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海证券报》报道,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2003年1~3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认为,我国国民经济总体运行良好。年初以来货币信贷增长偏快的趋势开始得到控制,金融运行总体平稳,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
报告对人民币汇率问题指出,2003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保持顺差,在经常项目顺差同比有所减少的情况下,资本项目顺差大幅增加。针对这个情况,人民银行采取了一些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的措施:(1)坚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立场;(2)理顺外汇供求关系,促进国际收支平衡;(3)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对冲外汇占款增加;(4)密切监测人民币汇率和国际汇率的走势。
为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了一系列放宽居民和企业用汇限制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改革经常账户外汇管理,放宽企业保留外汇限制;不断简化进出口核销手续,便利企业对外贸易活动;改革跨国公司非贸易售付汇管理,以适应其经营活动;提高个人出国换汇的指导性限额标准,放宽出境携带外汇的规定;实施境外投资外汇管理改革试点,逐步拓展资本流出渠道等。
该报告对世界和中国宏观经济进行的分析认为:
一、世界经济总体向好
(一)世界经济复苏迹象明显
伊拉克战争和“非典”以后,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逐步消除,美国等主要工业国家复苏迹象明显,亚洲国家仍继续保持强劲的高增长。受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主要工业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贸易处于低水平恢复阶段。
美国经济增势强劲,日本经济好于预期,欧元区经济复苏态势虽落后于美国和日本,但在三季度出现回升。发展中国家经济形势总体较好。下半年,影响新兴市场经济体经济增长的不利因素大多已消除,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前景产生了积极影响。
(二)主要股市继续反弹,美元再度贬值
全球股市在经过一季度大幅度下挫后,二季度以后持续反弹。9月30日,美国道指和纳指比上年末分别回升了11.2%和33.5%,日经225、法兰克福DAX、英国《金融时报》100和巴黎CAC40等股指分别回升了19.1%、12.6%、3.8%和3.9%。
美元再度大幅贬值。伊拉克战争爆发前,欧元兑美元一直在1.04~1.108美元徘徊,美元兑日元在116~121日元徘徊。战争爆发后,美元虽有所反弹,但反弹相当乏力和脆弱。至9月末,美元再度出现较大幅度贬值。9月30日,美元兑日元和欧元分别贬至110.23日元和0.8564欧元(相当于欧元兑美元1.1677美元)。
(三)主要经济体继续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
2003年以来,全球货币态势以宽松为主基调。2002年11月,美国为了刺激经济增长,率先将利率从1.75%降至1.25%,引发了一轮发达经济体降息的热潮。欧洲中央银行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3次调低利率,从3.25%降至2%,降幅高达1.25%。英格兰银行两次降息,将利率从4%降至3.5%,降幅为0.5%。2003年7月,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再次将利率调低0.25%~1%。日本银行多次放松银根,大幅增加市场的流动性。
(四)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有所改善
国际市场尤其是中东和拉美地区市场对我国物美价廉新产品的需求有所增加。出入境旅游业的恢复较为迅速。经过我国与国际社会的多边与双边沟通和宣传,有越来越多的有识人士开始从全球经济的角度重新审视我国人民币汇率政策,并对人民币汇率政策表示理解和支持。
二、我国经济继续快速增长,可持续发展问题须密切关注
2003年1~3季度,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但发展中的一些问题也有所显现。1~9月,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9114亿元,同比增长8.5%。居民消费价格水平同比增长0.7%。
(一)固定资产投资的高增长是2003年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拉动力
2003年1~3季度,消费需求保持平稳,净出口需求增长下降,投资需求成为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最主要因素,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4万亿元,同比增长30.5%,比上年同期加快8.7%。由于目前我国的投资品价格较低,所以2003年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投资增长率仅次于1992~1993年,成为我国历史上投资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
2003年,固定资产投资高增长呈现三个突出特点:(1)工业投资增长大大高于其他产业投资增长。2003年1~3季度,占国有及其他类型固定资产投资34%的工业投资同比增长49%,加快24%。(2)房地产开发投资在投资总额中占比和增幅均大幅增加。2003年1~3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33%,同比加快3.4%;在国有及其他类型投资中所占比重为25%,比上年同期提高了4%。(3)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中银行贷款高增长。支持固定资产投资高增长的外部融资中,银行贷款居于首位,2003年1~8月增幅超过50%。
消费需求基本恢复到“非典”爆发前水平。2003年1~3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万亿元,同比增长8.6%,比上年同期回落0.1%。上半年,受“非典”疫情影响,一贯增长平稳的消费需求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2003年5月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3%,这一增长速度仅为上年同期增速的50%。下半年消费增长开始回升,7、8、9月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9.8%、9.9%和9.5%,均高于上年同期增长水平。
(二)进出口均保持快速增长,贸易顺差缩小
2003年以来,我国进、出口均保持快速增长,2003年1~3季度进出口总额6063亿美元,同比增长36%。其中,出口3077亿美元,同比增长32%;进口2986亿美元,同比增长40.5%。累计实现贸易顺差9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近110亿美元,为近年同期最低。
总体看,我国多边贸易基本平衡,但从贸易差额的国别结构看,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双边贸易不平衡状况明显。对美国的顺差由2002年同期的304亿美元增加为409亿美元,对欧盟的顺差由56亿美元扩大到111亿美元。但对日本、东盟等亚洲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逆差呈不断扩大趋势。2003年1~3季度,我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由2002年同期的42亿美元扩大到117亿美元,对东盟贸易逆差由51亿美元扩大到118亿美元。
