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50座城市面临资源枯竭危机

   2003-08-07

58

  据新华网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在黑龙江、吉林两省考察工作并在长春主持召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座谈会。他指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东部地区发展并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改造,实行东西互动,带动中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这是党中央作出的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布局。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要把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用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新方式,走出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新路子。
  的确,改变、转型是唯一的选择了。因为,这些东北老工业基地不少都是以能源开采为主业的。辽宁阜新、大庆、新疆克拉玛依、河南平顶山、山西大同、山东枣庄……这些曾经如雷贯耳的名字如今都或多或少的陷入了资源枯竭的危险之中了。

  煤炭很快就会没有了
  据证券时报报道,位于辽宁西部的中国著名煤城——阜新,在创造了50年的辉煌之后,最终为煤所困:煤炭资源耗尽,15.6万职工下岗,30万家属生活困难,经济增长逐年放缓。
  阜新,在中国的版图中只是一个小城,但就是这个不起眼的边陲之地,却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煤电生产基地之一,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过重大贡献。“一五”时期,奠定国家工业基础的国家156个重点项目中,就有4个能源项目安排在阜新。从新中国成立到2000年底,阜新累计发电1500亿千瓦,生产原煤5.3亿吨,用60吨卡车装煤排列起来,可绕地球4.3周。
  不能让它就此衰退——这是国家、辽宁省以及阜新市上上下下的共识。为此,辽宁省委书记闻世震、省长薄熙来、国家6部委官员以及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先后来到阜新市,主题只有一个:拯救它。
  “拯救阜新的唯一出路是经济转型。”阜新市计委主任刘文启在接受本报采访时称,“国家和辽宁省对此十分重视。”据称,国务院已经将阜新列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城市,而辽宁省也将阜新市经济转型确定为“辽宁二号工程”。
  对于辽宁省这个中国老工业基地来说,“阜新问题”是一大心病。在辽宁,鞍山、本溪、抚顺、北票等城市也面临着和阜新相同的遭遇——如果解决了阜新的问题,其它城市的问题也有望以相同模式解决。
  事实上,“阜新问题”也是中国众多资源枯竭型城市共同面临的危机。据中国矿业协会统计,中国目前已经形成了390多座以采矿为主的资源型城市,其中,20%处于成长期,68%处于成熟期,12%处于衰落期。全国约有400多座矿山已经或将要闭坑,约有50多座矿城资源处于衰减状态,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威胁,目前如新疆克拉玛依、黑龙江大庆、河南平顶山、山东枣庄、山西大同、甘肃白银、四川攀枝花等城市均面临如何转型的考验。
  
  阜新问题
  15.6万职工下岗在中国几十座资源枯竭型城市中,阜新的问题似乎最为严重——矿区职工占城市职工的31%,矿区人口占市区人口的60%,所占比重远远超过其他同类城市。
  “100多年前,阜新挖出了第一锹煤,50年前,阜新建成了新中国的煤电基地,而今天,阜新的地底下已被挖空,煤炭资源几近枯竭。”阜新市经济转型办公室官员对本报说。
  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辽宁省省长薄熙来也为此落泪。虽然阜新78万人不愿意接受,但却不得不面对。
  刘文启说:“首先面对的是人员的出路问题。”
  刘文启透露,在阜新市78万人口中,已有15.6万人下岗、失业,而且随着资源的逐渐减少,矿区下岗职工还将逐年增加,到2005年,阜新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将达17.6万人,基本上每4个人中就将有一个失业人员,这对于资源枯竭、经济增长缓慢的阜新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而对于那些暂时没有下岗的职工来说,日子也并不好过。”据称,由于资金紧张,阜新矿务局从1994年就开始拖欠职工工资,时间最长的达16个月。长期领不到工资,使得多达19.98万阜新居民处于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也就是说,每4个阜新人中,就有超过1个人处于当地确定的贫困线以下,月收入不足156元。
  “资源枯竭和高失业率使阜新经济遭受重大打击——这是阜新不得不面对的另一问题。”据悉,自1995年以来,在全国GDP年增长率持续高速增长的情况下,阜新GDP年均增长率仅为2.7%。
  经济增长放缓,直接导致阜新财政收入紧张。刘文启透露,2001年,阜新全市财政收入4.54亿元,而财政支出18.84亿元。在阜新7个县区除海州区外,其余6个县区全部拖欠公务员工资。因此,在辽宁全省14个市中,阜新也是唯一一个市区和下辖7个县区全部享受省财政补贴的市。
  人员出路问题和经济增长放缓都让阜新市主政官员寝食难安。然而最令人担忧的还不是这些,而是矿区地面的沉陷正时刻威胁着矿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由于阜新煤矿长期以来只开采不填充,致使矿区底下形成大面积的采空区,地面缺乏支撑而逐步演化为沉陷区。
  据悉,阜新市共有13个沉陷区,总面积达101.4平方公里,有2.7万座房屋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有1.52万座处于危房状态,涉及居民2.9万户、7.8万人。沉陷最严重的是阜新市新邱区,占地面积24.5平方公里,其中矿区占了17.63平方公里。目前新邱区的很多房屋普遍存在开裂、门窗变形等问题,有些房屋已经坍塌,但仍有一些人住在这里。
  阜新煤层沉陷的问题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决定拨出7.4亿元专款,用于彻底治理采煤沉陷。“不过目前款项并没有完全到位。”刘文启称。
  
