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如何应对“非典”挑战,专家学者出谋划策

   2003-05-29

130

  “非典”疫情挫伤了一部分行业,威胁到相当多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而金融业又应如何扶持这些企业渡过难关?怎样应对“非典”的挑战与商机?记者走访了南开大学周立群等专家学者,他们分析,作为经济工作的关键环节,在应对“非典”方面,金融业应有所作为。 
  首先,应当客观地承认“非典” 
  对金融业的影响是两面的。“非典” 
  对传统交易模式的冲击,为加速金融电子化尤其是电子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为了保证金融业务的正常进行,并尽可能降低“非典”对业务经营活动的损害,银行、证券和保险业都进行了一定的金融业务创新。经历一次危机考验,将有助于增强金融业的危机管理和应急反应能力及处理经验,有助于金融业的成熟与健康发展。 
  其次,相关产业升级也拉动了金融需求。“非典”时期有关医学科研攻关,药品、器材生产企业资金需求旺盛,这对高科技生物医药技术的迅速反应和长期发展提出了要求。对此,作为融资主渠道的商业银行、资本市场、产业基金应积极应对,促进本国和本地区相关产业在这一重要机遇面前提升自身竞争力,进行产业升级与拓展。5月初,北京市银行体系已经针对“非典”时期的药物、防疫用品生产调整了信贷政策,推出了延期还款、加大了药物生产、研发贷款投放等系列措施。广州药业集团应对“非典”的再融资计划已着手,国内证券市场上六家已进行过“再融资”的公司也已经纷纷把募集资金投入到了“抗非典”药物的研制生产领域。 
  第三,金融电子化和金融创新活动大幅提速。抗“非典”时期,北京和上海的很多银行已经鼓励客户更多地使用自助机具,特别是代收代缴业务,使用缴费通、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北京市工行为了吸引客户,规定五月办理银行卡的客户将免两年的年费,通过网络和电话预订还可以享受上门服务。自动化、电子化的交易方式对金融体系电子支付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要求很高,许多消费场所的银行卡消费设施铺设仍然远远不能够满足需要。 
  此外,对于因治疗或者被隔离而无法及时还款者及一线医护人员,北京的银行业规定,可持医院诊断证明或工作单位开具的证明等,免缴这期间住房按揭贷款逾期罚息和复利。这些举动为银行树立了人性化服务和热心社会公益的形象,同时也会赢得客户的信任。 
                           据《经济日报》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