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人大常委会会议厅内,金融界人士共议金融业发展大计。从演讲中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将深化金融改革与如何更好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紧密联系起来。服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既是金融改革与发展的立足点,也是金融业深化改革的切入点。就当前来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仅是GDP数字上的增长,还要十分注意解决农村需求不足、就业率下降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从这些方面入手,金融业深化改革大有可为。
深层次矛盾需要解决
金融是经济的核心。目前中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的确与金融业现状密切相关。
从我国经济整体态势来看,有效需求不足仍是一个主要问题,而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农民收入增长困难,农村市场难以启动和城市低收入群体缺乏购买力,社会投资热情未获充分调动。同时,那些对就业容量较大的数以百万计的中小企业,缺乏有效的扶持政策,融资难度较大,有效的金融服务体系尚待建立。
这些现象从一个侧面映衬出金融改革与发展的滞后。某些体制性障碍的存在,影响了金融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持。一方面,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而每年从农村抽走的资金却十分惊人。限制过严的贷款规定,把众多的中小企业拒之于银行门外,这些企业从资本市场上又很难得到融资的机会。
显然,经济发展中的诸多矛盾和问题,或多或少都与近几年来金融改革有些滞后,金融体制不够完善,金融机制不够健全有关。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化金融改革,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农村金融体系需要重建
伴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的战略调整、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的反复,人们发现农村金融体系的整体功能已经受到削弱,根本不能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金融业人士普遍呼吁,应当对政策金融、商业金融、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重新进行功能定位和调整,重新构建我国的农村金融体系。
从总体上看,近几年农村金融体系对县域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不但没有加强,反而有所下降。在这方面,要建立市场化的农村经济运行体制,政策金融所要支持的是那些按商业原则运行能收回本金但回报率低于社会资金成本或贷款本金回收风险较大的项目。同时,要建立政策金融的财政补偿机制。
商业银行支农是其在农村的立足点。专家建议,必须加大商业金融的支农力度,对商业银行的结构进行改组。能对当地发放一定比例贷款的国有商业银行可以继续保留机构为当地服务,没有能力在当地放款且达不到一定比例的机构可以让他们撤掉网点,让出存款市场;也可以在这些银行县级机构的基础上改组成当地的社区银行。
对于农村信用社这一重要一环,今年有关部门将推出具体的改革方案。据透露,大部分地区要继续巩固和发展乡镇信用社、县联社各为法人的体制,在人口相对稠密或粮食主产区,信用社资产规模较大、管理基础较好的地方,可实行全县农村信用社统一法人,在经济比较发达、城乡一体化程度较高的地方,可将农村信用社改建为县(市)银行机构。一个全新的农村金融体系的出现,必将极大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中小企业需要扶持
中小企业贷款难一直是困扰我国企业和金融业的一个难题。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所起的作用与所占有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对于如何有效地解决其融资难的窘境,专家呼吁,围绕中小企业发展的配套金融改革必须解决的三个问题:一是引进风险投资基金。中小企业在发展的起步阶段难以得到信贷,所以要培养机构投资基金,而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就是风险投资基金;二是中小企业成长与发展阶段所需要的工具,主要是商业银行灵活的债券市场;三是需要一个二板市场,使投资能够有序地退出,以寻找更好的利益增长点。
金融机构要深化金融改革,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同时中小企业也呼唤金融机构的改革和成熟。
据《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