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战火渐熄,关于美国控制伊拉克乃至整个中东地区石油后对中国影响的话题,引起业界激烈的讨论。刚刚在北京结束的“伊拉克战争与国际能源问题学术研讨会”上,30多位专家和学者达成的共识是,不论讨论结果如何,中国要在能源安全上作出更多的努力。
国际石油价格或会渐趋合理
讨论焦点集中在美国控制中东地区石油后对国际能源市场的影响。中国军事科学院的学者认为,美国控制中东这个最大的石油市场及主要的能源运输通道,是以此来控制盟国以及亚太等地区的国家。
但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员张敏谦对此有不同意见,他说,从经济上看,美国很讲究按照市场经济规则办事,不大可能将石油作为制裁武器。同时,对别国实行石油禁运其实是一把双刃剑,美国也会受伤,也许美国的战略目标只是使中东石油以合理的价格供应全球市场。这样的话,中国并不用太担心。
还有学者提出,美国控制中东地区石油供应可能使欧佩克影响石油价格的作用进一步下降。
中国伊朗“石油协定”受到威胁
中东地区是中国进口石油的主要来源地,但进口原油的渠道不畅通、不稳定。1995年以来中国与伊朗开始执行附有具体的操作细节的“10年期原油长期供应渠道”。这是中国在石油进口机制方面的一大突破,但有学者担心,伊拉克战争之后,美国是否进而改造其它中东国家的政权,包括被布什政府定为“邪恶轴心”之一的伊朗,从而是否影响中国在中东地区的石油进口渠道尚难以预料。
国家能源局:胳膊拧不过大腿
中国应如何保护自身能源安全?学者们建议:一是实现能源消费结构的多元化和节能。二是中国必须重视因台湾问题而带来的对能源进口供应源及海上运输通道的威胁。三是进一步改革中国国内的能源供应机制。新一届政府成立后,一度热论的能源委员会没有出现,只是在国家改革和发展委员会之下设立能源局。学者们担忧:一个局级单位对打破现存的三大国有石油集团对国内市场的垄断能起多大作用?
据《中国石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