  4万矿工当农民
  阜新的出路是经济转型。关于这一点,国家、辽宁省以及阜新市,都认识得十分清楚。
  但是,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却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德国的鲁尔、法国的洛林等资源型城市都面临着这一问题。从发达国家的转型实践看,尽管有着巨大的财力支持,转型也需进行几十年。而对于中国,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是前所未有的事情,没有什么经验可供借鉴,同时财力十分紧张,经济转型十分困难。
  阜新市计委主任刘文启承认:“转型遇到了相当大的困难,下岗失业人员多,财政紧张,企业没钱,银行也贷不出款,而更大的挑战还在于阜新人对经济转型的观念十分保守。”
  刘文启称,对阜新来说,绝大多数居民都是矿工,除了挖煤,几乎没有其它谋生技能,因此他们对于转型的理解也依然是挖煤。
  很明显,以采掘其它地方的煤来解决阜新15.6万下岗矿工的出路是不现实的,那么除了煤矿,在第二产业中寻找其它产业来发展行不行呢?答案也是否定的。
  据悉,早在80年代中期,当时的阜新市领导就已经认识到资源枯竭问题的严峻,于是阜新开始着手结构调整,建纺织城、电子城、化工城等等。
  然而,一个投资3亿元的化工城,由于建设周期太长,没等工厂建好,就已被市场淘汰,投产之日就是倒闭之时。而那些围绕煤炭的“因厂转厂、因产品转产品”的调整,折腾了好一段时间,也没见成效。
  面对重重苦难的阜新如何背水一战?阜新市委书记王琼说:“阜新的经济转型必须立足本地资源和优势,创造一条符合阜新特点的转型之路。”
  什么样的路子是符合阜新特点的路子?阜新矿工刘锦瑜闯出的路子给了政府以启示。两年前刘下岗之后,在郊区承包了20亩土地,由工人变成了农民。两年来的日子,虽然谈不上小康,但也衣食无忧。事实上像刘这样自愿由工人变成农民的例子,在今天的阜新已经十分普遍。
  “发展现代农业,这正是阜新确定的经济转型思路,”阜新市计委主任刘文启说,“阜新丰富的土地资源,是阜新将转型重点放在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的主要依据。”据阜新市计委统计,阜新市农村人均耕地约有0.38公顷,人均耕地和人均粮食拥有量都居辽宁省首位。
  阜新的规划是:用9年时间基本实现经济转型,前4年着力培育自身发展能力,为全面转型奠定基础,后5年形成有地域特色的优势产业,实现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从2002年到2005年的4年时间里,建设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区;从2006年到2010年的5年时间里,基本建立起现代农业体系,初步建成全国生态农业建设示范市。
  按照规划,阜新将租用周边12个乡镇农民的8000公顷土地,建设50个农业园区和200个以养殖为主的专业小区,安排转岗职工42000人就业,并促使10000名工人向第三产业发展。
  “最大的难题是资金问题。”刘文启称。据称,一个农业园区规划的面积是1000亩土地,在上面建500个大棚,需要资金2000万元,而50个园区就需要10亿元资金,这还不包括建设200个小区(每个小区100亩土地)需要的资金。
  解决资金的手段是招商引资,可阜新并没有针对招商引资的统一优惠政策。刘文启解释,制定统一优惠政策会涉及到国家的相关政策,虽然国家已经确定阜新为转型试点城市,但目前并没有赋予一些特殊政策。“阜新的思路是‘一事一议’,针对具体的项目会有具体的优惠政策。”
  刘文启透露,通过招商引资等手段,阜新今年已经建设了15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其中阜新农业科技园区属于规模较大的一个,园区规划有6个功能区,每年将实现产值16亿元。另外,阜新市海州区、太平区、市林业局等,利用矿区废弃地建设农业、林业产业化园区的项目都已开始启动。
  “按照计划,在2003年至2005年的3年时间里,阜新还将通过招商引资等手段,再建设35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最终实现安排4.2万下岗职工就业的目标。”刘文启称。
  但阜新目前下岗失业职工人数是15.6万人,解决了4.2万人,还有11.4万人的就业怎么解决?刘文启称:“除了现代农业,阜新也在考虑发展第三产业,来解决下岗职工的出路问题。”
  能否成功转型,解决15.6万下岗职工的就业,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这对阜新市政府是一大考验。
  
