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领域三大任务

   2003-03-12

42

  近5年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这突出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二是增发6600亿元的建设国债,带动银行贷款和其他社会资金、形成3.28万亿元的投资规模,在交通、环保等基础设施领域完成了不少多年想办而没有力量办的工程等。 
  与5年前相比,新一届政府面临着新的经济环境和格局,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任务。笔者认为,未来5年里政府在经济领域所面临的三大核心任务是: 
  
  实现理论创新 
  近5年来,我国在改革开放的理论上有不少突破或创新,并进而推动了改革开放实践的新进展。但在许多理论问题上,我们仍然感到了经常的迷惑。如1994年决定对国有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工作,其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但多年来,我们仍然没有形成或得到一个成熟的模式或典型。 
  尤其是近期理论界提出,基础设施也应当进行商业化,并有较充分的论证依据和发达国家的经验借鉴等。这对于我国目前最新的理论体系,可能都有着较大的冲击或影响。 
  同时,目前正在进行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其是否会形成更大规模的内部人控制、国有企业市场竞争的压力或动力是否会因此而削弱等,仍是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推进国有经济改革 
  这主要包括: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商业银行改革。 
  国有经济运作的低效率,可能是不争的结论。据测算,2001年国有企业净资产回报率为6.7%,而民营工业企业的净资产回报率为12.8%。如果加上国有企业无偿或低成本的占用资源、如土地和贷款等,那么我们对国有经济和非国有经济的生产资源的运作效率差距,可能会有更加突出的认识。 
  因此,在新时期里,要更加迅速地推进国有经济的改革。从技术层面上看,它有助于我国生产资源在新的管理模式下更有效率地配置和运行,从而有助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更迅速拓展、劳动力的更充分就业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更迅速提高等。从更深层次上看,它有助于我国市场化和国际化的更平稳接轨。2002年3月发生的南京爱立信事件,可能已足以警示我们,即在加入WTO的背景下,推迟必要的改革,可能迟早将意味着更大的风险。 
  
  各类企业统一 
  目前我国企业的政策待遇相差较大。如国有企业比民营企业能够得到更多的银行贷款,外资企业比内资企业能够得到更多的税收优惠,以及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在市场准入上比国有企业都受到了更多的限制等。 
  政策差距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或许是十分必要的。但在市场经济体系已经初步健全的情况下,包括市场主体、竞争格局以及政策环境已基本成熟,那么继续保持企业待遇的政策差距就可能存在较大的问题。因为吸引投资的最核心要素是持续增长的市场,以及稳定、透明、公正的政策环境等。一定程度的减免税收可能只具有是否投资的战术性考虑和意义。在健全市场体系和成熟企业主体的情况下,政策的差异可能会给劣势企业带来竞争上的致命伤害。它还可能造成更大量的虚假和投机行为。 
  因此,在国有经济面临更大的改革压力、民营经济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自主性增长的重要力量、以及外资企业更大量的涌入我国进行产业和资本全方位投资的情况下,尽快实现我国企业的同等政策待遇,这对于健全市场经济体系、平稳实现WTO下的国际化接轨等,无疑具有更为重大和紧迫的意义。 
                           据《经济日报》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