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开放中推动现代制造业的发展

   2003-07-30 中共江西省委常委、南中共江西省委常委、南

119

  世界经济发展规律和工业化进程史表明,没有工业化和工业现代化就不可能有经济的大发展。 
  由于制造业是工业的基础和主体,因而高度发达的制造业也就成为衡量一个地方装备水平和工业化进程的重要标志,成为反映区域经济综合实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没有强大的制造业支撑,经济强市目标就很难实现。无论是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经验,结合南昌工业基础,在大开放中推进现代制造业的发展,通过迅速提升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竞争力,努力把南昌建成现代制造业重要基地,是最大限度地激活我市工业活力、充分发挥我市比较优势的有效途径,更是提升南昌城市综合竞争力最重要最现实的选择。 
  
  一、大开放为推进现代制造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南昌是一个工业为主的城市,制造业占全市工业的95%以上。新中国第一架飞机、第一辆轮式拖拉机、第一辆摩托车、第一枚海防导弹都在南昌诞生。经过建国后几十年的发展,南昌市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和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制造能力。尤其是近年来南昌市确立了以大开放为主战略,以工业化为核心的发展方针,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使我市制造业出现了四个明显的转变:第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南昌,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明显提高。如格林柯尔集团,在南昌兴建空调生产基地;宁波三星奥克斯集团兴建奥克斯(南昌)工业园;深圳方大集团建立方大(江西)新材料科技园,山东晨鸣纸业在南昌打造全国有竞争力的造纸基地等等,成为南昌制造业的新的“军团”;第二,大批国内外知名制造业企业对我市原有的优强企业进行了嫁接重组。如中国华源与江纺强强联合,中泰凯马与南柴合资,中国四通重组江电,北海银河高科并购江变等。通过资产重组,促进了企业在机制、产品、市场、管理以及企业文化等方面的有效整合,加快了企业快速裂变扩张,产生了“1+1>2”的规模倍增效应,嫁接重组后的企业已经成为南昌制造业又一新的增长板块。第三,随着美国福特、台湾统一、中国普天、TCL、先科电子、LCOS数字彩电、娃哈哈、江西铜业、银志服装等制造业大企业相继落户南昌,还带动大企业先进的技术、人才、管理理念以及为大企业配套的上、下游企业一并落户南昌,使南昌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明显提高,为南昌建设现代制造业重要基地奠定了比较好的基础;第四,海内外制造业企业的纷纷入驻,使得南昌本土企业产生了强烈的发展共鸣,做大做强的信心和欲望空前高涨。江铃集团在去年实现销售收入60亿的基础上,今年更上一层楼,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40亿。总之,南昌已经具备了容纳大制造业的基础条件和优势,一个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的“强磁场”正在形成。 
  目前,南昌具备建设现代制造业重要基地的现实基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产业基础。目前我市已拥有汽车、医药、食品、家电、纺织服装、电子信息等30多个行业。二是产品基础。已培育出一批市场占有率高,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工业品牌产品,其中有2个中国驰名商标,36个江西省著名商标,48个省级名牌产品。三是技术基础。 
  近年来,全市企业的技术进步不断加快,产品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每年都有30多个新产品列入省级以上的开发计划。已有2家企业建立了博士后工作站,形成了一批技术开发中心,其中江铃正在申报国家级技术中心。特别是清华、北大、浙大、南大科技工业园建成后,将大大提高我市的区域研发创新能力。至此,一个以汽车、医药和食品、新材料、纺织服装、电子信息和家电等产业为龙头的现代制造业发展格局已具雏形。南昌制造业初步实现了从常规发展向跨越式发展转变;从以传统产业带动发展为主向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共同带动发展并重转变;从以现有企业带动发展为主向现有企业与新办企业共同带动发展并重转变。 
  