  资源城市形势严峻
  事实上,阜新的问题只是中国390座资源型城市的一个典型。
  “中国面临的形势是严峻的,”中国矿业联合会会长朱训称,“中国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建设的国有矿山有三分之二正进入老年期,440座矿山即将闭坑,390座矿城中的50座矿城资源衰竭,而且另外340座矿业城市终将面对矿山闭坑的一天。”
  “这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朱训说,“中国很多矿业城市都是随着矿的发掘在偏僻的矿产地建立的,如克拉玛依、大庆、攀枝花、平顶山等。其中许多城市除矿业外的其它产业没有形成气候,在地理区位上又处劣势,一旦矿产资源枯竭将会带来大量人口失业,而且矿工由于其它谋生技能的缺乏,再就业十分艰难。”
  据有关部门统计,在中国50座资源枯竭城市中,由于资源的枯竭涉及下岗职工大约为300万人,另外1000万职工家属的生活也将受到影响。
  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理事长厉有为称,事实上,中国资源型城市除了逐渐受到资源枯竭的威胁外,还存在影响城市经济发展的致命因素。
  其一是区位偏僻。厉有为指出,资源型城市基本上都是依资源而居,大多位于内陆,边远荒漠地区,地理环境闭塞,远离交通干线、远离工商业发达地区,远离国内、国际市场,区位条件差。因而城市缺乏一般城市的开放性,经济体系处于封闭状态,城市其它社会服务功能紧紧依附于主导资源产业,得不到较大发展,使城市功能单一,自我发展能力较弱。
  其二是支柱产业单一,城市对矿业产业的依赖性很大。“这样城市的发展会受到很大限制,容易造成城市功能不全,城市建设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第三产业以及可替代产业发展滞后。”
  其三,矿业城市在管理体制和利益机制上矛盾突出。有的是大矿山,大企业、小城市,企业大财政,城市小财政。矿业企业创造的利税地方城市留成很低。容易造成企业办社会,政府办企业的本末倒置、功能错位的状况。
  因此,中国的资源型城市,无论其资源是否存在枯竭现象,进行经济转型都是必须的。
  很明显,如果试点城市阜新转型成功,它将为全国50座资源枯竭城市的转型闯出一条路子——这也正是国家把阜新确定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城市”的良苦用心。
  不过问题的关键是,阜新的转型模式是否值得在全国范围推广?
  东北财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全国政协委员边长泰称:“阜新模式是否可以克隆,首先要看阜新的试点是否能够成功,其次要看基本情况有无可比性。”对于阜新当前向第一、三产业转型的努力,边长泰在方向上给予了肯定,但同时却有些担忧:“中国正在进行的城市化进程,使成千上万农民变成城市人,而阜新的转型却出现了相反的结果,城市人变成了农民,这与中国‘加快城市化进程’的趋势严重背离。”
  对外经贸大学副教授贾保华赞同边长泰的观点:“阜新工人变农民是工业化的倒退,它不仅不值得表扬,反而应引起警惕。”他认为,就局部地区而言,作为一个应急对策,它具有合理性,但不宜在其他地区推广,阜新市也不宜长期采用,而租用农民土地的结果将导致更多的农民离开土地。“阜新市煤矿工人的出路,应当是转向其它行业,特别是第三产业,而不是当农民。”贾保华说。
  不过中国城市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龚鹿铭却持不同的观点。“工人变农民变得好,”他说,“让一部分工人变成农民,肯定会促进农村的发展。相对来说,工人比农民不仅接触机械化、现代化的东西要多一些,而且所获得的信息面也比较宽。如果让他们把这些知识、技术、信息和经验带到农村,用制造工业品的办法制造农产品,用管理工厂的办法管理农田,肯定会使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上升和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经营利润明显提高。”
  
