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湖北钟祥市积极响应国务院关于“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号召,在全市11个村进行棉花产业化经营试点。一年时间,该市对棉花产业化经营进行初步探索,最近,有关部门对此进行了调查访问,结果显示———
钟祥市位于湖北的中部,汉江横穿而过,是湖北省乃至全国的商品棉生产县(市)之一,1988年棉花生产量达到48万担,近几年的年产量也在20万担左右。2002年市棉花公司按照国务院关于“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要求,在全市11个村进行了棉花产业化经营的试点。近日,笔者专门走访了11个试点村,对棉花产业化经营的推行情况作了深入调查。
棉花产业化经营模式
钟祥市棉花公司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实行了“棉花企业+棉花产购销协会+农户”的棉花产业化经营,具体有以下三种经营模式。
紧密型模式。农民把棉花全部交给棉花企业,实行单收、单存、单轧、单售。棉花销售实现收入及利润后,棉花企业将农民出售棉花收入(按当时市场收购价格计算)及经营棉花的利润实行企业与农民四六分成,真正使棉花企业与农户建立起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旧口镇贡士村,有7个组,408户农民,2002年种植棉花2623亩,收购期间农民棉花企业交售籽棉67.72万公斤(收购成本257.72万元),加工销售皮棉24.19万公斤,实现销售收入26.27万元(销售均价1.09万元/吨),销售棉籽40.13万公斤,实现收入401250元(销售均价1.00元/公斤),合计实现收入302.74万元。总成本281.37万元(其中收购成本+加工费16.88万元+税金5.29万元+运输费1.48万元),实现盈利21.47万元,迎丰棉花收购加工厂分得利润8.59万元,贡士村农民分得利润12.88万元。该村2002年亩产植棉收入1035比2001年增加收入125元,其中,亩均返利49.11元,户均增收803.61,其中户均返利315.73元,均占增收部分的39.28%。
半紧密型模式。即在收购旺季根据市场价格变化,分段确定收购保底价。棉农交售棉花后支付部分货款,销售后付清剩余货款,企业实现的经营利润与农民按4∶6比例返利。文集镇康集村有8个组,230户农民,2002年种植棉花400亩,收购旺季交售籽棉7.44万公斤,收购价格3.78元/公斤,支付农民货款28.14万元,加工收回皮棉2.7万公斤,销售收入29.13万元(销售均价1.08万元/吨),销售棉籽3.80万公斤,收入4.18万元,扣除收购成本,加工费1.9万元,利息1.13万元,税金9993元,盈利1.16万元,文集棉花收购加工厂后得利润4644元,农民分得利润6966元,返利后农民每公斤籽棉增收0.18元。
松散型模式。主要是指对农民向棉花企业交售籽棉后,企业给予农民一定的资金补贴。全市9个村,47个组,2286户农民,种植棉花7396.7亩,2002年交售籽棉96.36万公斤,共返利6.52万元,每公斤籽棉平均返利0.06元,其中返利最低为0.02元/公斤,最高为0.18元/公斤。
通过实行棉花产业化经营实现了“三增”:单产增。全市11个产业化试点村,2924户农民种植的1.04万亩棉花,平均亩产达到81.4公斤,比全市平均亩产69.5公斤增产11.9公斤,增幅达17.12%。收入增。11个试点村实现棉花收入9.68万元,每亩均实现收入929.21元,比2001年每亩均增收89.29元,户平实现收入3311.26元,比2001年户平增收317.87元,增幅10.61%。纯利增。11个村获得棉花企业经营返利2.01万元,每亩均返利19.29元,户平返利68.75元。
启示及不可忽视的问题
钟祥市棉花公司试行的棉花产业化经营,符合国务院关于“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要求,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特别是棉花产业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但也还有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需要不断加以完善。
棉花产业化经营给我们带来一定启示。首先,实行棉花产业化经营,是不断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重要体现。其次,实行棉花产业化经营,是满足国际国内棉花市场需求的重要举措。通过发展棉花产业化经营,特别是通过棉花企业与农民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有利于棉农增加对棉花品种改良,科技资金投入,提高棉花产量,有利于棉花加工企业提高加工质量、杜绝异型纤维,创品牌棉花与国际市场竞争,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第三,实行棉花产业化经营,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第四,实行棉花产业化经营,是促进棉花企业走出经营困境的重要途径。棉花企业可以比较充分地掌握棉花资源,实现企业与农民双赢,促进棉花企业走出困境。
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是在思想认识上,对棉花产业化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存在等待观望的思想。二是在经营模式上,除旧口贡士村紧密型经营模式外,半紧密型及松散型经营模式都还不具备真正意义的利益分配机制,还不是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对棉花经营没有形成合力。三是措施、宣传不到位,棉花企业作风不扎实,工作不落实的问题直接影响和制约了棉花产业化的发展步伐。部分棉农对棉花企业还缺乏信任感。
有关措施需要完善
棉花产业化经营是棉花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必然产物,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发展趋势。当前,必须在不断完善及巩固提高上下功夫,针对2002年棉花产业化经营试点工作的经验教训,应完善以下措施,加快棉花产业化发展步伐。
明确棉花产业化发展目标。钟祥市2003年棉花产业化经营目标是,以全市10个棉花产购销协会分会为纽带,以2002年试点村为基础,以点带面,使全市500亩以上的植棉村实行棉花产业化经营,发展棉花产购销协会会员达到2万户(棉农),棉花面积20万亩,棉花产量25万担,棉花企业收购棉花20万担。
完善棉花产业化经营模式。推进棉花产业化经营,建立适合本地实际的利益分配机制是关键。针对2002年试点情况,重点是要不断完善,巩固提高。对试点中比较成功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紧密型模式,要作为今后棉花产业化发展的方向,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在不断完善的基础上,重点是扩大范围对象,使之成为一种主要的经营模式;对半紧密型经营模式要通过进一步完善后逐步过渡到紧密型经营模式;对松散型经营模式主要适应棉花种植面积小,棉花产量低的丘陵山区,将来要逐步淘汰。不论采取什么样的经营模式,棉花企业必然与棉农签订棉花收购订单合同,对棉花产购销协会会员要发给会员证,棉花交售时在全员证上进行登记,以此作为对会员返利的依据之一。
增强棉花产业化舆论氛围。要加大宣传力度,使棉花产业化经营家喻户晓,深入人心。通过采取办宣传栏,印发宣传资料,组织村组干部群众座谈,利用电视台、电台、报社等宣传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实行棉花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宣传经营模式,利润分配方式,宣传好典型、好经验,用棉农在棉花产业化经营中得到实惠的典型例子引导棉农植棉,使棉花产业化工作得到党政干部、村组干部特别是农民的认可,得到农民的信赖与支持。
加大棉花产业化服务力度。扎实做好棉花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服务,是棉花企业应尽的责任。每个产业化试点村,棉花企业要明确一名专人常年搞好服务指导,并将服务情况及棉花交售数量与其工资挂钩。同时,要为产业化搞好优良品种定向,为棉农提供良种、化肥等农资商品供应,让农民用上放心的农资商品。要改进工作作风,总公司从总经理到科员每人联系一个产业化植棉村,棉厂从厂长到中层干部每人也要办一个产业化试点村,将试点村的棉花面积、棉花产量、棉花销售量、返利情况与办点干部职工的工资挂钩。要争取党政领导的重视,加强部门配合。通过行政措施正确引导农民积极参与棉花产业化。同时,要争取工商、税务、公安、农业、物价、农发行、技术监督等部门的支持与配合,为推进棉花产业化创造良好的环境。
据《中国纺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