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社会各界对加快金融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并成为百姓最关心的热点话题。那么,目前我国金融改革的重点在哪里?
从根本上解决不良资产问题
经过二十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和发展质量都有了显著提高,有力地支持了我国企业改革的深化和宏观经济的高速发展。当然,也应当看到,商业银行改革的目标还远远没有达到,特别是银行的产权结构、公司治理、资产质量、风险管理等深层次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周正庆认为,深化国有商业银行体制改革,必须稳步推行股份制改造。近年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虽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距离《商业银行法》要求的“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还有很大距离。目前主要问题是:没有完全树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货币的理念,中小企业与广大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甚至一些产品有市场、信用较好的中小企业,也难以得到贷款。这样既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再就业。股权结构单一,没有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都不够健全。资本充足率达不到国际标准,不良资产比例过高,业务发展单一,内控机制不健全。只有在金融规范发展中,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金融不良资产问题。
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博士也认为,商业银行的改革和发展要实现新突破,就必须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因为资本市场将给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空间。他说,在发达国家,大商业银行通常都是上市公司,而目前我国仅有4家上市银行。因此,在充分考虑股市承受能力、保持股市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应积极扶持股份制商业银行和符合条件的国有商业银行上市。他说,招行上市的实践证明,我国商业银行要解决经营和发展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实现由传统商业银行向现代商业银行的转变,就必须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
农村信用社面临改制
在中国,几乎每个农民的命运都多少和农村信用社息息相关。然而,在国有商业银行县级机构大规模撤并后,农信社的发展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到2002年底,全国农信社不良贷款5147亿元,占贷款总额37%。农信社向何处去,已经成为农村经济能否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
权威人士指出,改革和完善农村金融体系,这不仅加大了对“三农”的支持力度,而且是增加农民收入、启动农村消费扩大内需的重要一环。过去农信社改革重点放在管理权转移上,忽视了农村真正的金融需求。目前农村信用社大面积亏损,因此,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农信社的管理和监督,采取有效的扶持政策,减少其亏损和历史包袱,让农信社逐渐成为名副其实的农村金融主力军。
在谈到农信社改革时,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认为,农信社改革需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其历史包袱应该采取有效的财政政策和资金政策逐步消化。
利率市场化改革需循序渐进
今年以来,利率市场化改革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问题。
全国人大财经委经济室研究员许健博士认为,目前我国全面利率市场化的条件尚不成熟。利率市场化是一柄双刃剑,在条件成熟时放开利率则对宏观经济发展可起着良性循环作用,反之,则对宏观经济起负面作用,甚至可能出现失控局面。国际经验表明,从利率市场化直到最后放开利率要求有一定的前提条件,要有充分的政策准备;否则,放开利率会损害到整个金融系统的安全。智利、乌拉圭的失败就是佐证。
不少专家认为,目前我国全面利率市场化的条件还不太成熟,主要表现在:我国仍处于赤字财政状况,经济发展存在一定隐患,利率市场进程不宜操之过急,宜稳步推进。
种种迹象表明,利率市场化改革仍是在规划之中的改革,而目前进行的农信社利率改革试点,主要是解决农村资金供需矛盾不足的问题,而并非利率市场化改革试点。
在第七届证券保险信息服务博览会上,展示了包括信息系统平台、数据库、证券分析评估等多方面的电子信息成果。大型公司纷纷亮相本届展会,并充分展示各自的技术。
据《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