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打造世界经济新引擎

   2003-09-26

80

  “全球经济正处于一个十字路口,需要寻找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而中国的经济成功让我们看到了希望。”福布斯杂志发行人里奇·卡尔加德一番对中国经济的寄语引出了2003福布斯会议的“中国话题”。
 
  此次福布斯全球行政总裁会议选择在中国上海举行,并将主题确定为“中国因素为全球经济提供活力”,让人自然联想到1999年同样在上海举行的《财富》全球论坛,而当时的会议主题恰好是“中国未来50年”。
 
  从单纯探讨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1999《财富》全球论坛,到关注中国对全球经济影响的2003福布斯全球行政总裁会议,会议主题的变化反映出迅速增长的中国经济正在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前进的“新引擎”。
 
  中国经济:世界经济发展的范例
 
  有一组很有意思的数据:自1995年以来,《财富》全球企业500强的座次排列变化最大的当属中国。1995年,只有3家中国内地公司进入全球500强,1999年为5家,而2003年就已经达到11家。在《福布斯》评选出的全球企业2000强中,也有13家企业来自中国。
 
  比较刚刚闭幕的福布斯全球行政总裁会议和4年前的《财富》全球论坛,同为全球顶级商务会议,但会议举行时中国以及全球的经济背景已发生深远的变化。《财富》全球论坛是在亚洲金融危机的阴影下召开的,中国尚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世界对于中国市场更多地还是好奇;而到了上海举办福布斯会议的2003年,中国成为全球低迷的经济环境中唯一的亮点,中国的发展模式在会上得到了普遍的赞誉。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说?“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功,对整个世界经济产生了重要作用,可以称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模式或者是范例。”
 
  在这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眼中,中国在目前阶段既没有出现通货膨胀?也没有出现过热的负面效应;中国没有出现大规模贸易赤字?相反还有贸易盈余?能够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中国人均GDP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大?因而发展的潜力也巨大。”斯蒂格利茨说,“我看不出任何理由表明中国经济不再保持高速增长。”
 
  福布斯集团总裁史提夫·福布斯认为,中国经济连续20多年的高增长,为全球经济带来了无限商机和活力。无论是在商务、金融还是地域政治等方面,中国在国际社会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史提夫·福布斯赞同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经济仍需面对一些困难,例如履行世界贸易组织条款、消除国有企业不良贷款和促进农村地区发展等,但是中国经济的前景仍然非常乐观。福布斯说,“危机总会不时出现,关键是要选对发展方向”。福布斯认为,中国遇到的这些问题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向前发展而出现的“正面问题”,与因社会发展停滞甚至倒退而出现的问题“不可同日而语”。
 
  中国民营企业家:快速发展的驱动力
 
  1999年的《财富》全球论坛邀请了200个中国最大型公司的领导人出席,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来自国营企业;而此次福布斯会议的160多位中方受邀代表,主要是民营企业家,其中有10多位还曾入选“福布斯中国大陆富豪榜”。应邀代表结构的变化不仅仅因为杂志风格的不同,也折射出中国社会变迁的痕迹。
 
  《福布斯》杂志发行人里奇·卡尔加德先生解释说?作为一本关注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的杂志?福布斯论坛此次邀请的海外嘉宾很多是中小型私营企业的企业家?而非公开上市的大型跨国集团的总裁。福布斯公司本身?也是一家没有公开上市的私营企业。关注企业家是《福布斯》的一贯风格。
 
  东方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行在会上回顾了中国民企的发展历程: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那时创业很艰辛,但是也比较容易,最需要就是勇气。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期,完成资本金的积累之后,竞争的要素就是技术,在于能否生产比较高档的产品,这样的局面一直延续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了1995、1996年,广告营销变得非常重要,所以那个时候出现了一些标王。但是到了1998年以后,中国经济开始进入全面市场竞争阶段,也是比较健康的状态,消费者变聪明了,民企能否生存,要看它能不能给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价值。
 
  对于民营企业家的“原罪”说,与会的“富豪”们也没有回避。复星实业董事长郭广昌认为“要和过去说再见,要重新的向前发展,这样才会变得更加的好。”过去因为没有法律,所以可能过去人们就这么做,他(民营企业家)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的第一桶金,而现在却已经成为社会攻击的一个目标。郭广昌认为要公正地来对待这些人。

  财富显然给这些“富豪”们带来不小的压力。郭广昌表示他要用一辈子的努力去树立“拥有财富并不是罪恶”这种心态。而另一位年轻的“富翁”搜狐的张朝阳觉得现在整个公共的讨论,已经越来越意识到创造财富的好处,但是还没有提高到那种应该有的地位。使所有人拥有同样的钱、同样的财富这不叫公平,真正的公平就是大家拥有同样的机会创造财富。

  不过与会的民营企业家都赞同今后依然拥有广阔商机。郭广昌看中了三个机会:当一部分没有竞争力的国有企业退出竞争时由民营企业去购并国有企业;二是产业整合,把小的企业整合到一个大产业中;三是在世界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浪潮中把握机会,发展高端的制造业。
 