  二、大开放为推动现代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用世界的眼光、开放的理念来审视,南昌制造业的发展正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现在有两种趋势对南昌有利,一种是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和企业分工的全球化,国际工业资本和制造业资本在向中国转移;另一种是国内东部发达地区的部分产业因为商务成本等原因开始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再加上江西省委、省政府支持南昌做强做大,全力支持南昌建设现代制造业重要基地。敏锐地把握发展现代制造业难得的机遇,主动顺应日益强劲的现代制造业发展趋势,努力把南昌建成现代制造业重要基地是历史赋予的良机。再从南昌本身所具有的综合条件来看,突出表现出五个明显优势。   
  (一)区位优势。南昌是唯一一个与中国最具经济活力的“长三角”、“珠三角”、闽中南经济区同时相毗邻的省会城市,具有紧连粤闽浙,延深港澳台的独特区位优势,水、陆、空交通十分便利。 
  (二)市场优势。随着以南昌为中心的6小时市场经济圈相关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的完成,使这个地区孕育着广阔的市场空间,拥有4.5亿人口,至少具有12万亿元工业品消费潜力,为国内外投资者提供了潜力巨大的市场空间。 
  (三)低成本优势。经测算分析,目前南昌与周边城市相比,在水、电、气、土地、劳动力等这些最基本的生产要素方面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 
  (四)投资环境优势。我市着力营造投资成本最低、回报最快、效率最高、信誉最好的投资环境,正在成为国内外众多投资者关注的热点城市和投资的热土之一。 
  (五)生态环境优势。我市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有一级的空气、一级的水。特别是我们正在全力推进的现代文明花园城市建设,必将为广大在南昌投资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人居环境。当然,综观世界先进国家和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制造业的发展水平,我市还存在一定差距,面对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面对客观存在的不足,南昌制造业该怎么走出自己特色的路子,发展什么样的制造业?对此,不仅要用自己的智慧,还要聚集全国乃至全球的智慧,尽可能少走弯路,为南昌建设现代制造业重要基地寻找一条更为便捷的道路。为此,我们成功地举办了“南昌发展论坛·建设现代制造业重要基地”研讨会,专家学者们提出许多真知灼见。各方面的智慧集中起来,我们市委、市政府提出顺应国内外产业转移的大趋势,用大开放的举措,用3年时间把南昌建设成为生产基地型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再用5年时间基本建成为生产基地型和创新型相结合的现代制造业重要基地的发展目标。 
  
  三、大开放为推动现代制造业的发展撑大了空间 
  实践告诉我们:开放的力度越大、程度越高,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的能力就越强,发展的活力就越旺。坚持以大开放为主战略,全方位、多渠道地吸引国内外各种资本到南昌投资发展制造业,是我们长期坚持的方针。当前,我们要实现改革的高位切入,打通“对接长珠闽、融入全球化”的体制通道,着力构建现代金融服务、进出关服务、现代物流服务、信息服务和人才供应五大公共服务体系,提高与大开放相配套的服务能力,充分运用市场力量,加快现代制造业重要基地建设。 
  (一)大力实施现代制造业龙头企业工程。一方面,充分发挥南昌市场容量大的优势,全方位、多渠道地吸引国内外多种资本到南昌投资发展制造业,特别是要千方百计招引世界500强和国内200家重点企业中的制造业企业到南昌投资大项目和有根产业项目,尽快提高南昌制造业企业的规模和水平。另一方面,以上市公司和优强企业为重点,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整合有效资源,鼓励和支持我市自身的制造业企业实行低成本扩张,加快培植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从我市的产业基础和发展趋势看,重点是要抓好汽车产业、医药产业、新材料产业、软件产业、家电产业及服装产业的发展壮大,形成产业的集聚效应。 
  (二)切实提高工业园区的承载能力。按照“稳固基础,错位发展,互为补充,完善功能,一流服务”的方针,注意工业园区的错位发展。县区工业园区的发展要注重产业的适当分工,注重与县域经济发展相结合,注重与国家级开发区相配套,努力使县区工业园区形成特色园区,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形成相互补充、功能共享的工业园区发展格局。切实搞好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功能的完善。充分运用市场手段,加快园区的水、电、道路、交通、厂房、服务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提高园区的办事效率和管理水平,为投资者提供一流的服务。实行用地规模、纳税金额、单位面积投入产出、园区规划服从城市总体规划等多种因素的衡量和控制,做到规划建设一片、配套完善一片、招商引资填满一片。 
  (三)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积极创建生态工业园区。坚决不搞危及人民群众生命和健康的项目、严重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的项目以及“黄、赌、毒”项目。园区建设征用土地严格按规定审批并办理手续,同时依照法律规定给予农民经济补偿并落实到位;城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全部进入市场,进行规范化的招投标;园区建设资金按市场化运作方式筹集,兴办企业严禁搞群众性集资。 
  (四)着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力争使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南昌现代制造业的先导产业。抓住我市被国家科技部评为全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城市的契机,加快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步伐,不断推进我市制造业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推动南昌制造业不断向高附加值和高新化方向发展;大力推进产学研联合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把一批先进适用科技成果转化为企业的增长点;抓好重点科技园区建设,着力提升产业规模和层次。 
  (五)切实提高发展现代制造业的产业配套能力。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经济杠杆撬动”的原则,围绕落户南昌的重大制造业项目的整体或终端产品,以项目为中心,以企业为主体,以招商引资为主抓手,实施专业化协作配套工程,并有针对性地组建、培育各类专业市场,为企业提供原材料和中间产品,使引进的大企业、大项目能快捷、方便地获取中间产品和原材料,同时延长产业链,加速产业集聚。 
  (六)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制造业的投资密度和强度。通过招商引资、积极争取国家新上项目和技改项目立项、争取国家债券和省技改贴息支持、争取金融单位信贷支持、上市融资、重组嫁接、引入民间资本等多种办法,切实加大对工业特别是对制造业的投资密度和投资强度。尤其要通过打造“信用南昌”和“信用企业”,积极争取金融单位的信贷支持,充分挖掘金融资本潜力,扩大制造业信贷规模。 
                               据《经济日报》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