(三)工业高增长是目前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方面
2003年以来,我国工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不断攀升,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完成额增长17.2%,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35%;二季度增长15.2%,占37%;三季度增长16.6%,占37%,比上年同期占比提高6个百分点。据国家统计局测算,2003年1~3季度,全部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5%,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
从企业性质看,股份制和外商投资企业生产增速继续加快,国有企业保持稳定增长。2003年1~9月,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17.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9.6%,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4.3%。
工业产销衔接较好,经济效益总体水平继续提高。2003年1~9月,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7.67%,比上年同期提高0.11%。1~8月,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41.3,比上年同期提高15.4点;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利润总额501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2.3%。但产成品库存和应收账款上升。工业产成品库存同比增长11.4%,比上年同期加快9%;企业应收账款同比增长13%,比上年同期加快了9%。
三、主要行业运行正常,部分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有所抬头
2003年1~3季度,第一产业增长2.8%,第二产业增长11.8%,第三产业增长5.4%。分行业看,2003年1~9月,重工业增长加速,轻工业增长趋缓。2003年1~3季度,重工业增长18.4%,加快6.1%;轻工业增长13.9%,加快1.9%。目前,轻、重工业一慢一快的增长格局,表明对生产资料的需求扩张较快,这与1999年前后内需低迷,重工业生产增长落后于轻工业的格局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在39个行业中,石化、机械、轻工、电力、电子、纺织和建材等七大行业占有重要地位。2003年1~7月,这七大行业的工业总产值、出口交货值和实现利润在全部行业的占比分别是84%、92.9%、79.3%。在工业总产值中,增长最快的是机械和电子行业,其工业总产值增长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近7.8%和5%。七大行业的工业产品出口交货值增长也普遍加快,特别是电子和电力两大行业增速高达43%和36%。
从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看,2003年8月,39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38个行业利润比2002年同期增加,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501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2.3%。新增利润最多的5个行业分别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及供应业。特别是石化、建材、机械三大行业利润增幅在60%以上。2003年1~8月,亏损企业亏损额791亿元,同比下降5.3%。但在全国工业企业普遍减亏的形势下,电子、电力和轻工三大行业亏损额略有增长。
总之,2003年世界经济形势总体好于2002年。2003年9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预测,2003年世界经济增长3.2%,比2002年高0.2%。其中,美国和日本经济分别增长2.6%和2.0%,比2002年分别高0.2%和1.8%;欧元区经济增长0.5%,比2002年低0.4%;发展中国家总体经济预计增长5.0%,比2002年高0.4%。2004年世界经济将进一步好转,预计2004年世界经济增长将达到4.1%,其中,美国为3.9%,日本为1.4%,欧元区为1.9%。
国际贸易将逐渐恢复增长。由于多哈多边贸易谈判中工业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农业和金融服务贸易等主要议题上存在重大的利益冲突,世贸组织坎昆会议无果而终,主要工业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对2003年的国际贸易形势产生了不良影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03年,世界贸易(货物和服务)增长2.9%,比 2002年低0.3%。随着世界经济形势趋好,2004年世界贸易会有较大幅度增长,预计增长5.5%。
国际金融市场总体走势仍不明朗。主要工业国家的股市将在第三季度强劲反弹和稳定性有所增强的基础上进一步活跃,但脆弱性依然存在。全球股市的走势在很大程度上仍将受全球经济恢复形势的影响。外汇市场仍将动荡多变,美元总体上仍将处于疲软状态。
由于世界经济出现恢复势头,主要工业国家货币政策可能会维持不变。美国通货紧缩压力已有所减弱,美联储年内很可能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维持在1%。欧洲央行不会轻易再下调回购利率,但关键要看欧元区经济形势的发展,倘若经济仍然停滞不前或进一步恶化,欧洲央行年内降息的可能性将增大。日本银行将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由于英国经济形势明显好于欧元区,而英国的通货膨胀压力明显大于欧元区,所以英格兰银行很有可能成为首家上调利率的西方国家中央银行。
由于全球政治局势趋于缓和,不确定因素有所减少,世界经济出现恢复势头,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继续改善,对外贸易仍将维持大进大出格局,利用外资保持较快增长。但美元继续贬值可能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加上在美国多次下调美元基准利率后,人民币存、贷款利率持续高于美元,客观上存在人民币和美元之间的套利机会,从而可能导致在贸易顺差下降的情况下,外汇结汇量大幅增加,这种情况值得关注。
中国人民银行继续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我国实行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是同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阶段、金融监管水平和企业承受能力相适应的。在这一制度基础上,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有利于我国经济的正常运行,也符合亚太地区和全球经济的发展要求。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同时在深化金融改革中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摘自(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