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大机构调低二季度宏观经济预测

   2003-06-10

59

  与一个月前相比,有代表性的九家机构几乎都调低了对二季度GDP增速的预测值,平均由8.6%降至7.7%
 
  ■影响渐显
 
  刚刚过去的“六一”是个快乐的日子,孩子们开心的笑容似乎扫去了一个月来SARS笼罩在人们心中的阴霾。紧接着的6月2日,全国首次实现SARS零新增确诊病人,这无疑是个好消息。但这一切并不意味着非典的影响已经就此从人们身边消失了。
 
  SARS作为一种突发的、危及人类生命而又陌生的传染性疾病,目前人们还没有找到非常有效的防治和治疗措施,它对人们的物质和精神所造成的伤害已经成为一个无法磨灭的印记。而研究宏观经济的经济学家们已经将SARS的影响量化到了具体的数字。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4月份经济数据显示,4月份GDP增长8.9%,比一季度减少了1个百分点,而消费受到的冲击首当其冲。消费品零售额(包括餐饮业销售,不包括房地产和服务业)增长率从3月份的9.3%滑落到4月份的7.7%,下降了1.6个百分点,几乎全部是由餐饮业销售下降所致,其他商品销售的平均增长率与3月份持平。旅游和其他一些服务业受到严重打击,房地产销售也受到相当大程度的冲击。
 
  工业增长率在4月份也受到了打击,下降了两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业受到的冲击比较强烈。另外,根据各地的情况看,贸易明显受到阻碍,这可能会对后几个月的销售和生产产生比较大的负面影响。对投资的影响也将会持续一段时间。
 
  ■调低预测
 
  在国家统计局4月15日公布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的第二周,《证券市场周刊》约请9家机构对第二季度宏观经济进行预测,当时SARS在北京已经开始扩散,各机构也都声明预测中考虑到了SARS对经济的影响,但4月下旬不管是疫情本身还是经济数据都非常不明朗。目前,疫情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有所减轻,4月份的数据也已经公布,因此,9家机构对第二季度经济预测数据做出了一些调整(其中社科院数经所负责此研究的人员出国,因此未能及时做出调整)。
 
  4月下旬的预测中显示,尽管考虑到SARS疫情的影响,但由于第一季度的高增长,各家机构还是给出了比较乐观的预测,9家机构预测的二季度GDP增长率平均值达到8.6%,而目前最新的GDP预测平均值已经降低到7.7%,下降了近1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和商品零售额的下调均在两个百分点左右,而进出口值调整幅度最大,都降低了5%以上,天则经济研究所将出口和进口增长率从前次的25%和30%分别调整到了-1%和1%。
 
  只有物价指数的增长率基本维持原有预测不变。
 
 
  ■理由近似
 
  各家机构对于为什么再次调低各项经济指标增长率给出了解释,中国证券市场研究中心负责宏观预测的宋国青认为,从4月份的数据看,经济受到的影响并不是很大,由于4月下旬SARS才开始迅速扩散,5月份的数据应该更低,而且由于工业生产对需求变化的滞后性,非典对工业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显现,而固定资产投资和进出口方面的数字4月份也没有显示出很大变化,也是因为滞后因素所致。
 
  国家信息中心提供给本刊的最新研究报告指出,尽管SARS会使经济增长有所放慢,但并不会改变支撑经济扩张的基本因素。报告认为,消费需求受到SARS的冲击最大,仅五一就使旅游收入减少200-300亿元,五一期间北京的餐饮业零售额下降70%,根据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5%计算,在国家信息中心的预测中,第二季度GDP增速下降1.6个百分点中,其中消费占0.95个百分点,消费需求成为导致经济减速最主要的原因。
 
  华夏证券负责宏观预测的诸建芳博士认为,由于五一黄金周的旅游取消和非典对餐饮、旅游、大型商场带来的极大冲击,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的增长将有所下降,而非典对商务活动及交通运输、海关检疫的影响会大量阻碍出口增长率,此外,工程项目进程受到的影响也会暂时抑制新增投资。
 
  国泰君安负责宏观预测的周克瑜博士则认为,SARS对消费的冲击最大,从4月份公布的消费数据看,已经呈现大幅下降趋势,况且4月份SARS的影响才刚刚开始,而对工业生产和投资的影响并不是非常严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报告则认为,如果疫情仅持续到二季度,全年GDP增长可达8.35%,放慢0.5个百分点;若疫情持续到三季度,预计全年GDP增长为8%,放慢0.85个百分点;若持续到四季度,全年经济增长率为7.7%,放慢1.15个百分点。非典虽然可能使全年经济增长放慢0.5-1.15个百分点,但目前我国经济正在升温,负面冲击受到经济内在增势的抵御。因此,非典疫情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今年的经济增速,但改变不了经济快速增长的内在趋势。
 
                            据《证券市场周刊》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