贴资金总额一次性拨到南平、三明和龙岩粮食风险基金专户。 

  金融运行较为平稳。本月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少量增加,贷款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月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6001.24亿元,比上月增加4.18亿元,同比增长18.2%,企事业单位存款减少0.26亿元,储蓄存款减少12.37亿元,主要是基金、房产的热销以及储蓄负利率是储蓄下跌的主要原因。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4472.03亿元,比上月增加34.87亿元,同比增长24.8%;当月对工业、农业、基础设施和个人中长期住房消费贷款分别增加9.39亿元、8.24亿元、3.7亿元和14.63亿元。房地产开发贷款仅增加0.29亿元。全省银行现金累计净回笼1.07亿元,同比多回笼12.19亿元。 

  (四)物价涨势有所缓解,影响有所减轻。4月份以来,各级各部门相继采取一系列措施,粮食价格涨幅开始趋缓。据对11个中心城市跟踪监测,3月21日每公斤大米平均达到3.12元,为近年来最高价,4月1日回落为3.08元,11日继续回落为3.06元,21日为2.99元。受政策影响,钢材、水泥等热点产品价格出现下降。据调查,与上月比,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产品出厂价格下降1.1%,这是去年11月份该类产品价格持续上涨以来的首月下降。其中,普通中型钢材出厂价格下降5.8%,线材下降2.6%,普通小型钢材下降0.8%;水泥出厂价格比上月下降3.7%,跌幅比3月份扩大1.1个百分点,比2月份扩大3.3个百分点,呈逐步下降态势。 

  经济运行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一是粮价上涨的滞后影响。去年以来的粮油价涨对肉禽产品价格的滞后影响开始显现,肉禽制品价格上涨推动近期食品价格继续上涨。粮食价格上涨带动饲料价格上涨,进而推动饲养成本增加,加上禽流感过后,肉禽供应较为紧张,从而导致肉禽制品价格快速上涨,4月份比上月上涨了3.1%,成为推动市场物价上涨的关键因素。二是石油价格上涨对工业生产的影响。3月31日起,受石油产品供应较紧以及国家提高石油产品价格影响,目前汽、柴油等出厂价格创下近4年来的新高。与上月比,本月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产品出厂价格上涨4.1%,其中:燃料油上涨17.2%,煤油上涨10.0%,溶剂油上涨9.4%,液化石油气上涨7.2%,柴油上涨3.9%,汽油上涨3.3%。三是农资价格仍持续上涨。1月份上涨5.2%,1-2月上涨6.2%,一季度上涨7.4%,1-4月上涨了8.4%,呈逐月走高态势。农资价格上涨相当部分抵消了粮食价格上涨以及政府对种粮补贴给农民带来的增收。

              中国统计信息网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