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迫人民币升值的经济原因──我在美国看人民币汇率

   2003-12-05

72


  近期美国国内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越来越高,这主要因为中国在去年成为了对
美贸易顺差最高的国家。与此同时,美国制造业失去了大量的工作机会。因此,制造
业人士、以及政界人士认为低汇率的人民币和紧盯美元的挂钩汇率是造成中美贸易逆
差和美国制造业失业率过高的罪魁祸首。此外,美国四年一度的大选已经拉开帷幕,
为寻求广大民众的支持,共和、民主两党的候选人纷纷寻求经济热点问题和民众关注
的问题做文章,通过国会向美国政府施加压力,迫使美国政府对中国政府施压,要求
人民币升值并放松人民币的浮动范围。

  前段时间美国财长斯诺的访华,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推向高潮。近日,随着
温家宝总理即将访美,美国国内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再次高涨。

  制造业低迷导致失业率居高不下

  尽管美国经济逐步开始复苏,但就业市场却持续不振。根据美国劳工部刚刚公布
的数据看,10月份的全美失业率6个月以来首次下降至6%;但失业总数仍高达8
80万人,其中,约200万人已经失业27周以上。

  自从布什总统上任以来,美国大约新增了300万失业人员,其中约250万来
自制造业。美国一些人士认为,制造业工作机会的丧失是由于中国政府故意压低人民
币汇率、鼓励廉价的中国商品出口造成的。

  就在斯诺访问中国期间,数以千计的美国工人利用劳工节举行示威,抗议中国政
府人为压低人民币价值,使中国产品以极低的价格大批进入美国,对美国企业造成冲
击。宾西法尼亚州伊利县就是首当其冲的地区之一。9月1日,来自该地区的许多工
人利用劳工节举行示威,抗议来自中国廉价商品的不公平竞争。

  西北宾州制造商协会主席、抗议活动的组织者之一蓬蒂洛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
“中国把人民币和美元挂钩,因此中国的商品能以极低的价格运往世界各地,而其他
国家无法做到这一点,这都是因为人民币的价格优势。他们出口的商品具有40%的
差价优势,这是不公平的竞争。”

  国际收支失衡与中美贸易逆差

  长期以来,美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逆差就是美国经济的一大隐忧。据统计,90
年代中期到2001年间,美元对主要西方货币上涨了30%,强势的美元增强了外
国投资者对美国经济的信心,外资源源流入,而廉价进口商品也压低了美国的通货膨
胀率,使美国得以维持经济的繁荣。伴随着“强势美元”政策,美国的外贸逆差亦急
剧增加,受巨额贸易逆差的影响,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赤字也不断扩大。2002年
,美中之间的逆差即达1030亿美元,总赤字更高达5000亿美元,占GDP的
5%。今年的总赤字预计将达到6000亿美元。

  2002年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在《美元高估和世界经济》的研究报告中指出,
美国每年能维持的赤字水平只有现在的1/2,约2500-3000亿美元水平,
占目前GDP的2.5%-3%。美元每升值1%,赤字就会增加100亿美元。跟
升值效果相对应,美元每贬值1%,贸易赤字就会降低100亿美元。自2002年
初开始,美元开始逐步而有秩序地贬值,到目前为止,美元对世界各主要货币已贬值
20%。在很多美国经济学家看来,这是美元汇率的纠正过程,有利于抑制经常项目
赤字的扩大。但要达到可维持的经常项目赤字水平,美元还需要下降25-30%。
但美元大幅贬值对美国经济会有很大损害,因此希望全球共同承担美元贬值的压力。
该报告中提出了5种主要货币来承担美元的贬值压力,其中包括加拿大元、欧元、日
元、墨西哥比索和人民币。报告对这5种货币进行了详尽分析,结论是:以人民币升
值吸收美元贬值压力最为可行。

  中国自1994年采取挂钩汇率政策以来,美元兑人民币一直在8.28水平左
右浮动。美国一些政府官员、国会议员和经济学家认为,美元汇率的纠正过程并没有
包括对人民币的纠正。因此,中国就成了美国重点瞄准的目标。

  美国众议院主管商务、司法和国务院事务小组委员会主席弗兰克·伍尔夫在今年
9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美中贸易不平衡的问题将成为今后几个月内国会和政府处
理的主要问题之一。他说:“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今年美中之间的
贸易不平衡可能超过1200亿美元。如果不采取断然措施,五年以后,双方的贸易
逆差会达到3300亿美元之多。”还有一些国会议员威胁说,政府应该对中国采取
先发制人的贸易报复,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伊利诺伊州民主党参议员理查德.杜宾
和另外5名参议员联合在国会提出的议案,声称如果人民币不升值,美国应该对所有
进口的中国商品征收27%的惩罚性关税。

   ——来源:中经网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