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体制改革要有新突破

   2003-04-07

106

  党的十六大报告,是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报告,是一个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的报告,是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纲领性文献。报告充分肯定了改革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它不仅论述改革的内容多、篇幅大、分量重,而且通篇贯穿着改革开放的精神,是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推进改革开放的动员令和进军号,对推进和指导改革、顺利实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全面部署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报告在阐述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时强调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在总体任务中,报告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两句放在前面,寓意深刻、内涵丰富,显示了推进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围绕完成本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报告提出了8个方面的重要举措。这几个方面是互相联系、有机结合的,而改革开放贯穿其中。报告对实现工业化、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农村经济和城镇化建设、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加强国有资产管理、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建设市场体系、加强宏观调控、完善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扩大就业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和创新办法。值得一提的是,报告在鼓励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和有条件的地方在制度创新、扩大开放等方面走在前列和发展得更快一些的同时,特别指出西部要“着力改善投资环境,引导外资和国内资本参与西部开发,西部地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在改革开放中走出一条加快改革发展的新路”。这一具有很强针对性的论述,完全符合西部地区的客观实际,它对西部同时也对中部的很多地方具有普遍意义。报告对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部署以及所提出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将成为新世纪新阶段进一步推进改革的力量源泉和指路明灯。 
  
  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新的国资管理体制 
  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和关键。20多年来,我们通过实行这个基本经济制度,逐步消除了由于所有制结构不合理对生产力发展造成的羁绊,大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对经济增长和总体进入小康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报告提出了“两个必须毫不动摇”、“一个统一”,即“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这些突破性的论述,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必将大力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迈向新的台阶,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从而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继续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深化改革的重大任务。报告对建立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管理机构,作出了部署,对国企改革提出了新的举措,如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除极少数国家独资外积极推行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进垄断行业改革等。贯彻落实报告精神,将会有助于解决目前国有企业量大面广、资产质量和效率不高、国有资产出资人不明确、国有股权结构单一、国有资产无人负责而导致大量流失等问题,有助于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素质,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建立产权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快实现建成现代企业制度的进程。 
  
  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作用不容忽视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邓小平同志早有精辟论述。他指出:“政治体制改革同经济体制改革应该相互依赖,相互配合。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搞不通。”他还指出:“现在经济体制改革每前进一步,都深深感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前进,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阻碍四个现代化的实现。”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报告部署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并提出了9个方面的任务,这充分说明了我们党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坚强决心。同时也说明了我们目前的政治体制与经济发展、经济体制改革和实现党在新世纪现阶段的奋斗目标,还存在不相适应的地方。 
  比如,民主制度还不够完善,还不能完全做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还没有真正形成,政府职能还需要进一步转变等。因此,报告提出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完全必要的、非常及时的,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措施。我们要把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充分认识加快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大力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坚持依法治国,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发挥他们在新形势下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主力军作用。应该相信,通过贯彻落实报告精神,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并在九个方面都取得显著成果,必将使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如期实现。 

  理论创新对推进改革具有重大意义 
  十六大报告是一个创新的报告,提出了许多新鲜的思想、观念和内容。比如:一是它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13年来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是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适合于指导新世纪现阶段的新的改革实践。二是它明确了在社会变革中新出现的包括私营企业主在内的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这些社会阶层是在改革开放的政策和法律允许的基础上产生的,对我国经济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报告明确了他们的政治地位,有利于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有利于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参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三是它主张对各种所有制经济一视同仁、平等竞争。报告认为,发展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是统一的,不是对立的;不同所有制经济可以通过互相竞争、互相促进,共同发展;要放宽国内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领域;要创造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对海内外各类投资者在我国建设中的创业活动都应该给予鼓励;对外商投资实行国民待遇,鼓励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等。这些新政策对推进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意义十分重大。四是它提出要保护人们的私人财产。家庭财产和私人财产的普遍增加,是人们进入小康生活的根本表现。报告指出,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对社会各阶层的人们都要团结,对他们的合法权益都要保护,对他们中的优秀分子都要表彰;要“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这必将进一步促进我国有关立法和完善有关法律的进程,让私人财产和公有财产得到同样的法律保护。这些方针的付诸实施,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将竞相迸发,改革开放的航船将乘风破浪驶向更加充满希望的未来。 
  把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引向深入 
                             据《经济日报》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