  世茂集团董事长许荣茂也认为他的房地产事业面临许多有利条件,例如农村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中国城市的加速改造。他认为目前房地产的长势还是非常健康的,中国的房地产在近一段时间内还会有一些健康稳定的发展。
 
  中外企业家的平等对话
 
  4年前的《财富》全球论坛上,人们更多地是用仰视的目光看着那些书写了一个个商业神话的人物,当时媒体讨论最热烈的问题就是“我们离世界500强有多远?”4年后的今天,没有太多人热衷讨论“谁能挤进福布斯富豪榜”,更多的中国企业家趋于冷静,不再浮躁,也不再把跨国公司的做法奉为经典?甚至对跨国企业的指点和评论开始说“不”。
 
  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4年前曾以一个“能洗沾满泥土的地瓜的洗衣机”而引得参加《财富》论坛的跨国公司老板哄堂大笑。而现在的张瑞敏显然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目前,在全球白色家电领域排名第5的海尔,近期目标是进入前三名,最终向冠军冲刺。他同时表示,企业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海尔不会像其他国内家电、电脑生产商那样涉足房地产业。
 
  在向外资学习的过程中,张朝阳显然深有感触。作为新经济的弄潮儿?搜狐公司在经历网络股泡沫破裂的痛苦之后?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盈利模式。虽然最初是仿照了海外成功的商业模式?经过几年的历练?张朝阳终于说?“海外的成功商业模式在中国不一定成功”?而搜狐目前以手机短信为一大收入来源的商业模式?也是美国互联网企业没有办法拷贝的。美国的互联网公司以搜索用户、电子商户为支撑?而中国则以短信、彩信、游戏为支撑?这是不同的社会文化、不同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社会配套设施决定的。
 
  郭广昌认为,要以更开放的心态来对待一切,就是外资带给我们的除了资本之外,我觉得更多的是管理上的提升,还有管理上的人才,所以我们从外资这里吸引好的人才进来,向他们学习这是我们要做的事情。其次的话,中国的民营企业也不怕外资,有些外国企业,我们跟他比,我们的市场熟悉程度更高,我们的反映灵敏度更高,同样进入一个市场,我们甚至可能只需要他们一半的时间、一半的成本。所以第一我们要学习,第二我们要加快学习,第三要提升我们的竞争力。包括跟外资更多的合作。“未来的外资找民营合作是对大家来说都是最合适的。”
 
  刘永行也表示他不惮外资。中国民营企业现在确实仍然比较弱小,但是现在21世纪的民营企业已经不同于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的民营企业了,已经可以在一些基础上引进一些的技术,东方希望集团就是直接引入了21世纪最先进的技术。他觉得民企在效率上有着突出的优势:资金效率、时间效率以及人力效率。“外资企业、国营企业用一块钱办成的事,民营企业只用五毛钱就行。”
 
  计划外的热门话题:人民币汇率
 
  虽然并未被列入本次福布斯会议的正式议程,但关于中国是否应该实施浮动的汇率制度却成了2003福布斯会议的热门话题。
 
  福布斯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长、福布斯杂志总编辑史提夫·福布斯表示,如果现阶段中国实施浮动汇率制,不仅对中国自身发展不利,也必然会影响到全球经济。他还同时警告那些近期携大量热钱进入中国的“国际炒家”,企图借助人民币升值获利的想法一定会令他们“大大失望”。
 
  为了进一步阐明自己的观点,史提夫·福布斯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正如钟表是时间的衡量工具,货币是价值的衡量手段,它们都需要相对的稳定性,不能随便浮动。币值的稳定和可预见性,对任何国家都很重要。如果把一个小时60分钟变成70分钟,你会赞成吗?
 
  香港汇丰银行有限公司主席艾尔敦表示,“人民币汇率目前不应该调整。虽然许多人希望人民币升值,但目前时机尚未成熟。”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指出,“人民币升值,会导致中国经济波动,加重通货紧缩,给中国经济带来风险和损失,既不利中国,也不利全球。”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补充说,1997年,东南亚发生金融危机时,美国希望中国实行浮动汇率制,事实证明那是错的,中国稳定的币值有助于稳定当时的大局。今天,美国又要求中国实行浮动汇率制,事实还将证明这是错的。目前,中国的贸易盈余只占了GDP的1.3%,这是一个合理的比重。
 
  一位外国同行和记者交流时说,人民币汇率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这本身就说明了中国经济在世界上的地位正在与日俱增。
 
  斯蒂格利茨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世界上有了一个主要的发展中国家能够站起来,代表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进行谈判,而中国将在其中发挥“领导国家”的作用。在中国的带动下,“我们将会看到一个更具有活力的全球经济,而且是一个更多帮助发展中国家的具有正义的全球化。” 

                             据《经济参考报》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