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体温正常我言发热苗头 当前经济众说纷纭

   2003-08-04

64

  日前,国家统计局宣布:我国上半年GDP增速同比达到8.2%,创近年来同期最高水平。与此同时,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生产也分别刷新了自1994年以来的最高纪录。无疑,我国经济出现了新的高速增长现象。然而,有关方面对这种现象的看法却产生分歧。当前经济是“过热”了,还是仍然正常?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国家统计局认为,不存在经济过热问题。该局新闻发言人姚景源在回答本报记者关于是否需要担心经济过热的问题时,明确表示“当前的经济增长是良性增长,现在讨论经济过热为时尚早”。他认为,在整个经济增速处在高位的同时,财政收入、企业效益、城乡居民收入都在迅速增长。因此,这是速度和效益、质量的统一。而且在高速增长的过程当中,经济结构也得到了优化。姚景源说:“如果说一个国家的经济能够做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统一的话,那我想是越快越好。”
 
  而国家发改委也表示,当前不存在整体过热的问题,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7月17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和其对下半年经济工作的建议。这份文件认为,“由于我国经济自主增长的基础日益坚实,各地加快经济发展的热情高涨,国民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格局不会改变,工业作为国民经济增长主要支撑力量的作用会显得更加突出。”
 
  而发表于今年4月份的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的一份报告也明确表示,目前经济内在增长动力正逐渐增强,这是宏观经济向合理增长区间回归的表现。
 
  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发改委还认为,虽然当前宏观经济不存在过热现象,但对个别行业、个别地区出现的投资增长过快的现象和上半年贷款增速过猛的势头,应该引起必要的重视。他们的这些观点,得到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宾、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谢鲁江等不少经济学家的支持。
 
  央行的态度截然不同。7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指出,下半年,人民银行首要高度重视目前贷款快速增长可能引发的风险。据统计,到6月末,我国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达20.8%;狭义货币M1余额7.6万亿元,同比增长20.2%;上半年银行发放贷款总额已经接近了去年全年的水平。周小川表示,经验表明,从货币供应量的过度增长到出现通胀,至少有半年时间的时滞;而当通胀压力转移到资产,如房地产、股票及其他投资价格上,形成资产“泡沫”,其时滞可能更长,危害也更大。而及时预防和有效治理通货膨胀,保持币值稳定,关键在于中央银行要增强货币政策和金融宏观调控的前瞻性和科学性,对可能出现的通货膨胀作出“提前量”的正确的判断,而不是等到已经明显出现通胀时才采取措施。这些讲话似乎暗示,央行将采取措施控制货币供应量和贷款增速。而6月13日,央行已经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对商业银行向房地产业贷款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条件。舆论普遍认为,这是为过热的房地产投资“降温”。
 
  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彭钢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直言当前的经济形势是“投资过热、消费偏冷,宏观经济增长失衡”。经济学家张曙光也向本报记者表示,当前宏观经济已经出现了体制性过热的嫌疑。经济学家樊纲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认为,我们需要经济快速增长,但不需要过快增长、过热增长。
 
  另据报道,国务院研究室宏观经济司副司长丛明7月5日在暨南大学作学术报告时透露,国务院将针对房地产、汽车和钢材三大领域投资过热的现象出台相关的严控措施。他透露,国务院接下来将制定相关措施,加大对社会公共设施建设的投入,对房地产、汽车、钢材等领域的投资进行结构性调整,严控高档住宅楼、写字楼的投资。 
                           据《经济参考报》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