  50座城市的出路
  不过,对于中国50座资源枯竭型城市来说,城市的发展历程和城市资源(无论是矿产资源、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都各不相同,因此只按照一种固定的模式来克隆是肯定行不通的。事实上,在阜新转型的同时,部分资源枯竭城市也正在按照自身的特点进行经济转型。这其中包括黑龙江大庆、新疆克拉玛依、河南平顶山、山西大同、山东枣庄等城市。据悉,大同转型的方向主要集中在旅游和煤炭的深加工方面;平顶山的转型方向除了煤化工和旅游外,还将发展盐化工;克拉玛依则将发展旅游业和现代农业。
  在上述城市中,转型比较成功的城市当属山东枣庄,该市已基本改变了原来单一依托煤炭工业的格局。
  自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枣庄市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发展方向上的调整,首先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用3年时间关闭小煤矿82个,压减生产能力300多万吨;关闭水泥生产线43条,压减生产能力271万吨。其次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煤炭深加工产业,建成了水煤浆气化等一批依附于煤化工产业链的化工企业,市场竞争力也得以显著增强。同时,枣庄还把造纸、机械制造、啤酒酿造作为替代产业予以重点发展。另外,枣庄还计划将新材料、生物技术与制药、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作为新的发展目标,以改变该城市过于单一的资源型产业结构。可以说,枣庄已走出了一条中国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中国矿业协会会长朱训认为,无论阜新模式也好,枣庄模式也好,中国资源型城市应该坚持多元化的发展战略,另外还应该延长矿产品深加工链,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附加价值,如油城可以大力发展石油化工及石化产品深加工业;煤城可以实行以煤发电、以电炼铝,煤电铝一条龙等。同时,鼓励其它非矿产业的发展,特别是鼓励第三产业的发展,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对于中国亟待转型的资源枯竭城市来说,路就在脚下,不过这条路上布满荆棘。
  
  相关报道:油田大庆
  在去年底的一份报告中,大庆市政府承认资源递减是大庆发展面临的严峻问题。
  作为全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和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开发建设40多年来,大庆已累计生产原油16.24亿吨,占同期全国陆上石油总产量的44.6%。可是大庆油田在连续24年高产稳产后,可采储量远不能满足年产5000万吨的长期需要。今后几年,大庆油田产量每年将以150万吨左右的速度递减。
  油田逐年减产,地方经济的增长很难弥补石油生产下降的影响。大庆地方经济只有100亿元左右的规模,即使连续保持30%以上的增长速度,每年也只能增加30亿元的产值。大庆市有关方面承认,将来可能会出现地方经济持续增长,而全市经济仍然是零增长甚至负增长的局面。
  大庆的生态环境问题也很突出。目前,大庆市森林覆盖率仅为9%,比全国平均水平低8.05个百分点。草原退化、盐碱化和沙化的面积已占总面积的84%,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气候十年九旱,春秋两季多风沙。就连水资源也在告急。全市每年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量需求为26亿吨,但可利用的水量只有22亿吨。地下水资源严重超采,出现了大范围的地下漏斗。
  可持续发展给大庆出了道难题。大庆市政府提出“未雨绸缪,考虑长远发展问题”。其初步思路是分两步走:第一步,到2010年,以高新技术为主体的替代产业将成为工业经济的重要力量,市区基本达到现代化城市的标准;第二步,从2010年到2020年,使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全市经济主导产业,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据悉,大庆未来发展的主要措施是发展石油化工产业,争取新的大的石油化工项目在大庆建设投产,形成一个特大型化工生产基地,逐步使大庆由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作为第一大产业,转变为由化工产业作为第一大产业,由“油经济”变成“油化经济”,使石化产业成为大庆最大的替代产业和最大的经济增长点。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